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_北京商业环境的优化是“一场系统而深刻的自我革命”

活动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等督察兼新闻发言人戴颖。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制图委员会

新京报快讯(记者徐惠美)第二届优化商业环境高级别国际研讨会今天(11月22日)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举行。研讨会期间,许多嘉宾称赞北京为提升中国商业环境排名做出的重要贡献。对此,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兼发言人戴颖,并请她介绍相关信息。

北京在两年内发布395项改革政策

新京报:北京近年来在优化商业环境方面做了些什么?

戴颖: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政府坚持创新,关注自身的弱点,推进了一系列精确的改革措施。先后发布了1.0、2.0和3.0版的一系列优化商业环境的改革政策,实施了395项政策。目前,审批制度改革已围绕企业设立、施工许可、用电、房地产登记等方面大力开展。总共减少了349天的审批时间,减少了33个审批环节。这对企业创业、办事、提高效率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新京报:哪些“北京经验”值得分享,以优化商业环境?

戴颖:北京在过去两年积极推进商业环境改革,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分享。最重要的一点是,北京已经建立了一套优化商业环境改革的协调和促进机制,这是非常强大和有效的。市领导亲自部署并推进。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个部门牵头,56个市级部门和16个区参与了这一进程。成立了一个由165名工作人员组成的特别班。这个专业团队成了改革的中坚力量。

另一方面,我们坚持深化宏观和微观改革,坚持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在宏观层面,市一级发布了改革意见和计划,明确了优化商业环境的目标、时间表和施工图纸。在微观层面,每项具体改革措施都引入并实施了三个版本的优化商业环境的改革措施。这为北京下一步深化和扩大区域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方法和途径。

我们认为,北京优化商业环境的改革是一场“系统而深刻的自我革命”,并将在我们未来治理制度和能力的现代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商业环境评估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新京报:优化全国商业环境的新趋势是什么?

戴颖:世界银行对商业环境的评估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突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也在牵头评估中国一些城市的商业环境。中国的商业环境评估体系范围更广,需要更全面的方法。这是未来工作的主要焦点。

世界银行业务环境评价的10个指标是系统的、可评估的和可量化的评价方法,为我们的变革提供了一套方法和指导。虽然有些评价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充分或客观地反映我们的改革现实,但我们在世界银行的评价中学到了更多的“方法”。我们对指标和排名没有太大压力。重要的是真正落实优化经营的政策,让企业和个人受益。

新京报:您如何评价本次优化商业环境高级别国际研讨会的召开?

戴颖:今年研讨会的主题是“更好的商业环境、更有活力的中国和全球经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来到北京,围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法治和国际化的商业环境交流思想、交流经验和相互学习。来自城市地区的160人热情地报名参加了会议。就北京而言,在过去的两年里,北京在优化商业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经验。我们将在研讨会上与各界交流。

此次国际研讨会的召开,将对推动北京进一步的商业环境改革,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促进跨国公司和其他在京企业在北京发展和准备投资发挥积极作用。

新京报记者许惠美

编辑李郭俊校对李世会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