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物价指数去除猪通货紧缩吗?我什么时候能转身?作为回应,它会降息吗?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10月,全国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8%。从1月到10月,全国平均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6%。这个数字超出了市场预期。分类来看,10月份食品、酒精和烟草价格同比上涨11.4%,影响消费物价指数增长约3.37个百分点。在食品方面,牲畜和肉类价格上涨66.8%,影响消费物价指数2.9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01.3%,影响消费物价指数2.43个百分点。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猪肉价格的上涨在CPI通胀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随着猪肉价格继续达到历史新高,猪的利润和猪与谷物的比率也继续创下新纪录。这不仅反映在上市养猪业公司的业绩上,也反映在养猪业巨头秦英林家族穆源的真正掌控者上,穆源甚至以1173.8亿元的财富价值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排名第九。最近,木源证券管理局也发布了招聘信息,提供高薪吸引学生为知名大学养猪。

养猪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公众和研究机构都越来越关注猪价格的未来趋势及其对消费物价指数的影响。那么,在大量数据刷新历史记录后,生猪价格能否在未来继续上涨?转折点什么时候到来?货币政策应该如何应对高消费物价指数?看看这些著名的研究机构怎么说。

任泽平:养猪后的通货紧缩,2020年下半年的转折点

恒大研究院任泽平表示,10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3.8%,比上个月上涨0.8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101.3%,影响消费物价指数增长约2.43个百分点,占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增长总额的近三分之二。从环比增长来看,10月份消费物价指数上升了0.9%。猪肉价格上涨20.1%,影响消费物价指数上涨约0.79个百分点,占总消费物价指数环比上涨近90%。剔除猪肉价格上涨因素,消费者物价指数环比上涨约0.1%,同比上涨1.3%。

任泽平说,目前的猪肉价格和猪肉与谷物的价格比大大刷新了历史峰值。10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创下2012年初以来的新高。猪肉价格是推动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核心因素。10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01.3%,创历史新高,也是2005年以来的新高。本月猪粮价格比进一步升至20.4,继续创历史新高。猪肉价格的上涨也推动了牛、羊、鸡和鸭等替代品的价格。回望过去,猪肉价格预计将在2020年下半年达到拐点,因为促进生猪生产的政策需要时间才能落到实处,促进生猪生长。从短期来看,随着猪肉价格迅速逼近牛肉和羊肉价格,猪肉价格最近在替代效应下有所放缓。然而,由于供求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猪肉和替代品的价格在未来可能会螺旋上升。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

目前,各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增加生猪养殖,增加猪肉进口,并投放储备猪肉来稳定市场。然而,由于政策的实施需要时间,猪的育肥也需要大约半年的时间。与此同时,非洲猪瘟的疫情仍在继续。对自由放养的农民来说,以前对防疫和疾病预防的要求提高了空,使其更难克服障碍。因此,产能的恢复仍然需要时间。从猪的周期来看,目前能够繁殖的母猪和存栏的生猪数量大大减少。生产能力的全面恢复需要从增加能够繁殖的母猪数量开始,从能够繁殖的母猪到仔猪再到育肥的周期需要更长。预计供需矛盾将在2020年下半年缓解,届时猪肉价格可能会达到一个向下的转折点。11月7日,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也表示,近期生猪屠宰热情大幅上升,产量逐渐回升。如果非洲猪瘟不再流行,预计2020年下半年恢复生产的受非洲猪瘟影响的猪将开始增加市场供应,猪肉供应将得到改善。

目前的消费物价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趋势空以前已经分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改革政策应着眼于重大矛盾,协同努力,加强反周期调整,增强政策协同效应。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最近降低了多边基金利率。自8月份以来,中国已三次降息,累计降息16个基点。在下一阶段,我们应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继续适时适当地进行反周期调整。如果我们降低利率,我们应该降低利率。同时,应注意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确保货币政策能够充分有效地传导到实体经济。

杨德龙:明年上半年生猪价格预计下降,货币政策预计宽松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自今年年初以来,由于非洲猪瘟和散养家庭减少等多种因素,猪肉价格持续大幅上涨,推动鸡肉、牛肉等食品价格大幅上涨,这也是消费物价指数上涨的主要原因。目前,各部委已经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稳定猪肉价格、促进生猪产能尽快恢复、增加猪肉进口和增加市场供应的政策。预计明年上半年猪肉价格将从高位回落。

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在下降,通货膨胀在上升。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方面进退两难。然而,考虑到通胀主要是由猪肉价格上涨引起的,而核心消费物价指数并未上升,央行仍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

沈万鸿源:随着供应量的增加,猪肉的上涨速度会减缓

沈万宏远的宏观团队认为,猪肉增速将放缓,预计未来4个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将分别为4.3%、4.5%、5.0%和4.0%。10月份的消费物价指数延续了肉类价格上涨的模式,推动食品和非食品价格自8月份以来徘徊在较低水平。然而,与前两个月相比,猪肉以外的肉类价格上涨速度有所放缓,这表明在猪肉快速增长期间,对肉类的总体需求有所下降,或者鸡肉等繁殖周期较快的肉类供应有所增加。

高频数据显示,猪肉价格自去年11月以来一直停滞不前,显示在两个需求高峰期过后,肉类需求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在政策的不断鼓励下,早期少量出售的冷冻肉和猪的供应有所增加。此外,中国最近从美国进口猪肉和禽肉的增长预计将在未来两到三个月大幅放缓。

综合分析显示,未来4个月消费物价指数预计分别为4.3%、4.5%、5.0%和4.0%。2020年下半年,随着猪肉供应再次增加和基数较高,消费物价指数预计将同比下降至2.0%以下。鉴于市场对通胀路径的充分预期,以及央行近期将多边基金利率小幅下调5bp,这也有助于缓解对货币政策方向调整的担忧。本轮通胀上升后的下降预计不会影响货币政策的运行,但可能对长期无风险利率形成小的短期压力。

中信证券:结构性通胀显而易见,明年将再次降息

中信证券宏观表示,10月份生猪价格同比上涨89%,同比上涨67%。结构性通货膨胀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10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3.8%,超出市场预期,比之前的水平高出0.8个百分点。消费者物价指数环比上涨0.9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生猪价格上涨贡献了0.8个百分点,而牛、羊、鸡、鸭肉等相关替代品的上涨贡献了0.0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其余的食品和非食品对消费物价指数贡献了0.04个百分点。这表明10月份高通胀的结构特征比以前更加明显。受生猪价格和相关肉类价格影响,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5.5%,继续创新高,但其中水产品、鸡蛋、新鲜水果和蔬菜价格均环比下降,受基数影响较小,上述四项同比增长相对疲弱。

通胀预期的上升值得关注,因为货币宽松政策会在短期或暂时下降。在周期性因素、环境保护和猪瘟的三重影响下,猪肉替代品的价格自7月份以来逐年上涨。在未来的一年里,生猪价格的走势仍将是决定通胀的最重要因素。从目前能够繁殖的生猪和母猪数量的环比变化来看,适度的补充可能已经开始。预计明年上半年生猪价格将继续上涨,第一季度将成为高通胀点。由于春节错位和节前需求上升,1月份消费物价指数可能同比达到4.5%-5%。预计供应将在明年下半年逐渐增加,导致价格从峰值下降。

面对近半年持续上升的通货膨胀,我们认为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社会民生问题。虽然其他相关食品的价格上涨没有超过猪的价格,但猪的价格上涨已经导致了其他相关食品的价格上涨。政府可以继续采取措施稳定价格,防止相关消费品价格“跟随”生猪价格,共同提高居民生活成本。第二是通胀预期。实际通胀在上升后往往会有惯性,不太可能大幅回落,因此很容易引发通胀预期。货币当局更加重视通胀预期上升导致的风险周期。10月份公布金融数据时,央行还提到了关注通胀预期的问题。预计明年第一季度通货膨胀率会很高。预计放松货币政策的窗口将暂时关闭。经济数据公布后,第一季度通胀回落,利率可能再次下调。

海通宏观:股市可能出现转折点,短期内将面临通胀压力/s2/]

海通宏观宋啸认为,10月份猪肉价格继续飙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月猪肉消费价格指数将继续上涨。自10月份以来,猪肉价格一直在大幅上涨,当时猪肉消费价格指数环比上涨高达20.1%,远远超过季节性。11月8日,22个省市的猪肉平均价格升至54.1元/公斤。根据目前的价格,11月份猪肉价格将达到167%。考虑到猪肉消费价格指数在22个省市中上涨了80%左右,11月份猪肉消费价格指数也可能同比上涨120%-130%,推动通胀在11月份继续上升。

[/s2/]

股市的转折点可能会出现,生猪价格可能会从明年下半年调整回来。目前,生猪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供需失衡。9月份,能够繁殖的生猪和母猪数量再次创下1913万头的历史新低。考虑到繁殖和生长之间的时间差,到明年第二季度,生猪价格仍将面临上涨压力。目前,农民填补障碍的热情不高或与非洲猪瘟的影响有关。然而,受猪肉价格飙升的影响,自去年11月以来,养猪利润已达到人均3000元,自今年8月以来,中央政府和各地出台了鼓励和补贴养猪的政策。据估计,养猪生产将在年底逐步恢复,应密切关注10月份可以播种的母猪和猪群的情况。如果年底能够繁殖的生猪和母猪数量的下降得到扭转,猪肉供应可能在明年下半年有所改善,从而降低生猪价格。

展望明年,生猪价格的大幅上涨将带动养猪业利润创新高,生猪产能可能在年底逐步恢复,这有利于明年下半年生猪价格走势的下降。然而,社会融资的增长率在去年12月触底。考虑到信贷价格比生产者价格指数高一年,生产者价格指数和非食品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同比增长率预计明年将略有上升。这将使猪肉价格上涨的影响降低后,消费者物价指数保持在2%至3%的同比范围内。总体而言,短期内我们将面临生猪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高通胀压力,但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的通胀将处于中等水平。

这篇文章来源于《证券时报》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