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初心践行初心_ 不忘初心:无人机飞行员48岁从“零”开始

早晨的第一个太阳照亮了广阔的戈壁,初春的机场还是很冷。 穿飞行服的李浩正整齐地进入了飞行前的准备。 这是改造无人机进行侦察的第七年,我已经习惯在船舱里看数据操纵的战斗机了。

李浩5年转会4圈,转会3圈,从军队37年,飞行6种载人飞机,48岁的“高龄”自主改造,成为空军首个无人机飞行员。

这5年,相继经历了4次转籍,按照命令,从繁华城市转战到东南沿岸,固定在现在沙漠的戈壁。

个子不高,身材挺直,经过多年训练,他保持着飞行员的标准体型,执着的眼神似乎永远不会老,有点皱纹遮盖不住当时的英俊,脸上的云淡风光他从来没有在这里。

向西走,追逐梦想的号召,追随改革的步伐,李浩笃定将此路走向无人机战场的未来。

变革的时代风吹,每明天都充满未知。 2013年,李浩奉命改造一架无人机。 2014年,他又随着部队的建设,在天山山脚下扎下了根。

2014年7月,为完善无人机新作战力体系建设,推动军队战略变革,李浩部队转入西北某处。

这是李浩几年来第四次转籍调整,而且所在地条件最差的一次。 由于害怕李浩不能接受,和李浩在一起的部队副司令李欣本想做李浩的工作,但是刚刚说明了事件的经过,电话里的李浩毅然地说:“去哪里好,只要组织让我飞,我就一口气飞走。”

不忘初心,西出阳关试剑

从沿海到边疆,原本是部队的正常转籍,但是与改革强军的大潮同步变得更加壮大。

回首往事,李浩已经离家数千公里,辗转超过10000公里,驻地设施越来越简陋,自然环境越来越差。

每次选择举重似乎很轻,每次远征,似乎没有什么反省。 对李浩来说,在他心目中,这三十多年只选择过一次

18岁那年,他决定当空军飞行员

48岁那年,他还选择当空军飞行员。

改革必须先走出自己头脑中的深水区,大胆地进行自我革命,才能为强军事业持续发热

改革强军,呼唤遵从李浩这个党的指挥的忠实士兵。 对党的忠诚不是空虚的口号,而是要在行动上实行来验证行动。 国防和军队改革是检验党性、表现忠诚的特殊考场。 李浩见过大大小小的十几次调整改革,一贯听从指挥,绝对不听从安排,提出了强军新闻国的忠诚回答。

改革强军,呼唤李浩这种自我超越的改革突破。 李浩从“王牌大师”空中傲慢子转变为部队无人机飞行员,在不懈的努力中实现了自我超越,把飞行事业推向了新的顶点。 他的事迹再次向人们证明:这种自我革命、不断超越的进取精神,是实践改革强军战略思想,推进新作战能力建设的关键。

改革强军,呼唤李浩如此勇敢担当的胜利先锋。 李浩始终以加快无人机实战运用步伐,尽快形成战斗力为首要责任,放弃我谁的勇气和勇气,尽快融入作战体系,形成战斗力。 这种积极负责是实践改革强军战略思想,推进新作战能力建设所必需的宝贵品质。

改革强军,呼唤李浩这一无私奉献时代的典范。 如果是强有力的军事计划,你认为如何丢失。 李浩常说,改革最大的“得”是部队战斗力水平的综合提高,是军队变革建设的大步前进,每个人的献身和支付是崇高而有价值的。 李浩始终把党、国家和军队事业放在第一位,把个人的“小世界”融入强国的强军“大构造”,为改革强军的伟大旅程写下了美好的人生华章。

此身已是许家国,此心已飞。 37年来,李浩心系的强军伟业,将大部分精力投入飞行事业,教导过25名飞行员,有些人已经停止了年龄,有些人上了领导岗位七年来,他把大部分的心都集中在无人机事业上,制定了《无人机训练条令》等多项条令法规用于部队,部队的战斗力“孵化器”

本来,人应该是疲劳、疲劳、疲劳,但是他总觉得不能飞,每次看到头顶的战斗机飞来,总是站在下面看一会儿,眼里浮现出无限的思念……

他知道,他是个飞行员,他的心永远在蓝天

他还知道他是共和国军人,他的事业永远在战场上

他是共产党员,知道党随时召唤,不辱使命……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