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南京城市_ 《锦绣·和平》:夙愿和平,无问西东

Nanbao.com(记者吴楠)8月31日,“辛德勒雕像”的揭幕仪式在奥尔胡斯市马尔泰斯堡纪念公园举行。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出席并发表了讲话。她说辛德伯格是一个英雄,在南京大屠杀中他冒着生命危险庇护中国难民。“他的善行不仅对南京有意义,对全世界也有意义。他的行为至今仍在中国受到赞扬,这令我感动。感谢南京市政府和人民赠送辛德勒雕像。奥胡斯市政府已经将这座雕像安放在马瑟斯堡纪念公园。我相信游客们会记住历史,反思战争,向辛德勒致敬。”仪式结束后,她接受了南京市代表提交的工艺品《锦绣平安》。

和平南京城市

资料来源:新华社

这是丹麦女王2014年访问南京时的刺绣肖像。紫金草和黄玫瑰象征着“和平”和“勇气”,融入设计中。该设计以桑蚕丝和金银丝为主要材料,通过南京锦缎和苏绣这两大国宝的创意融合,手工制作而成。

和平南京城市

手工艺作品《灿烂的和平》。照片来源:陈向宇

" 永远南京斯金德堡黄玫瑰 "

回到2014年4月27日,南京大屠杀遇难日本侵略者的多雨纪念馆迎来了一位不同寻常的哀悼者,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她和亨利克以及她的队伍慢慢地走着。她是第一位在任期间参观博物馆的西方国家元首。

在纪念馆走廊的墙上,丹麦朋友辛德勒·伯格帮助中国难民阻止女王的泛黄照片。她看上去很严肃,沉思了很长时间。

1937年12月至1938年3月,伯恩哈德·阿尔普·辛德勒(Bernhard Alp Schindler)在南京江南水泥厂工作。面对日军的疯狂屠杀,他没有退缩,而是利用自己的外国人身份庇护了成千上万的中国难民。他还用照片和信件记录了当时日本的战争罪行,并将日本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传播给国际社会。

南京大屠杀发生在这座美丽古都最黑暗的时刻。我们不能改变残酷的历史,但我们珍惜未来的和平。我们尊敬他,钦佩他,不仅回顾过去,而且展望未来。女王在访问期间是这样说的。后来,她和王子在和平广场种植了一朵“永远的南京·辛德伯格”玫瑰。

这种特殊的黄色玫瑰来自辛德勒的家乡奥胡斯。为了纪念辛德勒在南京的人道主义精神,它被丹麦园丁们特别开发了几年,代表着“对和平的渴望”和“永恒的回忆”。2004年,它被命名为“永恒的南京迅达”。它象征着中国和丹麦人民之间永恒的友谊。

"紫金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名叫山口西太郎(Yamaguchi Seitaro)的日本士兵在南京紫金山下采集紫色花朵的种子,带回日本种植。战后,为了表达对侵略中国战争的忏悔,他和家人致力于促进这种花卉的种植,以反对战争,呼吁和平,并将其命名为“紫金草”。后来,这种紫色的小花被南京人亲切地称为“和平之花”,致力于和平建设。紫金草是中国的二月兰花。它耐寒、耐旱。它也可以顽强地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并包含无穷的基层力量。

为了向南京大屠杀中帮助过中国难民的国际友人致敬,江苏省以紫金高命名了“紫金高国际和平纪念奖章”(Zijingao International Peace memorial Medal),这是献给国际友人的后代的。它还向世界传达了南京的和平愿望,加深友谊,共同建设和平。

南京是最适合说“和平”的城市。历史的变迁和痛苦感觉需要被铭记,但希望更需要。锦缎和苏绣相结合,用紫色、金色的草和黄色的玫瑰塑造了一幅女王的肖像,代表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生活,带着一丝光明。这不仅是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向世界发出声音的一种方式,也代表了中国和丹麦人民之间永恒的友谊。

和平南京城市

苏绣艺术家梁雪芳参与了丹麦女王肖像工艺品《锦绣和平》的创作。陈向宇的照片

“辉煌和平的诞生意义重大。它不仅是“和平”和“勇气”的象征,也是南京云锦与苏绣历经数千年的里程碑式合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艺美术师梁雪芳说,他是苏绣的主要生产者。

“说实话很难做到,遇到困难,也是双方团队多次见面,同时研究解决的。然而,通过这个项目能够传递和平愿望的想法让我们的老南京感到太多,必须得到支持。”刘郑钧,锦缎的主要生产者和南京锦缎的继承人,故宫博物院丝绸文物复制专家,说。

和平南京城市

《灿烂和平中的永恒南京辛德勒玫瑰》。陈向宇的照片

和平南京城市

《锦绣平安》中的“紫金草”。陈向宇的照片

“首先,是草案的布局。紫色、金色的草和黄色的玫瑰应该完美地融入肖像。”梁雪芳说,“其次,云锦和苏绣需要同时融入一幅画面,基础材料、色彩、花草、文字需要和谐美观。虽然云锦和苏绣所用的主要材料是丝绸,但编织和刺绣的过程和步骤却完全不同。慢慢地、小心地工作是一门时间艺术。刺绣要等到织锦编织图案和空白色基材后才能开始,所以我们最终同意先绣织锦1个月,然后再绣1.5个月。两组团队必须加班才能完成今天的正式比赛。”

和平南京城市

手工艺作品《灿烂的和平》。照片来源:陈向宇

这部来自南京的作品,以真诚的独创性,展示了惊人的技巧。它以其独特的中国风味,表达了人们致力于和平事业的决心和愿望,他们捍卫世界和平的勇气和行动,以及他们“添砖加瓦”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和情感。

对和平的长久渴望,不问问题。

来源:南报网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