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0家主要银行信用状况扫描:地区银行间的重大信用差距

随着经济转型的深入,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增长潜力的差异可能会加大,导致地区银行信贷状况的进一步分化标准普尔信用评级(Standard & Poor's Credit Rating)表示,在报告中,利用金融机构的评级方法,基于公共信息,对中国200家主要商业银行进行了案头分析,研究了中国商业银行整体信用质量分布情况,认为商业银行潜在主体的信用质量分布在*大类到*大类的范围内。

其中,六大国有银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大部分外资银行的潜在主信用质量相对较好,主要分布在*大类和*大类之间,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业商业银行的潜在主信用质量分布广泛,从*大类到*大类不等,主要集中在*大类。报告显示,城市商业银行和农业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差异很大,大多数中小银行的财务指标仍然稳定、可持续。

总体而言,中国商业银行业约有一半的资产集中在六大国有银行,这些银行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健规范的经营,有利于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稳定。与此同时,中国1000多家其他银行正在争夺另一半的市场份额,导致地区银行层面高度分散。尤其是在中国的一线和二线城市,各种银行竞争非常激烈。

由于规模、管理和位置的不同,中国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信用状况。银行个人信贷质量的巨大差距不仅体现在资产规模上,还体现在资本充足率、盈利能力、风险状况和融资结构上。

就总资产而言,中国商业银行市场具有高度集中和分散的特点。六大国有银行占全国银行资产市场份额的49%,12家股份制银行占22%。同时,中国有134家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市场份额为15%。农村商业银行1427家,资产市场份额12%。此外,还有40多家外国法人银行在中国经营,市场份额约为2%。

在资本充足率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银行的总资本充足率处于较低水平,主要是因为许多国家的银行发行了更多的混合资本工具。大型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处于适当水平。由于近年来资产质量压力不断加大,资产快速增长,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业商业银行面临的资本压力更大。

就盈利能力而言,不同类型银行的盈利能力大不相同。由于规模经济和良好的零售存款基础,国有大银行的总资产回报率往往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由于存款成本较低,农业企业通常可以在更好的信贷环境中获得高回报。然而,在经济低迷时期,资产质量压力往往最大,导致盈利能力更不稳定。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回报率普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是因为它们主要在行业竞争更加激烈、资本成本更高的城市地区经营。外资银行总资产回报率最低,波动性很大,这主要是由于经营成本高、缺乏规模经济和市场风险敞口大。

就风险状况而言,根据各国银行披露的数据,中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相对较低且稳定。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环境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城市企业和农业企业面临的信贷环境差异很大。与在北京或上海运营的区域性银行相比,在西部或东北部运营的区域性银行在管理信贷风险方面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2018年,部分地区银行不良贷款率快速上升。S&P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自2018年以来,区域银行对这五个类别进行了严格分类;另一方面,自2018年以来,一些地区的信贷环境恶化了。

就融资结构而言,中国银行业的融资基础主要是国内存款,对批发资金的依赖性不高。报告认为,坚实的国内存款基础是中国银行业整体稳定的重要因素。2016年前,银行业对银行间资金的依赖持续增加,但2017年监管银行间杠杆的努力取得显著成效,抑制了批发融资进一步上升的趋势。自2018年以来,国家的去杠杆化政策已经转变为稳定的杠杆。该报告预测,中国银行业的融资结构将保持稳定。

其中,地区银行间信用差距显著的主要原因在于三大差异:各地区的经济金融环境、银行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水平、银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管理水平。

报告还指出,在承包商银行被接管后,许多城市企业和农业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这种高利差将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存在。

融资成本增加有两个原因。一方面,2019年,少数地区银行的经营状况确实会恶化。更重要的原因是承包商银行事件后,投资者更加关注地区银行的信用风险。S&P评价的银行主体信用质量分布与各银行实际利差分布呈现相似的分化特征。

S&P认为,客观分析和理解银行间固有的信贷风险差距,有助于减少个别信贷事件后不必要的恐慌传播,有助于中长期银行业的整体稳定。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