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号转网是服务_号码携带和网络转移服务正式启动:试运行中网络转移用户的比例小,目前哪些用户转移更多?

《每份杂志》记者:刘春山,《每份杂志》编辑:陈俊杰

11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了全国“数字承载和网络交换”公务启动仪式,比原计划提前了一个多月。经过九年的测试,用户的手机号码终于可以在三大运营商之间自由“切换”,让用户选择。

在一些省市试行多年后,“携带号码交换网络”的服务已经扩展到全国。《国家商报》记者注意到,事实上,相关系统已于11月10日上线试运行,很多用户早就尝试过这项服务。那么,从实际情况来看,三大运营商中哪一家用户转移最多,哪一家转移最多?

携号转网是服务

11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举行了全国号码携带服务启动仪式。号码携带服务正式开通新华社地图

系统改造耗资30亿元。

今年3月,全国运营商的数字承载和网络交换工作正式启动。经过240多天的努力,全国范围的号码携带和网络交换服务迎来了一个正式的时刻。启动后,用户号码保持不变,符合条件的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可以自由选择。

改变传统的按数段区分算子的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联通人士告诉《国家商报》,为了实现号码携带和网络交换业务,运营商几乎所有的网络和业务平台都需要改革和升级,几乎所有的业务流程都需要重新梳理和重构,大量的业务协议需要重新修订。

除了运营商自身的技术改造之外,数字承载网络还需要与各种互联网应用重新连接。目前,我国手机应用程序有450万个,大量应用程序基本上都是通过手机号码验证的。这要求不仅要转移号码,还要转移第三方服务。这也是号码转移服务的主要技术障碍。

中国电信告诉记者,为了向网络传送号码,中国电信已经完成了200多个网元的基础网络改造和整体业务管理系统的底层改造,升级改造了800多个接口和300多个业务平台。据中国移动称,15大类近500套重要网络设备已经升级,系统也已经更新。已经开发了500多个联合测试场景,并进行了400,000多个测试。

27日上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启动仪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领导表示,仅在8个月内,全行业就齐心协力完成了1800多项系统建设和改造。开展了103万多个网内和网内联合调试测试项目。三家企业(三大运营商)累计投资超过30亿元。全国31个省市的“承载号码和交换网络”实时互动联动系统已经建成,目前已率先实现“每小时”承载效率。

用户要求更多,转向更少

携号转网是服务

制图学:每位记者刘春山(截至今年10月的2019年数据)

操作员准备好了。然而,《国家商业日报》的记者指出,大多数用户关心的是用数字交换网络的新政策。然而,他们并不太想交换网络。越来越多的用户询问如何切换网络,切换后是否有技术障碍。可以说,越多的用户要求越多。

早在2010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在天津和海南组织了号码携带测试。2014年,江西、湖北和云南这三个新增测试省份的用户正式启动号码携带测试。今年9月19日,天津、海南、江西、湖北、云南五省开始提供省内服务。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截至11月26日,五省已完成316万名“数字承载和网络交换”用户,占用户总数的1.8%。从以前的数据来看,携带人数和网络交换人员不到总人数的2%,虽然相对较少,但绝对人数仍然很大。其他26个省于11月10日推出号码携带服务。截至11月26日,已向72,000名用户发放了112,000个授权码,占用户总数的0.5%。总体形势稳定。

在11月27日的启动仪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领导也透露了三家运营商用户的转入和转出情况。总体而言,截至11月26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转出用户分别占转出用户总数的16.3%、57.6%和26.1%,转入比例分别为49.3%、28.1%和22.6%。中国移动的出站用户占所有出站用户的一半,而大多数入站用户选择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的一名基层员工告诉《国家商报》记者,作为一名移动员工,中国移动对此事感到不那么紧张和抵触,尽管在此之前,所有人都认为移动用户拥有庞大的基础,并将带来最多的好处。"因为中国移动有更好的信号基础,但用户基础很大,它不能满足所有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用户携带号码切换网络仍然存在一些障碍。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卢春聪(Lu Chuncong)在今天的启动仪式上表示,在号码携带网络试运行期间,一些企业发现了人为设置系统壁垒、非法设置进出附加条件、一些协议期限过长、合同提前终止、薪酬标准过高等问题。

“我只是要求一个号码转到网络上,那天晚上接线员每个月都给我免费的流量。该运营商表示,在流量交付之前,它不会转移。”一位用户告诉记者,“运营商争夺网络质量和服务的时候到了。”

国家商业日报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