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生物的企业_ 三无特医奶粉追踪:金大洋涉虚假宣传被罚238万余元

5月13日,新京报报道“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潜入医院商店,瞄准过敏婴幼儿”系列的报道引起了关注。 8月24日,青岛市黄岛区市场监督局就事件调查的进展,通报有关企业青岛金大洋乳业有限公司支付了第一批罚款。 天眼调查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金大洋遭到虚假宣传警告,被罚款238万多元,同时没收违法所得2万多元。

根据通报内容,新京报相关报道发行后,青岛市黄岛区市场监督局于5月14日监察了金大洋,5月16日进行了立案调查。 调查结束后,7月15日向金大洋发送了《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有关企业于7月16日向该局提出听证申请。 7月30日,黄岛区市场监督局依法组织听证会,充分听取了金大洋的意见。

8月7日,黄岛区市场监督局就金大洋生产经营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等违法行为依法发行《行政处罚决定书》,对金大洋说:“不服我局处罚决定,可以通过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定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金大洋8月16日向黄岛区市场监督局提出罚款申请。 8月22日,金大洋缴纳了第一期罚款。

黄岛区市场监督局没有在通报中详细公布处罚金额。 但天眼调查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表明,金大洋违法行为类型“虚假宣传两国以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术语宣布了两国非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违反疾病治疗功能的其他食品安全法规行为”。 金大洋被警告和罚款238.8265万元,同时没收了违法所得约2.15万元。

黄岛区市场监督局说:“我局进行的行政处罚,事实明确,证据充分,定性正确,手续合法,处罚金额符合法律规定。”

事件的回顾

2019年5月6日,新京报记者作为过敏患儿的监护人访问调查,发现宁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青岛金大洋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具有一定功能性的“处方粉”在部分医院销售。 这些“处方粉”实际上是固体饮料,没有取得特医食品的注册资格。 其中,金大洋特能舒黄疸期肽处方粉包装提出了“黄疸期”、“高胆红素血症黄疸期营养支持”等功能性暗示和主张。

5月18日,金大洋宣布召回2017年5月15日-2019年5月13日生产的“黄疸期肽处方粉和多种食物蛋白过敏期氨基酸处方粉系列”产品。

5月24日,金大洋官微举出15个证据,证明其相关产品“黄疸期肽配粉固体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合法性。 但是,关于相关的固体饮料是否取得特医食品注册资格,青岛金大洋是否具有特医食品生产资格,为什么作为固体饮料产品以“医用奶粉”的名义在医疗途径上销售等重要问题,金大洋没有提及。

6月6日,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发布《宁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和青岛金大洋乳业有限公司关于违法行为的通报》。 执法部门已查获相关企业宁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佳瑞宝氨基酸配方粉等6种产品6643件。 没收青岛金大洋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特能舒安”多种食物蛋白过敏期氨基酸配方粉等5种产品862罐和包装罐182771个。 命令企业中止召回,依法进行立案调查。

另外,对于企业名称中含有“生物”“医药”“科学技术”“保健”“高科技”等文字,或产品容易混淆消费者和特医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的普通食品生产企业,总局要求各地市场监督部门反对三方加强监督管理,使普通食品这样的虚假宣传问题的管理常态化。

采录|新京报记者郭铁

编辑|李严张明森

照片来源|青岛市黄岛区市场监督局官方微拍

本文是绿色松鼠的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小伙伴们,如果食品类的维持权有困难和维持权中不合理的事情的话,请相信我哦~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