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主义,新疆灾难,英国纪录片《大规模》揭示中国新疆反恐形势

12月5日,一部时长一小时的英语纪录片《中国新疆,反恐前沿》在CGTN播出。这是一部近年来在中国罕见的英文纪录片,全面展示暴力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给新疆带来的痛苦,并系统地解释中国为解决这一问题所做的努力。

这部纪录片分为四个部分,即《极端主义,伤害新疆》、《生命代价,暴力与恐惧的伤害》、《极端的道路,血与泪的谎言》和《全球反恐,携手共进》。这部纪录片制作精美,内容紧凑。

视频截图(如下所示)

长期从事新疆研究的暨南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所研究员梁铮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他的第一感觉“相当震惊”,因为此前涉及新疆的反恐电影画面相对粗糙,整体叙事非常笼统,不够具体。读完之后,他只能了解总体情况,他的印象很模糊。这部电影完全不同的编辑风格在视觉语言和效果上符合国际主流电视实践。”

壮丽的自然风光、繁荣的市场、充满民族风情的舞蹈和音乐点缀着新疆人民关于未来的信息...这部纪录片的开场快速剪辑向观众展示了一个迷人的新疆。此后,纯英文的评论发生了变化:“新疆也是中国打击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前线和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从1990年到2016年底,新疆发生了数千起暴力和恐怖案件(事件),造成大量无辜者死亡,数百名公安警察死亡。”

接下来,2009年“7·5”事件、2013年天安门广场金水桥“10·28”恐怖袭击和2014年昆明火车站“3·01”恐怖袭击的原始视频相继出现在画面中。评论指出,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照片和骇人听闻的暴行数字“揭示了中国西部边境严峻的安全形势”。与此同时,这也导致了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当西方舆论谈论新疆相关话题时:“一些西方国家散布歪曲言论,称‘7.5’事件是一场民族冲突和镇压。然而,中国专家指出,这一说法显然不同于他们在评估“9.11”事件时使用的语音系统。这两者之间肯定有不合逻辑的区别。这一不真实的声明实际上反映了一些国家在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

"对极端分子来说,每个人都是猎物。"除了令人震惊的暴力和恐怖图像,这部纪录片还从深层次探讨了暴力和恐怖袭击的原因。电影第二部分开始时,德利·卡玛尔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在她姐姐的婚礼上跳舞。然而,她在2014年9月21日轮台的恐怖袭击中永远失去了右腿。实施袭击的Rezia受了重伤,在医院的病床上喃喃自语道,她选择这条路是因为她相信极端分子所说的“圣战殉难进入天堂”。

受到极端主义迫害的不仅仅是平民。2014年7月30日,喀什最大清真寺的伊玛目朱玛·塔伊尔(Imam Juma Tayyil)被暗杀。这部纪录片也展示了当时的残酷场面。“他们(恐怖分子)觉得,如果他们想消灭宗教界中有声望的高层人士,就不会有任何反抗,他们将能够实现自己的阴谋,”新疆伊斯兰经济学院院长阿布杰库夫·图门亚齐(Abudjekfu Tumnyazi)在接受采访时说。天安门广场金水桥“10月28日”恐怖袭击的肇事者吴雪儿(Wu Xuer)表示,当他发动袭击时,“谁拥有最多的人,谁就做他想做的事”,他不会在意对方是穆斯林还是维吾尔人。"如果我们那样说,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纪录片中提到,极端主义势力为了实现他们的目标,故意歪曲宗教教义。典型的例子是将《古兰经》中的“吉哈德”描述为反对异教徒的“圣战”。对此,开罗美国大学商学院教授易卜拉欣·阿卜杜拉齐兹·哈杰兹(Ibrahim Abdelaziz Al-Hajjaz)表示,“贾哈德”一词在伊斯兰教中是一个积极的词。它不是指“拿起武器”,而是指挑战自己的心,克服困难,避免错误,从而远离邪恶,走上真正的信仰之路。

大多数恐怖分子自称是“虔诚的穆斯林”,但事实上他们对可兰经一无所知。纪录片中,2014年和田“6·15”恐怖袭击的肇事者穆扎蒂被问及“伊斯兰教有多古老?”“吉哈德”的确切意思是“穆斯林必须做的五个功课是什么?”答案是“我不知道”。

面对严峻形势,新疆作为中国反恐斗争的主战场,制定、修改和完善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消除极端主义条例》,从根本上预防和惩治极端主义活动,消除恐怖主义。

新疆大多数基层干部也积极参与消除极端主义的斗争。2013年4月23日喀什地区巴楚县塞莱比亚镇的恐怖袭击导致15名警察和社区工作者死亡。极端主义曾在这里投下长长的阴影。新疆塞利布亚镇社区干部阿瓦古里·阿卜杜拉耶姆(Awaguri Abdoulayemu)前往犯罪现场。她对不人道的杀戮感到愤慨,并加深了对肇事者的仇恨。今天,她的日常工作是通过走访家庭做好宣传工作。

中国政府坚持把预防性反恐放在首位,包括建立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中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李伟在纪录片中说,极端主义已经成为支持恐怖主义的“核心”。只有消除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才能根除,成为它所依赖的最核心的因素。目前,新疆已连续3年没有暴力恐怖案件(事件)。

20世纪初,中国境内外的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试图复兴“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这部纪录片提到,恐怖组织在战略制定、目标选择、区域覆盖和境内外勾结方面采取了新举措。随着“9·11”事件的发生,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和加剧。

给《环球时报》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2013年天安门广场“10月28日”恐怖袭击的主要肇事者在一段视频中焚烧了包括美国和德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国旗。据警方称,绝大多数恐怖分子训练营都与“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有关联。这部纪录片还展示了大量在国外接受训练的恐怖分子。

纪录片提到,中国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如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签署一系列公约,在成员国定期举行联合反恐演习,使部队做好撤离平民和打击恐怖分子的准备。专家称,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赢得这场战争。”

纵观整部电影,《环球时报》记者最深切地感受到,这部纪录片第一次发布了大量以往恐怖袭击的原始图像,其规模和震撼程度超过了以往,以至于影片的开拍标志着一个警告:“有些案例和图像是第一次发布。以下图像可能会导致不适。请仔细观察。”

为什么这部纪录片如此“大规模”?根据梁铮的说法,这部电影在关注观众心理和展示恐怖主义的危害之间取得了比以往任何一部电影更好的平衡。“首先,新疆已经三年没有发生恐怖事件,居民的心态已经逐渐平静下来。在不唤起“创伤记忆”的前提下,考虑到观众的心理,一些恐怖袭击现场的图像被适当地发布。与此同时,当前国际社会对新疆的反恐和维护稳定措施有些怀疑,这些措施的出发点恰恰是这些年来新疆发生的各种严重恐怖袭击。因此,这部纪录片的规模也有助于向国际社会充分解释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特别是这一威胁的严重性。”

梁铮说,中国的反恐工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果反恐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那么中国的反恐实践也应该为更多的国家所知。“当然,希望通过一部电视电影来纠正和重塑西方社会对新疆反恐和反极端主义工作的偏见是不现实的,但我希望所有真正想关心和理解这一问题的人都能在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前阅读这部电影。”

(《环球时报》)

寻找记者、寻求报道和寻求帮助,主要应用市场下载齐鲁一店应用程序或搜索微信小程序一店智能站。全省600多名主流媒体记者正等着你在线报道!我想报告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