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住宅区的垃圾处理场数量从37个急剧下降到5个。为什么居民可以接受这一点?

对于居住区的居民来说,下楼时方便地将垃圾放入附近的卫生桶是最方便的方式。然而,在静安区枝江西路街道“成长城”居民区将37个垃圾处理场减少到5个后,23栋大楼中的数千户家庭已经接受了这样一个现实,即他们门前的垃圾处理桶已经被拆除和合并。这是因为我们居住区的党组织领导居委会、行业委员会和物业公司的“三驾马车”工作做得很彻底,凝聚了人民的智慧和智慧“尚诚”住宅区党支部书记纪昀告诉记者。

说明:社区开展各种活动,如垃圾分类和宣传。上城区住宅区供应计划(下同)

2005年建成的“成长城”住宅区有1522户。2016年,当政府部门决定在硬件设施较好的"城市的上城区"居民区开始垃圾分类和运送试点工作时,反应很少,各地多余垃圾桶的清除也无法真正实施。

今年年初,两年多前“失败”的垃圾分类工作被重新提上社区议程。整个社区共有37个垃圾箱位置。不仅每栋楼下面都有垃圾桶,社区二楼绿色平台上也有10多个垃圾桶位置,居民放垃圾非常方便。但是,为了监督这么多点,人力物力显然不足,所以我们必须“取桶并点在一起”。就这项措施与居民进行的初步协商并不顺利。住宅区总党支部带领居委会、行业委员会和物业公司三驾马车进入建筑小组,广泛征求建筑小组组长、志愿者和其他居民的意见。同时,它还发挥智囊团的作用,宣传和推广“党员自我管理小组”和“程悦志愿者工作室”的成员,提出能被绝大多数居民接受的“好主意”。

说明:社区开展各种活动,如垃圾分类和宣传。

“为了做好‘拆桶设点’工作,我们必须首先选择垃圾投放点!”社区干部和居民现场选择垃圾分类投放桶点,进行调查比较,测量开门到投放点的长度和时间。在收集了各方的智慧后,最终决定根据社区内每栋建筑的布局设置五个垃圾分类投放点。这些点都与社区的五个出入口相连,如秋江路、靖江路和交通路。每个家庭在下楼工作、买蔬菜、接送孩子或从车库取车时都必须经过这些垃圾投放点。季云告诉记者,为了防止居民厌倦长途旅行,她和居委会、行业委员会、物业人员以及一些居民志愿者多次步行从每栋楼到五个点进行测量,发现无论哪栋楼的居民往里面扔垃圾,步行到离他们家最近的点都需要几十秒钟。“从社区边缘的第23栋大楼到交通道路附近的第5个停靠点,它是最远的停靠点,但步行时间只有大约1分钟。”

在上述科学合理的基础上,“三驾马车”和居民区的居民志愿者分别挨家挨户宣传“拆桶设点”的必要性和设五个点的合理性。新点提前30天妥善安排,等待听取居民意见。因此,在一个月内,没有人反对设置新的垃圾分类站,大大增强了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工作的信心和信心。因此,出台了垃圾分类定点定期运送承诺,承诺率达到居民总数的95%。

图片显示:垃圾处理场干净有序

5月20日上午7点,“成上城”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正式启动,小区先锋队全体成员、程悦志愿者工作室志愿者、各楼领导、物业管理人员、行业委员会成员出席。启动仪式结束后,志愿者在每个建筑组的入口处值班,引导居民在每个停靠点倒垃圾。志愿者在每个停靠点指导和帮助居民做好干湿垃圾的分类工作。在社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社区所有居民仅用了一周时间就有意识地去了5个地方分拣和投放生活垃圾。居民张老对记者叹了口气:“我没想到我们社区过去充满矛盾的垃圾分类工作现在能进行得这么顺利。令人大开眼界!有机会我会写诗庆祝!”

新民晚报记者蒋岳重特约记者顾武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