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农业企业的增资和约束一举两得?

在监管识别更加严格的影响下,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已经暴露出来。在处置渠道有限的情况下,一些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增资和搭售等方式寻求出路。《北京商报》今天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共有14家农业企业和信用合作社要求其用户在增资时按比例购买不良贷款。分析师认为,不良资产的增资“捆绑”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和拨备水平,同时实现处置不良资产而不核销利润损失。然而,这种变相逃避监管的行为应该引起重视。

“捆绑销售”

将不良资产与目标客户捆绑在一起,最近已成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一种流行做法。

保定银行和保险监管局近日发布三份批复,批准安信县农村信用社、雄县农村信用社和荣成县农村信用社定向增发计划。据官方回复,三家农村信用社分别募集了4.2亿股、3.5亿股和1.5亿股,要求投资者每认购一股,就要分别购买不良资产。

除上述三家农村信用社外,许多农村商业银行也采用了上述方法处置不良资产。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并经中国证监会披露的定向发行指令统计,北京商报今日发现,今年以来已有11家其他农业企业采用不良贷款固定增长方式,包括广州翁源农业公司、安徽苏州农业公司、安徽肥东农业公司、济南农业公司、山西夏县农业公司、河北滦平农业公司、河北涿州农业公司、山东寿光农业公司、江西湖口农业公司、新疆乌苏农业公司、河北涞水农业公司等。

从不良资产的捆绑销售来看,许多机构的目标发行价格是每股1元,购买不良资产还需要每股0.5-1.5元。其中,山东寿光农业公司购买风险资产的价格最高,需要单独支付1.5元/股。广州翁源农业商业银行和山西夏县农业商业银行每股分别缴纳1.3元和1.29元。安徽苏州农业商业银行最低,每股0.5元。

从发行价来看,这家农业公司通过贴现给予了股东一些优惠待遇。例如,截至2019年6月底,安徽苏州农业商业银行母公司股东拥有的每股净资产为1.41元,发行价格为1元/股,相当于29%的折现率。此外,济南农资企业的贴现率为27.6%,河北滦平农资企业的贴现率为37%,河北涞水农资企业的贴现率超过40%,广州翁源农资企业的贴现率超过50%。

值得注意的是,仅从发行价格的角度来看,认购的股票是贴现的,但与认购的不良资产相比,这实际上是溢价。例如,安徽宿州农业商业银行要求认购人单独出资0.5元/股购买不良资产,相当于实际认购价1.5元/股,每股净资产溢价0.09元,相当于溢价6.38%。此外,河北涞水农业公司的保险费率约为19%,济南农业公司的保险费率高达31.6%。

那么,在中小银行股票拍卖频繁的情况下,为什么股东愿意溢价购买股票呢?张力云认为,这背后可能有多种权衡。例如,对于资金充裕的投资者来说,通过投资银行股权的重组和上市后银行的退出,仍然可以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这可以视为价值投资。在现行政策的鼓励下,农业企业上市仍有较大的机会。此外,在政策支持、工商促进和协调方面,也可能取得积极成果。例如,在认购不良资产并成为股东后,银行将给予一定的利息折扣或在其他业务中提供支持。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卢绥奇(Lu Suiqi)表示,从市场约束的角度来看,增加不良资产的搭售安排不一定可行。就与股东的利益关系而言,如果双方都是利益共同体,也是可能的。股东是否接受主要取决于价格、交易条件和利益结构。未来,如果监管机构不调整政策框架,更多银行可能会采用这种方法。

一石二鸟

以股东身份购买不良贷款的背后是农业企业和信贷合作社高不良率的现状。

根据定向发行指令,截至2019年6月底,安徽省苏州农业商业银行不良率高达12.12%,拨备覆盖率仅为51.98%。江西湖口农业商业银行不良率也超过10%,达到10.98%,拨备覆盖率仅为39.66%,严重低于监管要求。此外,济南农业商业银行今年3月底的不良率为4.97%,河北滦平农业商业银行去年9月底的不良率为7.96%。

虽然各银行的发展不同,但不良贷款率高主要与风险防控薄弱、贷款企业经营困难等因素有关。例如,安徽苏州农业商业银行在其定向发行指令中指出,主要原因是在重组期间,为了扩大信贷规模,该行偏离了“支农扶小”的市场导向,发行了大量大额贷款,内部管理和风险防控不力,导致现有贷款风险较大。江西湖口农业商业银行表示,主要是由于一些企业的衰落导致还款来源短缺,一些抵押贷款涉及房地产行业,前正常企业贷款客户因环保要求关闭,以及搬迁带来的流动性短缺和周转困难。

分析师认为,增加资本和约束不良资产的方式可以描述为实现多个目标,不仅补充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还可以化解不良资产,同时通过捆绑提高价格。

以安徽省苏州农业商业银行为例,根据定向发行指令,该行定向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最高限额为4.8亿元,处置不良贷款最高限额为2.4亿元。根据这一计算,增资扩股完成后,本行资本充足率从2.83%提高至10.52%,符合监管要求。同时,将不良贷款替换为2.4亿元也可以直接减少不良贷款,降低不良率。

分析师认为,上述方法比打包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AMC)更具可操作性。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张力云表示,AMC购买银行不良贷款取决于不良资产的供应以及能够实现和重组的资产内在价值。即使售价很高,银行仍将面临一定的损失。在当前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上升、尾部银行资产变现和重组价值较低的情况下,如果银行与当地资产管理公司合作,资产质量差的农业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损失,盈利能力和资本规模小的银行无法承受。

关于固定增长计划的设计考虑以及如何解决不良贷款问题,江西湖口农业商业银行和广州翁源农业商业银行今天在北京商报告诉记者,指令的定向发放将优先。此外,记者还多次联系其他银行,但截至发布之时,尚未收到回复。

应提请监管部门注意

受资产质量监管更加严格、风险清算速度加快等因素的影响,农业企业不良贷款率逐步上升,并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今后,当务之急是加快处置不良资产,以轻装上阵,释放经营压力。

中国银监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37万亿元,比上季度末增加132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6%,比上季度末上升0.05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企业不良率为4%,明显高于行业水平;拨备覆盖率仅为130.81%。

在上述背景下,农业企业通过目标股东购买不良资产,找到了变相处置不良资产的另一种方式,这也是拓宽不良资产处置路径的一种尝试。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教授刘成表示,农业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狭窄,不良资产质量参差不齐,打包销售价格不具吸引力。此外,当地的资产管理公司规模不足以购买,因此农业企业通过向目标股东认购股份来捆绑不良贷款也是一种有效的尝试,但预期目的能否实现仍有待观察。

同时,这种变相处置不良行为的方式也应该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张力云认为,通过定向筹资期间捆绑出售不良资产,一方面,不良资产的处置是在不核销利润损失的情况下实现的。在前期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基础上,收回销售部分还可以增加当期利润,改善财务报表。另一方面,增资筹集的资本将用于补充资本,再加上不良资产转移的积极影响,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和拨备水平,满足监管要求,为未来留下更大的空区间。为此,许多中小银行纷纷效仿,但这种“折价出售股东以追加出资”实际上是一种逃避监管的变相行为,应该引起重视。

北京商报记者今天注意到,截至11月20日,上述14家银行机构共有7家农资企业,其中河北滦平农资企业、河北涿州农资企业、山东寿光农资企业和山西夏县农资企业已获中国证监会批准。

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孟夏凡吴限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