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撤县并区_ 撤县设区后要如何实现城市化?

新一酱最近开始考虑2019年新一线城市的排名指标。 这个排名新的一年发生的确定性变化是,“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统计范围从338个城市变为337个城市。

原因应该已经知道了。 十几天前,山东省莱芜市宣布废除,返回济南市,成为济南市的莱芜区和钢城区。

地级市级行政机关被撤除的案例不多见——近20年来唯一的案例是安徽省巢湖市于2011年废除,分为合肥、鞍山、芜湖。

两个案例都发生在省会城市周围

与行政区划调整中较为常见的县(县级市)设置区类似,希望通过打破行政壁垒,实现城市范围内的资源整合。 吸收人、土地等因素,获得更多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大城市发展潜力。

新的来源,从公共服务设施和文化的观点分析过拆迁县,这次,新的来源收集更多的数据,想进一步了解拆迁县(市)后城市化的效果。

本次研究对象,我们选择了具有强烈县域经济传统的6个城市

杭州、苏州、南京、宁波、无锡和佛山

的双曲馀弦值。 这些拆迁县(市)设区多发生于2000年至2003年之间,2012年陆续出现了新的拆迁县(市)设区(以下将这些县级行政区的变化统称为“拆迁县设区”)。

迄今为止,我们分析了1997年国务院下令中止县升级为县级市的政策是各地方撤除县的主要原动力,从1997年到2003年,全国出现的撤除县的个案数达到了115个。 之后,由于急速的土地城市化大大超过了人口城市化的速度,撤退县的地区热潮受到国家的严格限制,变冷。 2010年以来,拆除了县的区域被慎重地再利用了。

拆除县的区域是通过土地和空间资源实现城市化的手段,可以通过夜间的照明数据验证其效果。

许多研究表明,夜间照明指数与城市的GDP水平有着高度的关联,而从大量夜间照明地图来看,在城市新发展的地区,夜间照明的增加量主要来源于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新建。 以下是2000、2008、2016六个城市的夜间照明地图。

在上图中,提取了6个城市各区3个时间节点的夜间高光区域的面积占有率。

从撤退县的时间序列来看,更早进入主要城市地区,照明增加量明显高于维持独立的县/县级市,撤退县的区行政区的光线变化幅度也比通常大。

总体来说,从夜间灯光空间形态的变化可以将县拆迁后的行政区划分为两部分。

一种是多触角的扩展方式

的双曲馀弦值。 例如南京、杭州和宁波,在这些城市中撤出县的行政区的初期发展较弱,或者与旧都市的距离较远,主要是新形成连接新区和旧都市的道路,与城市融合。

另一个是象苏州、无锡和佛山一样的块状发展式

的双曲馀弦值。 由于这些县级行政机关基础良好,与旧市区的距离也比较近,行政区划调整后可以与主要城市区域大面积融合。

但这两个分类的背后关键在于地理因素对县拆迁后夜间灯光变化的影响显着。 据新一酱介绍,2016年晚上的亮点区域面积超过50%的行政区域,与地理上的古老城市区域相邻。

空间紧密联系为更多交通方式的通告提供了条件。 许多拆迁县安置区发生后,及时到达的是地铁和其他轨道交通的辅助延长。

地铁网站的规划和动工可能预示着未来城市空间的发展形态。 对于许多城市来说,城市新区地铁(特别是地铁站)的建设和运营与周边城市化进程相互作用。 为了达到最有效的辐射能力,地铁站的布局必须是区域内人口密集的地方,区域内城市化水平高的地方,同时地铁站的布局一旦确定,地铁站周围就会发生建设,地铁站周边的综合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新一分析了6个城市运营的地铁车站和正在建设的地铁车站,分别设定了500米的辐射范围,并将该辐射范围内的夜间照明数据进行了统计。

出人意料的是,运营中的地铁站周边的灯光平均值总体上高于建设中的地铁站,差距在10%左右。 杭州馀杭和萧山、佛山顺德尚在建的地铁站超过20个,从平均水平来看,其周边夜间灯光值与已经运营的地铁站差不多。

但是,南京的溧水和高淳,已经运营的地铁站周边的灯光平均值也只有其他地区地铁站的一半左右。

他们的地铁计划实际上是先于地方发展的,这样的城市建设也可能先于城市经济水平的发展而带来“伪城市化”(  pseudo urbanization  )。

地铁构成的公共交通骨干网络是撤除县城后完成城市化框架的第一步,然后注入真正的城市活力。 为了更加集中的分析,以南京江宁、溧水和高淳为例,通过住宅、饮食和商业看基础城市活力能否与地铁网络一起完成城市化进程。

南京南部的这三个区都来自拆迁县的设置区。 其中江宁属于2001年第一个撤退区域,溧水和高淳的撤退始于2013年。

首先,通过住宅空间分布和容量规划看未来人口分布的可能性。

在南京,中心城市的人口收容量平稳,但越是撤去周边县的地区,人口收容量的增加值越高,新家庭数所占的比例也越高。

建设年分割住宅小区户数,江宁、溧水和高淳近四年新建居住空间均超过20%,其中高淳户数达到区内目前所有户数的40%以上,远远超过南京中心城区水平。 考虑到还没有开始的新住宅区,江宁的建设速度明显减慢,但高淳等待着现在城市居住空间的倍数的大楼进入市场。

拆除县里后,各区确实在市区规模上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空间。 但是,这些新空间能和主要城市很好地融合吗?

地铁站周边1000米的住宅定义为“地铁区”,估算各区地铁区在全区数量中所占的比例,可知不同地区的住宅依赖地铁。

从南京市的情况来看,到2015年,86%以上的地区位于地铁周边。 但是,2015年以后开发的住宅区多位于城市周边,因此地铁的通告度不如旧的住宅好。

江宁住宅地铁依赖性与南京市数据基本一致,居住空间开发节奏与主城区同步。

但溧水和高淳区对地铁的依赖性总体较差。 在这两个远离南京主城区的新城区,居住空间不必太考虑与主城区的合作,两个地区拆除县后与南京主城区的融合也不理想。

根据反映人口真正社会活力的商业数据,可以进一步明确这种判断。 首先,让我们看看南京三区餐厅的分布。

从地图上看,江宁餐厅的集合状况与中心居住区相似,从与主要城市区的边界线向外延伸。 瀑布水和高淳的餐厅和中心居住区围绕着过去的“县城”的中心分布,很难看到与主要城市的联系和交流。

在这些新建入城市的地区,居住空间大致可以认为是比较成熟的城市化地区,但这些居住空间以外的餐厅聚集地区可能是城市化发展的地区。 就现在的居民家庭数量来看,高淳每万户餐馆的拥有量明显较高,这说明当地有很多餐馆服务的人不是典型的城市化人口。

在郊区城市化进程中,最终的一步是形成区域内综合的商业功能。 新一酱在这里运用自己的商业数据库和商圈分析能力来计算南京三区的商业实力。

以老城区核心商业实力指数为最大值,江宁和浦口的商业发展是南京中心城区以外最好的,形成了各自相对集中的城市商业区。 虽然体积上比中心城市弱,但已经作为中心城市的商业扩展带和城市的副中心继续发展。

通过进一步推广和监测的170个品牌数据,新源分析了各区的品牌特征和重复性。 这个品牌重复度的指标可以说明,在江宁、溧水、高淳居住的你需要购物的时候,不去市中心就能在当地接触到多少品牌。

江宁的品牌重复度达到50%以上,意味着江宁人不用去市中心就能满足很多消费需求。 与已经能够解决当地大部分需求的江宁相比,高淳和溧水的品牌重复度只有10%左右,如果是对消费品质有要求的人,想买什么就只能去市区或江宁。

有趣的是,江宁和高淳也分别拥有南京主要城市没有的品牌。 新一酱的统计时间,江宁是温德姆酒店集团在南京唯一拥有酒店的地区,高淳拥有宝龙广场这一商业综合品牌,提供高淳多与中心城市重合的品牌。

对于南京来说,将南部三个地区进一步融入主城区可能是更好的交通工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新一以三个地区住宅分布各个方向的主要触角,选择了六个地铁站,其中江宁四个,高淳和溧水各一个,通过地铁、汽车、公共汽车分别计算了多长时间能到达新街口。

通过地铁,江宁的4个地铁站已经适当地纳入新街口1小时的交通圈内。 他们的开车时间也在一小时以内。 对瀑布水和高淳来说,与主城区的长时间通行仍是融合的一大障碍。

这也是遥远的主要城市和刚刚编入未来的“小城市”有可能融入大城市的烦恼。 如果城市变大,时空距离的烦恼无法完全解决,那么想要与已经形成的大城市完全合作发展,从哪里开始呢?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