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构建新型合作供给体系,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华社[12月4日电“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构建新的协调供给体系。”日前,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毅在第十届新华教育论坛上强调,要实现党的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2035年和2050年国家发展蓝图,必须转变和升级教育模式,深化教育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毅

“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国家和党的计划’。教师和校长是“两大计划”的直接监护人。“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的重大战略规划,提出了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李毅认为,这一要求落在学校治理和班级治理的微观层面,制度的优势应该转化为教育治理的有效性。

李毅认为,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最终应该由学生的需求驱动,不仅要关注派生需求,还要关注核心需求。只有深入准确地引导学生的消费需求,他们才能形成更好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协同供应体系的构建应在道德修养的指导下协调各方的资源和服务,以满足学生动态变化的消费需求,从而形成更高、更好的教育供应水平。

李毅表示,新的协调供应体系的构建应从各方利益出发,找出“最大公约数”,瞄准目标,进行七个转变:

首先,在供给策略上,从以学科为基础转变为以道德修养为导向的教育为基础。李毅说,过去,北京一些中小学校探索并形成了基于15个学科的教育供给。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种供给模式的效率是否能满足新时代和未来的要求,仍然是一个问题。最近,国家在制定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时提出了按领域供应的理念。他希望基础教育领域的所有工作者都能关注这一问题,调整他们的供给观念。

第二,在供给内容上,从学习型和教学型向教育型转变。今年6月发表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关于推进新时期普通高中教育方法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课堂教学应引入真实情境,这给许多教师带来了压力,因为要引入真实问题,需要关注整个社会的变化。李毅说,当供应的内容超出了原有的界限,教师应该如何调整和控制,校长应该如何检查集体备课需要探索和研究。

第三,在供给方式上,从单一主体向全社会协调供给。李毅表示,北京曾提议每门学科10%的课程应该停课,这实际上是对供给模式的调整。这也是供应方的结构调整,通过学区、团体和联盟将单一联盟转变为学区、团体和联盟的供应。

第四,在供给节奏方面,从相对固定到灵活及时。线上和线下的结合将打开学校内外各种供应系统的建设。

第五,在供应管理方面,对后监管的重点已经转变为“过程前-过程后”监管。“当前的信息技术可以支持每一位校长和每一位教师在事前和事中加强监督,从而实现高效的治理效率。”李毅说道。

第六,就供给区域而言,从地域供给到地域和跨区域结合。「在现代资讯科技的支持下,我们不难为儿童提供更多跨地区的教材和课程。困难在于我们能否控制它们,我们是否有新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能力,以及我们能否为儿童提供消化吸收的效率。”

第七,关于供给空,从现实空到现实与虚拟的结合空。"在线和离线的结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李毅说,我们被禁止允许手机和应用进入校园的原因是我们仍然难以管理,我们的治理能力仍然需要提高。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儿童改变原有的学习模式,为儿童的学习进行准确的个性信息诊断和推送。许多社会组织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合作的工作体系,共同为儿童提供服务。

据报道,北京目前正在研究和推广一些试点学校和学科,围绕这七个方向调整供给侧结构,改变育人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未来的资源开发必须是开放的,必须要求各级各类管理者具备较强的治理能力,能够广泛收集有利因素,在治理中充分体现“管理服务”“爱护衣服”的概念在基础教育中有着深远的意义。李毅认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减轻他们负担的真正方法是减少他们的发展空。不是通过行政命令来削减某一部分内容,也不是通过降低质量来减轻负担。我们必须确保在减少发展、转型和升级的过程中提高教育质量。”李毅说道。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