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心建设加强_ 优化机动车限购、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四季度多领域促消费将迎新政

进入第四季度,建设强大的国内市场迎接政策追加。 《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目前各部门在组织研究消费领域的大趋势、大战略的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发掘多层次消费需求,从稳定的头脑和细分两方面出力,限制汽车购买,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促进海外消费回流,农村市场、文旅、 以补充养老幼儿等消费短板为焦点,探讨了一些细分支持政策,期待不久发表。

10月22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了31个机关司局促进消费主题会议,指出当前消费形势稳定,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还有可能需要深入研究。 会议表示,下一步将着重于加强合作力度,依靠协议工作平台提高消费质量。

到目前为止,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6674亿元,比上年增长8.2%。 其中,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4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8%,非汽车消费品零售额为31097亿元,增长9.0%。 分析表明,减少汽车消费是降低消费增长率的重要因素。

为了稳定消费者的头脑,促进汽车消费,商务部加快更新旧汽车报废,使二手车消费活跃起来。 目前正与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汽车报废标准,着力推进旧汽车报废更新标准。

此外,还讨论了汽车限购政策的优化措施。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加快流通发展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实施限购汽车的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探索逐步放宽和废除限购的具体措施。 有条件的场所积极支持购买新能源汽车。

记者表示,目前各有关部门都在按照上述方案和意见要求制定政策,鼓励限制城市购进,优化限制汽车购进措施。

对此,全国轿车市场情报联合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汽车类商品在超过限额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超过四分之一,但目前汽车市场形势不乐观,优化细分措施,打破抑制消费体制的障碍

崔东树指出,目前限购区域应逐步开放限购,限购不利于消费发展,应区别不同区域的购车需求,共同发展节能车和新能源车。

事实上,地方政府开始探索优化采购限制。 在广州、深圳、海南等地相继放宽购车限制后,贵阳市政府最近发布取消购车限制的政策,成为目前全国实行购车限制政策的九省市首次全面取消购车限制的城市。 西安、昆明等城市也在考虑,具备接下来几个条件的地区也相继跟进。

除了稳定汽车消费外,记者还了解到26个部门的消费体制机构间联合会议研究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变动规律,积极培育了多层次的消费细分市场。 其中,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加快。

10月14日,商务部等14个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 商务部市场运营司透露,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西安、南京、青岛等地区已经做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准备,正在加强经验交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大型城市,特别是区域中心城市可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国际化、品牌化、高级化消费需求,改变国外旅游的“购买”现象,维持更多的国内消费。 也可以促进中国消费品和消费品牌进入国际市场,促进中国消费品生产升级。

实际上,吸引海外消费回流也是下一项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发展点。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 UNWTO )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公民海外旅游费用居世界第一,年海外旅游费用达到277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5.2%。

“我国游客在海外消费超兆元,推进免税店设立、部分消费财税项目调整等相应改革,可以吸引海外消费回流”。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服务业处处长,研究员陈丽芬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进一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吸引海外消费逆流的同时,应利用现有市内免税店、外汇免税店、口岸免税店等政策,提高消费国际化水平。 同时,要深化供方结构性改革,推进国内消费品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提高商品和服务质量,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品牌。

另外,记者也知道本轮的消费促进加速了短板的补充力,深刻挖掘消费潜力。 其中,农村市场、文化旅游、养老育儿等服务市场有望采取细分支持措施。

目前,商务部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联动,推进农产品流通渠道畅通工作,促进流通方式创新,优化千亿级商品交易市场,开展城乡有效配送活动。

服务市场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了解到,今后5年,中国农业银行将为加快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促进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质量提高提供1000亿元的定向信贷。

增加养老育儿服务能力,满足“一老一小”市场需求也是我国消费补贴的重要方向。 最近,国务院的发文同意建立促进发改委、商务部主导的家政服务业提升的部门间联合会议制度。 陈丽芬指出,这一制度的建立将加快家政服务业质量扩张细则在落地、税收、财政等方面的支持措施。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