休谟_论历史研究 休谟

休谟经典语录名言名句欣赏:1.当我们专注地研究人类生活的空虚,并考虑荣华富贵空幻无常时,也许我们正在阿谀逢迎自己懒惰的天性 2.恶意是一种无缘无故产生的伤害他人的欲

我的家世不论在父系方面或母系方面都是名门。我父亲的家属是何谟伯爵,或休谟伯爵家属的一支;至于我的祖先们,则历代以来曾经领有过我兄弟所领有的那些产业。我的母亲是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休谟人性论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想看更多的内容,敬请关注出国留学网读后感栏目。休谟人性论读后感【一】我们原以为我们总在认识世

简介:大卫·休谟(David Hume,公元1711年4月26日-公元1776年8月25日),苏格兰不可知论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

简介:休谟问题,即所谓从"是"能否推出"应该",也即"事实"命题能否推导出"价值"命题,它是休谟在《人性论

休谟问题在当时的哲学界是十分轰动的。作为经验主义者的休谟,否认了理性主义者所推崇的因果关系,并继贝克莱延续了英国的经验主义传统。这个问题是如此的轰动,以至于哲学家康德将否定休谟的论证作为他的哲学目标。那什么是经验主义?经验主义就是认为,经验是人类知识的全部来源,或是说根本来源。其中的代表人物为英国人约翰·洛克,乔治·贝克莱和大卫·休谟。他们的观点各有不同,但都持经验主义的观点。与之对立的则是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者,在那个时代主要以法国人勒内·笛卡尔,德国人莱布尼茨和荷兰人斯宾诺莎为代表。理性主义者认为,理性才是我们可靠知识的源泉,而感觉经验是不可靠的。他们希望运用像数学这样的理性系统来解释和认识这个宇宙。 先前的经验主义者都说了什么呢?首先,洛克指出,我们所有知识的“原材料”都来源于经验。理性可以通过演绎来获取新的知识(其实“演绎能否获得新知识”这也是个经典的哲学问题,但在这里先不讨论),但这一切都是以经验为基础的。比如在自然科学中,如果我们没有对自然做出任何经验的观测,我们从何开始运用理性讨论?贝克莱更进一步说:“存在就是被感知”。在这里,贝克莱步入了一种唯心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结合。他说

休谟认为人类的理智有两种作用,即推断各种事实和比较各个观念。同样,人类的知识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实际事情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自然哲学和历史学等,这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因果性知识;另一类是抽象科学和证明的知识,即数学知识。他认为这后一类知识的命题,只凭思想的作用就可以推导出来,无需依据宇宙中任何地方存在的任何东西。休谟认为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因果性知识构成了大部分的人类知识,是一切人类行为的源泉。因此,他着重地探讨了因果性问题。 1.原因和结果必须是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互相接近的。

大卫·休谟,又叫休姆,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罗素在其《西方哲学简史》中这么评价他:把洛克和贝克莱的经验主义哲学发展到逻辑终点的大卫·休谟是哲学家里最重

科学研究必须抱着怀疑的态度,18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提出了理性思维的一条总原则。 【证据为基础,以逻辑为工具,不轻信任何新奇的说法,不轻易接

美有没有客观标准?

美有没有客观标准?

537x400 - 39KB - JPEG

休谟的佛缘:发现抑或构建?

休谟的佛缘:发现抑或构建?

600x368 - 18KB - JPEG

大卫·休谟

大卫·休谟

329x500 - 20KB - JPEG

休谟散文集图片

休谟散文集图片

800x800 - 85KB - JPEG

记忆术大卫·休谟

记忆术大卫·休谟

203x257 - 7KB - JPEG

休谟经典文存――经典启蒙文库介绍\/参数

休谟经典文存――经典启蒙文库介绍\/参数

200x200 - 5KB - JPEG

休谟的虾米

休谟的虾米

200x200 - 10KB - JPEG

《英国史限量珍藏版》(英)大卫休谟_简介_书评

《英国史限量珍藏版》(英)大卫休谟_简介_书评

800x800 - 107KB - JPEG

大卫·休谟

大卫·休谟

600x872 - 164KB - JPEG

对休谟的评价 大卫休谟生平成就怎么样-历史趣

对休谟的评价 大卫休谟生平成就怎么样-历史趣

605x375 - 28KB - JPEG

休谟问题及其重要意义整理

休谟问题及其重要意义整理

400x300 - 16KB - JPEG

休谟

休谟

155x200 - 5KB - JPEG

休谟铸史

休谟铸史

300x309 - 101KB - JPEG

卢梭与休谟的恩怨:从惺惺相惜到猜忌、决裂和

卢梭与休谟的恩怨:从惺惺相惜到猜忌、决裂和

295x415 - 12KB - JPEG

卢梭与休谟的恩怨:从惺惺相惜到猜忌、决裂和

卢梭与休谟的恩怨:从惺惺相惜到猜忌、决裂和

478x600 - 25KB - JPEG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