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南京城市_ 【中国那些事儿】他是“丹麦辛德勒”:南京大屠杀期间庇护上万中国人

中国日报9月3日讯——8月31日,丹麦丹麦丹麦丹麦丹麦皇后玛格丽特·希尔(DanishQueenMargretheII)亲自在奥尔胡斯的马歇尔堡博物馆(MarselisbourgMemorialPark)揭幕了一尊3米高的斯金德伯格铜像,这是中国南京市送给奥尔胡斯的礼物。

和平南京城市

8月31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右三)在丹麦奥尔胡斯为这座雕像揭幕。(新华社林箐照片)

辛德勒·伯格是谁?为什么女王亲自为他的青铜雕像揭幕?

普通青年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辛德勒·伯格曾经是一个普通的丹麦青年。他只有1.72米高,受教育程度低。他十几岁时辍学,乘远洋船出国在船上做零工。

他也加入了法国外籍军团,但在几个月内成为了一名逃兵。

和平南京城市

南京的辛德伯。来源:英国广播公司中文截图

1934年,辛德伯格抵达中国。他在中国的最初经历也没什么特别的:

他在上海华懋酒店(现称上海和平酒店)做了两个月的接待员,但由于脾气暴躁而被解雇。后来,他在一家丹麦牛奶厂工作,并因同样的原因被解雇。

后来,他去了一家丹麦武器和飞机工厂工作,主要负责展示公司的武器。

后来,辛德勒·伯格成为英国《每日电讯报》驻中国记者菲利普·史蒂文斯(Philip Stevens)的助手和司机。1937年11月,日军袭击了上海。史蒂文斯在报告火线时被日本机枪射杀。

丹麦辛德勒

随着战争的爆发,辛德勒的生活发生了变化。1937年11月,辛德伯格在江南水泥厂找到了看门人的工作。正是水泥厂的这份工作让他保护了成千上万的南京市民...

英国广播公司称,辛德勒·伯格和德国同事卡尔金特等人在江南水泥厂接收了15000至20000名难民。“当时,丹麦人建立了一个避难所。外面有人站岗,有人巡逻。当日本人去找麻烦时,丹麦人会出去阻止他们。”一名幸存者曾回忆道。

保护难民免受日本军队的伤害是不够的,许多人仍然受伤。辛德勒和金吉尔为此建立了临时医院。

和平南京城市

丹麦历史学家明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写的一本关于辛德勒事迹的书。

1938年3月,在日军的逼迫下,辛德勒离开了南京。流亡上海的难民代表和工厂经理赞扬了他的“勇敢行为”,并绣了一面旗帜给他作为感激和纪念的象征。

辛德伯格久久不能忘记日本侵略者的残酷。辛德勒·伯格曾在一封给朋友的信中描述了日本南京大屠杀的残酷暴行:“血无处不在。你无法想象。血,血,更多的血。”1938年离开中国后,他还来到日内瓦、瑞士等地放映证实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并公开日本军队在南京犯下的暴行。

研究辛德伯格的丹麦学者彼得·拉姆森(PeterHarmsen)告诉英国广播公司,辛德伯格为中国难民打开了一扇门,从另一个意义上说,他也为自己的灵魂打开了一扇门。“我们大多数人都很幸运,永远也不会经受住考验。辛德勒别无选择,只能通过测试。”

请记住和平的珍贵。

辛德勒于1939年离开中国,移居美国,加入美国商船队,退休并定居加州。他一生未婚,于1984年去世。

英国广播公司说,他很少谈论早年在南京目睹的可怕情况,但他当年的勇气和善行没有被忘记。

2004年12月17日,辛德勒先生的家乡奥胡斯将当地的一朵黄玫瑰命名为“永远的南京辛德勒黄玫瑰”。

南京此次赠送的铜像也是为了进一步纪念辛德勒的英雄事迹,向世界传达对和平的渴望。据报道,这座雕像是由中国艺术家尚荣、富力城和丹麦艺术家莉娜·德斯门迪奇(Lena Desmendic)创作的。除丹麦女王外,中国驻丹麦大使冯铁等也出席了此次活动。

和平南京城市

辛德勒雕像上的纪念词。资料来源:中国日报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在揭幕仪式上说:“很明显,伯恩哈德·阿尔普·辛德勒·伯格对南京和整个中国都非常重要。他的善行表明一个人仍然可以有所作为。”她相信这座雕像会激发参观者的思考和感激之情。仪式结束后,玛格丽特二世还接受了南京市代表提交的“共建和平”合同的拓片。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4周年。在这一天,我们甚至应该反思战争。正如冯铁在揭幕仪式上所说,辛德勒的勇敢体现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也向人们展示了和平的宝贵价值。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的道路,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编辑:刘士东,齐磊)

和平南京城市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