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把学生家长_教师“不敢控制”学生?教育部:将明确教师的教育处罚权

老师把学生家长

t0164c06c66446825c4.jpg?size=1000x18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近日出台。教育部有关官员解释说,他们将通过优化课程、开放所有工时的劳动教育、规范校外培训、科学评估和明确受教育权和处罚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老师把学生家长

t01b0e2212ad786cac1.jpg?size=1080x648

《意见》将明确教育惩戒权的范围

《意见》明确提出“要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处罚权”。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今后将明确落实受教育权和纪律权的原则,并制定具体规则,明确教师受教育权和纪律权的落实范围、程度和形式,以规范受教育权和纪律权的行使,促进教师热情关心学生,严格管理学生。

同时,要做好教师法的修订工作,进一步明确教师在教书育人、管理学生等方面的权利。在法律修订中,确保教师有效行使惩戒权,提升教师的勇气和良好管理。

老师把学生家长

t01d30e0135ca36fc43.jpg?size=1080x648

吕玉刚表示,在下一步,教育部将按照《意见》的要求,首先明确落实纪律教育权的基本原则。教育学科以教育为中心,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愿望出发实施。二是研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处罚权的实施范围、程度和形式,规范行使,促进广大教师既热心学生又严格管理要求;第三,要及时修改《教师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保障教师受教育权和受纪律处分权的有效行使,增强教师的勇气和良好管理。

教师惩戒权的边界急需政策界定

教师应如何行使惩戒权,惩戒方式、地位等是否恰当,仍然是困扰广大教师的主要问题。教师纪律的界限需要在政策层面界定在哪里。

“教师在管教学生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区分纪律与体罚和变相体罚。”河南师范大学教育法律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刘冬梅说。

刘冬梅认为,行使教师惩戒权需要注意三个主要前提:“第一,不干涉公共利益;二是不干涉学生的利益;第三是不要干扰教学秩序。”

老师把学生家长

t016b0249ce0e50fe84.jpg?size=1080x673

“从制度层面来看,我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行使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国家必须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学校必须有健全的校规。”刘冬梅建议,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尽快颁布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教师惩戒权的适用条件、教师惩戒权的行使方式和教师惩戒行动的程序。

“还必须规定对学生权利的救济和教师纪律的外部监督,以便为教师纪律的顺利实施提供特殊的法律保障。探索制定教育学科实施细则,使教育学科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刘冬梅说。

网民:惩戒权需要父母的信任

教师教育处罚权的界定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央视新闻推出了教师惩戒权的话题,许多网民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一些网民对此表示支持:

老师把学生家长

t01720d80bc51544a80.jpg?size=1080x907

一些网民还认为,只有明确和规范惩戒权的规模,教师和学生的权益才能得到保护:

老师把学生家长

t01ae2bc97ef5937b6f.jpg?size=1080x808

一些网民说,除了法律规定之外,家长应该了解老师对学生的教育,相互信任:

老师把学生家长

t016edf963bcda45225.jpg?size=1080x305

老师把学生家长

t01ba0cfe51cc79e0ee.jpg?size=1080x362

来源/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北京日报、界面新闻等

编辑/周嘉

沈倩/徐磊

?以前的热门文章?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