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水乡——用五年时间引领京郊度假新浪潮

新中国成立70年后,大众旅游从无到有。改革开放40年后,旅游业逐渐成为国家战略支柱产业。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催生了更加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加,高质量、慢节奏的休闲度假旅游正在蓬勃发展。从1999年开始建设的乌镇到2014年开放的古北水乡,景区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商业上,还承载着中国旅游消费的升级和变化,凝聚了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的新理念,走在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前面。

工匠精神:洞察高品质度假胜地[的需求变化和精致化/s2/]

过去的传统旅游业可能难以想象。古北水城等集观光、餐饮、住宿、文化体验和商务展览于一体的旅游度假目的地正在成为潮流。

十年前,刘女士经常因为北京郊区缺少合适的度假场所而苦恼。当时,北京郊区很少有高质量的休闲度假目的地。京津冀庞大的旅游市场仍然以观光为主,但消费者对旅游生活的需求却在悄然变化。2010年,乌镇团队凭借积累了10年的乌镇模式经验,来到司马台长城脚下,成为服务京津冀城市其余群体的旅游度假胜地,直接改变了北京郊区原有的度假模式。

2010年京承高速公路第三期通车后不久,古北水乡的区位优势已经确立。在消费升级和旅游业转型的背景下,具有文化休闲度假目的地特征的古北水乡成为北京郊区稀缺商品,也引领了北京郊区休闲度假时代的潮流。2014年,古北水镇的公务实现了“良好开端”,乘客976,000人。运营三年后,客运量同比增长近200%。

对于古北水镇来说,游客数量是一个可见的指标,但实际上,更多的无形服务指标被“打磨”。从价值10亿美元的自来水厂和地下管道廊道等大型基础设施,到风景商店的定价,甚至住宅横梁的除尘,顾北水城都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团队来负责。古北水乡商店坚持“一店一品”,防止恶性竞争。古北水乡员工每年都会举办技能竞赛大会,以提高服务水平。古北水镇的家庭住宿遵循同样的餐饮标准。一个简单的西红柿炒鸡蛋背后是一个无形的质量和数量保证系统。北京古北水城旅游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张晓风表示:“今天,乌镇景区和古北水城(北京)景区的总规划、设计师和总裁陈向宏,仍在认真审查景区每周收集的客人意见,并对我们提出新的要求。”

在抛光服务的同时,坚持传统工艺的老工匠也在古北水镇定居下来。在老北京的传统庭院里,各种濒临灭绝的民间传统工艺在古北水乡获得了新的活力。

灯笼夜游:长城文化创新发展为“活”传统文化

今年8月,第九届中日韩外长会议在古北水乡举行。高级别会议的召开再次证实了古北水乡的品质。会后,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在社交平台上直播了他在古北水乡的风光,并附有“古北水乡,山真长城”的文章。晚上,他甚至游览了司马台长城。

在最近于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北京入境旅游国际战略伙伴关系会议上,北京市文化旅游局还安排海外游客深入古北水乡。在水镇安全、有序、优质、关爱家庭、精致的服务下,海外游客得到了高度评价,甚至被古北水镇的长城文化资源所吸引。攀登司马台长城成了“必修课”。

长城包含东方人可以理解的文化代码。司马台长城以古老的北水城为依托,是近代唯一保留明长城原貌的古代长城。它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2年,司马台长城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世界25大不容错过的景点”。

长城的象征赋予古北水乡独特性和稀缺性。同时,作为长城下的旅游胜地,古北水乡也为长城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为了深入挖掘和创新发展,古北水镇首先通过挖掘历史事件、英雄人物、疗养文化、贸易文化、八旗文化、宗教文化和与长城相关的民俗风情,建成了“山、水、城、堡、村、村”的长城文化镇。

在扩大司马台空长城之旅的同时,古北水镇不断丰富长城的文化内涵,并在司马台推出了灯夜游,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开放夜间游的长城。创新瑜伽、长城“八大名人”等活动,丰富长城文化体验,开展长城文化创新发展。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长城,司马台长城风景区实行了限制流动旅游的预约制度,并投入1亿元进行生态保护建设。长城脚下的河道已经疏浚拓宽,水系通畅。为了进一步传播长城所体现的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精神,古北水镇近年来一直在研究与长城文化相关的研究产品。让传统文化活下去,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顾北水乡话下的长城文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司马台长城文化的支持下,古北水镇也发展成为一个拥有高质量会议环境和会议服务的会议和奖励目的地。在过去三年中,古北水镇成功举办了4000多场商务会议和活动,如联想中国销售大会、BAIC BJ80大会、一汽丰田品牌嘉年华、宝马迷你分享大会、亚洲高级定制协会在中国的盛典、《邪恶不压正义》全球首映等大型会议活动。一个专业和训练有素的会议干事团队为会议活动提供高水平的服务。顾北水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样的高层会议也给了顾北水乡成长和挑战的机会。不仅会议服务,古北水镇40%的游客都是回头客,所以很多回头客仍然对景区抱有期望,对服务更加满意。这是古北水镇不断自我修养的结果。

溢出效应:与当地分享发展红利,带动乡村旅游服务业

张阿姨在古北水乡做清洁工,住在离水乡不远的司马台新村。当被问及她的家庭生意时,张阿姨说:“去年,她没有做任何餐饮,她的家庭在家里赚了近40万元。”十年前,张阿姨可能很难想象,当时司马台村的平均年收入约为20,000元,现在每个家庭都开始经营旅游业,收入在300,000到400,000元之间。古北水镇开业两年来,司马台村的平均年收入几乎翻了三倍。张阿姨也没有放弃在水镇的工作。“她有良好的领导能力、良好的待遇和各种保险。她想一家人忙起来就继续做下去。”张阿姨说。据了解,古北水镇也根据员工的兴趣成立了各种活动小组。他们可以打篮球、练瑜伽、定期举行生日游戏、节日和职业技能竞赛。在工作人员的关怀下,张阿姨的怀旧似乎是有道理的。

张阿姨只是古北水乡3000多名员工中的一员。北京顾北水乡旅游有限公司副总裁金林升告诉记者,顾北水乡60%以上的员工来自密云及其周边地区,而顾北水乡周围据保守估计有1万间客房,间接带动了4000-6000个工作岗位,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s2/]

“这是古北水乡的溢出效应。在古北水乡的引导下,司马台长城周围形成了休闲度假集群,老百姓成为了重要的受益者。”张晓风说。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的乡村旅游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乡村旅游也成为促进相关地区准确扶贫的重要起点。与古北水乡建设10年相比,司马台村也从一个没有自来水的小村庄发展成为一个典型的旅游驱动型村庄。同时,古北水乡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优质的服务质量进一步推动了周边农村服务业的发展。

今年,古北水城已经运营了5年,未来5年和10年,古北水城将会更加精彩...随着文学与旅游一体化的深入,“诗与距离”齐头并进,古北水城的文化核心日益充盈。电影、音乐和戏剧,古北水镇正在尝试各种新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水珍秉承“物有所值,工匠谦虚”的原则,在旅游成为生活、内容越来越文化的时代,打造了一个温度敏感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顺应了旅游消费升级的需求。

新京报记者王盛楠

编辑曲婷和杰克校对赵琳翟永军

古北水乡照片供应图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