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文化解读_ 刘刚x李冬君:从良渚文化出发,寻找文化中国丨文化客厅

中国历史自古就有很多读法。 相对于二十五史里的王朝中国和宫廷政治,在历史的维度中存在着文化中国。 唐代,宋代作为王朝的中国过去了,唐诗、宋词作为文化的中国至今仍然存在着时尚和活力,“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是过去的王朝,但关山依然保留着悠长的落圆这一美的力量。 与化为尘土的王朝中国相比,文化中国更加悠久,在历史中一直延续着。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经提到“文化中国”的概念,新儒家也对此进行了论述。 在现代学者中,刘刚和李冬君有自己的理解。 2009年,刘刚和李冬君出版了《文化江山》的上下卷,《文化中国》的历史观和诗性史书暂时成为学术界的话题。 经过十年的沉淀和磨练,刘刚和李冬君重新整理了从《山海经》时代到新文化运动的中国历史,将上下两卷扩充为系统、思想成熟的12本着作。

刘刚和李冬说,这次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次扩大,最大的发现是找到了文化中国的源头。 文化中国起源不仅比王朝中国老得多,也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 良渚人崇敬的“玉文化”和“玉之道”大迁移开始了中国本土文明的开端,与青铜文化的结合形成了文化中国的原型。

11月10日,新京报文化客厅第21届共同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中信书店邀请刘刚李冬君谈论他们心中的文化中国。 良渚文化的发现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要从良渚寻找文化中国的来源? 5000年的文化中国是如何传承下来的?

整理刘刚和李冬君在《文化江山》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

《文化之江山》第一卷(全4册)、刘刚、李冬君着、中信出版社·见识城邦2019年10月版

寻找文化中国,从良渚文化出发

写文章的是刘刚、李冬君

2009年《文化江山》上下卷出版后,王朝的中国和文化的中国是否分开这个问题被提出来了。 据新儒家的说法,这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新儒家说有政治系统和道统,政治系统应该是普通的王朝中国,道统应该是文化中国。

我们和新儒家不同,我们所说的文化中国不是道统中国。 新儒家政治和道统都是王朝中国的一部分,道统和文化并不结合起来称为文化中国,文化中国是王朝中国以外的中国。

那么,文化中国在哪里呢?文化中国,其自然形态是江山,社会形态是我们常说的民间,历史形态是文化。 文化中国是一个整体,不是王朝中国的一部分,正是每一代王朝都在文化中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阶段。 一出戏中,王朝中国是一出戏,在文化中国一样的舞台上演。

这是我当时提交的解说。 但是文化中国在哪里呢? 能帮我找到它吗?有这个问题,我们在这次文章写作的过程中,重点是寻找历史性的中国。

到了史前时代,史前时代的历史始于大暖期。 大暖期经常提到的时期是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美的时代。 人类的历史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黑铁时代,新石器时代确实是黄金时代。

刘刚,自由的执笔者,独立的学术者。 主要着作:《立宪之路:告别晚清近代史》、《中国近代的财与兵》、《中国政治思想通史(近代卷)》等。

大暖期自然的共同原理是人可以自给自足,可以自由生活。 在过了冰河期的大暖期,人类文明开始成长。 在这个大暖期,不论东西,一切都没有分化,是混然一体的文明。 到了新石器时代后期,文明开始分化。 分化到哪里去了? 如果我们把大暖期看作伊甸园,那是伊甸园的时期,东西有伊甸园。 《圣经》中的伊甸园是《创世记》中的伊甸园,强调创造性,赋予文明本质。 东边也有伊甸园,我称它为天道伊甸园。 它强调的不是创造性,而是对天道的适应,对自然法则的适应。 那是不同样式的伊甸园。

为什么不能留在伊甸园里呢?伊甸园过后,人们到哪里去了呢?《创世记》说:“因为人偷了禁果”。 为什么禁果是禁果我把这个禁果看作国家。 吃了禁果,选了国,伊甸园的时代就结束了。 为什么上帝最好只提示这个禁果不要吃呢?上帝没有被禁止,没有被制止,没有被诱导。 上帝自己选择的是给人自由选择的机会。 基本上,国家是人们自由意志自由选择的结果。 如果选择禁果,伊甸园的时代就结束了。 在西方的伊甸园——两河流域,很多研究圣经的人说伊甸园在那个地区,然后在那个地区发现苏美尔文明和巴比伦文明,人们离开伊甸园后,国家开始起源。 国家起源后,人们很快进入了青铜时代。 应对青铜时代的是国家观念、国家体制,出现了一套城市文明。 这是后来的西方教科书,关于国家和文明起源的一套标准是以青铜文化为基础的。

李冬君,历史学博士,独立学者。 主要着作:《落花瞬间:日本人的精神本色》、《乡愁的地平线》、《思想家的产业》(附和)等。

西方进入青铜时代,东方中国走向何方? 在东方,人们希望在伊甸园呆一会儿,他们走向玉文化。 这是玉石分离的时代,是石器和玉器分离,从石头中发现玉石的时代。 玉石分离的标准是审美。 “辩论解字”中有“玉、美石也”的玉和石的区别在哪里?美在哪里。 人们用审美标准来区分这个时代。

从那以后,分成了东西两部分。 原本是彩陶文化,一体化发展,后来分离,西方走向青铜文化,进入青铜时代,东方进入玉器时代。 也就是说玉器时代,中国的国家起源和西方的国家起源不同。 西方国家起源于青铜文化中,与此相对应的国家观念、国家制度和国家本质中也包含着青铜文化的属性。 青铜文化的属性,一个是功利性的,青铜可以制造工具一个是暴力的,可以制造武器。 这一物质属性反映在国家观念、国家制度和国家本质上。 所以在政治学中,国家的定义都是国家暴力的机器,也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 玉文化中出现了新的国家,该国的观念也必须反映玉文化的物质属性。

玉文化的物质属性与青铜文化不同,没有青铜文化的功利性和暴力性。 首先是审美,玉石分离附加审美标准,功效性实际结束。 国家起源时,我们在良渚文化中看到玉器时代国家起源的象征。 例如,反映礼治文明国家观念的礼仪十分完备,如玉琏、玉銮、玉璧。 在这样的仪式中,玉琏与神权有关,玉銮与王权有关,玉璧与何有关? 我认为这与公民权利有关。 玉壁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国民身份证。 为什么这么说呢?玉壁在良渚文化中非常普及,在墓葬中贵族大墓中不仅有很多玉壁,平民小墓中也有玉壁。 玉壁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身份证一样,是国民身份的象征,国民有玉的身份。 所以,第一个中国人应该是玉的传说者。

玉壁、反山遗址出土,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的主体在太湖一带消失了。 关于良渚人的消失,有很多说法认为有可能被洪水冲走,被海水浸泡,在文明冲突中消失。

我认为各种预测都很简单,没有说服力。 这些预测都是用王朝在中国发生的事来推测当时良渚人的结局。 其实良渚人是治水的民族。 治水的民族会死于水吗? 水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多次灾难,但大集团被洪水冲走,对治水集团来说,可能性不大。 良渚人到哪里去了?良渚文化到哪里去了?我为良渚人从太湖流域出发,形成良渚化世界提供了新的解释。 良渚人有审美能力,他们的追求是诗与远方,良渚人的旅行竟开辟了中国最早的玉道,从东南到西北形成了良渚化的世界。 良渚人从东南到西北去了。

司马迁在《史记》中指出,从东南到西北的历史运动的潮流。 司马迁说,中国上古的历史是有规律的,事始于东南,收于西北。 开辟这种历史运势和这种历史道路的首先是良渚人。

良渚人的路线是怎么走的?他们走的这条路是什么路?征服的路还是联合的路? 根据王朝文化来定义的话,征服可能会更多。 但良渚人并非征服之路,而是走在文化身份、文化联盟之路上。 这条文化联合之路,首先从太湖流域向北走过长江,首先与山东大汶口文化联合起来,这个过程形成了一种被称为龙山文化的新文化。

从前讲考古学,一般是两大块,一是背韶文化,一是龙山文化。 两者的区别,一个是彩陶,一个是黑陶,都在中原,符合传统中原中心论的观点。 良渚文化被发现时,人们把良渚文化视为龙山文化的江南之一。 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这种说法有问题。 良渚文化中也发现了黑陶,良渚文化的黑陶比龙山文化的黑陶早得多,早了近千年。 也就是说,良渚文化不是龙山文化在江南的影响,相反,龙山文化是良渚文化向中原发展的第一里程碑。 良渚文化与大汶口文化结合后,转化为龙山文化。 从出土的玉器中,良渚文化的东西出现在龙山文化中。

良渚文化从龙山文化向中原文化发展,走路也是联合之道。 龙山文化与背韶文化联合形成庙底沟文化。 基于庙底沟文化出现文化中国最早雏形的是陶寺文化。

陶寺文化的所在地、历史文献中,把这个地方记载为姚都,是姚舜治国的所在地。 姚出现陶罐,陶罐有两个单词,一个是文化文字,一个是邑字,另一个是邑字。 这两个字怎么解读,都与文化中国的出现有关,这与尧舜有关。

记载于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陶器平瓶片段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样

在陶寺文化中,玉琏、玉銮、玉璧也是如此。 但在北方联合发展中,在良渚化世界的形成过程中,北方从江南选择良渚文化,它由文化身份形成国家,走文化大联盟的道路,放弃良渚人的宗教信仰。 也就是说,良渚人在北方向实用化方向发展。 我们看了良渚人的纹章,据说这是一神教的纹章。 良渚人的纹章与古埃及一神教的太阳神的纹章对比,良渚的纹章确实可以说是一神教的纹章。 但是良渚人的一神教与古埃及人的一神教不同,古埃及人的一神教信奉太阳神,他是唯一的神,在纯粹的自然神良渚人的徽章中,一神教的神不是唯一的,是统一的。 万物靠太阳生长,在太阳的光芒照耀下,自然神与人格神统一,统一在太阳的光芒下。 良渚文化的一神教进入中原时,其宗教信仰在中原良渚化的世界中被抛弃。 后来受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中原宗教信仰向祖先神的方向发展,良渚化的世界产生了文化认同,形成文化中国的巨大潮流。

从反山12号大墓出土的玉琏“琏王”纹章

古埃及浮雕

陶寺文化更向西北走,陕北有石峪文化。 石峪文化位于农牧边界线,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在农牧边界线实现了大联盟。 石峪文化出土的文物有良渚文化和游牧民族。

西去甘肃,齐家文化中,看到良渚玉文化的象征,玉琏、玉銮、玉璧,反映了这个国家的观念,在那里出现了代表国家制度的礼制文明礼仪。 良渚玉文化来到我们现在的河西走廊,天山走廊一带,这一带其实是中国的玉道。 这条玉路和良渚人的诗很远。

但是良渚人在这样的追求过程中再往前走就走不动了。 他们为什么不能走路,在天山走廊里遇到了另一种文化青铜文化。 青铜文化从西到西,从西到中亚来到东亚,正是青铜文化形成世界系统的过程。 青铜文化向东传播的路线从黑海和里海之间的俄罗斯草原开始,俄罗斯草原上的雅利安人操纵马拉坦克,拿着青铜兵器席卷整个欧亚大陆。

雅利安人分成三部分,去了欧洲地中海、希腊各一条的古巴贝伦、埃及。另一条是向东发展。 雅利安人当时面对着古代文明的世界,有古埃及、古巴、哥伦比亚、古印度。 中国文化遇到了青铜文化。 这次邂逅使中国逼近了文明古国的末班车。 这个文明古国和我们的文化中国不同,文明古国发展起来的是王朝国。 王朝国家出了一个国家我们并不称之为王朝,王朝国家有一些必要的指标,不可或缺。 那么,如何确定王朝的国家呢?第一,王朝的国家必须统一,统一,第二,必须独裁,第三,世袭性是必要的。 这三个合为一体才能形成真正的王朝国家,不是古代的国家就能称为王朝,王国和王朝不同。

王朝的国家是从哪里来的?是从青铜文化带来的。 雅利安人三度发展后,发展了二希文明。 二希文明是文明对古国的否定发展。 雅利安人走的路是否定文明古国的路。 另一条路,如波斯帝国,阿里亚人席卷了文明古国,取而代之。 另外三个文明古国在雅利安人的发展浪潮中消失了。

后来雅利安人向东发展真是奇怪。 雅利安人进入天山走廊后遇到中国玉文化。 天山回廊是文明的缓冲带,一进天山回廊就消灭了雅利安人的杀气。 我们在很多文明遗迹中看起来雅利安人进了安乐窝。 也就是说,玉文化并不杀戮,雅利安人不太考虑自己的安危,国家安全意识并不强烈,雅利安人进来后,天山走廊和河西走廊反而成为人类文明融合的一大熔炉。 雅利安人在别处不战,死而活,进入天山走廊,雅利安人的主流走向融合。 以前,被蜻蜓问到,从很久以前就在哪里选择了某个地方,选择了时代,想在哪里生存发展呢?”我选择了大唐时代的西域。 ’他为什么选择大唐时代的西域呢?那里是各种文明的大熔炉,一进入那个地方,不同的文明就死了你,我不希望活着,都不戴天,势利不立。 在那个地方,如大唐时代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儒教各有天地,找到了自己的安乐窝。 那是非常奇怪的地方。

我们回到了玉器时代。 良渚文化走到天山走廊,再也走不动了。 因为我遇到了青铜文化。 青铜文化与玉文化不同,玉文化中天下观,天下公,天下人治天下,无论到哪里都可以自由选择。 遇到青铜文化,向前走是不行的,青铜文化有国家观念,有国家主权,玉文化碰撞国家,向前走很麻烦,所以放弃了。

玉文化走不动了,青铜文化进来了。 青铜文化追求世界体系的完善,首先从西方经过中亚到达东亚,到达中国。 中国在青铜文化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中国坐上了文明古国的末班车,后来成为了青铜文化的终结者和集大成者。 也就是说,中国的青铜文化和西方的青铜文化有很大的不同。 不同的原因在哪里?西方青铜文化主要表现在工具、武器、雕刻上。 到了东京,青铜文化和玉文化相结合,文明的样式更加丰富了。 玉器中的许多纹样、形状反映在青铜器上,两者结合,我们称之为“金玉良缘”。

青铜嵌绿松石兽颜纹章,河南偃师二奥遗址出土

例如,从二里出土的青铜嵌入了绿松石兽颜纹章,看到有典型的良渚神纹章的纹章,但已经抽象化了。 金是青铜器,玉是绿松石,它们已经结合了金玉的良缘,我们在书中说过,它们融合了。 融合后,青铜器不仅仅是工具和功利性的东西,面向非功利性的东西,它是审美的还是信仰的,它承担着人的精神生活,与以前的青铜器不同。 所以青铜器来到东方,特别是到了当时的中原一带,与玉文化结合后,西方的青铜器的属性发生了很多变化,变成了一个祭器,到了商店后就成了礼仪。

青铜文化进入中国,和以后的丝绸之路一样,是从两条路进入的。 一条是西北线,另一条是南西线。 从西北道进入的青铜文化与玉文化相结合,后来成为了中国的主流。 从西南路进来的,我们看到的是三星山文化。 许多人认为三星堆文化很神秘,其实并不那么神秘,是青铜文化的一种原始生态,与中国玉文化不结合,所以文化中国不赞同它。 所以西南这条路没有发展,从西北进入的这条路成为了主流。 在主流齐家文化中,金玉良缘最先出现,青铜时代基本到来。

绿松石镶嵌铜牌,统一一家文化

出土青铜短刀、甘肃东乡族自治县林家村马家窑文化遗址

齐家文化的绿松石嵌铜牌,是金玉良缘的代表,但是只有金,玉碎。 那个可能和从二里出土的青铜镶嵌绿松石兽颜纹章一样。 青铜文化来自西亚、中亚后,在齐家文化遗迹中发现了青铜工作坊,出现了自觉使用青铜器的系统。 中国第一把青铜刀,是孤零零的青铜刀,不能说青铜文化已经传入中国。 无法证明中原一带的青铜器本土化了。 在我们发现完整的加工系统之前,包括加工的、自觉的在内,建立怎样的系统在齐家文化中已经出现。

青铜文化带来的,首先最重要的是带来了新的国家观念,也就是王朝国家的观念。 这种新的国家观念叫做夏天。 雅利安人带来的这种新文明体系形成了新的国家观念。 在这个文明体系中,不仅有国家观念,还有农业,小麦从西边来,畜牧业的马、牛、羊也带来了青铜文化。

在这个新的国家观念出现的过程中,禹非常重要。 禹有两个称呼,一个叫越禹,位于太湖流域、杭州湾一带的西北,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叫荣禹。 大禹治水,治水之源其实是甘肃方。 荣禹正是玉文化与青铜文化结合的时期,他有了新的国家观念,在我们的历史中称之为禹铸九鼎,他以青铜文化开始了新的中国。 他带来的这种新的国家观念叫做夏天,夏天是中国最早的西方化派。 傅斯年先生写了一篇名为《夷夏东西说》的文章,“夷夏东西说”中,在进入新的国家观念后,以传统的中国历史讲禅让的故事,姚传给舜,舜传给禹,禹传给皐陶,皐陶传给老了也不被接受,伯益也不被接受 王朝史观中的各种文献对其解释,上古人对权力持清廉的态度,因此放弃了国家权力。 其实,我们再深入探讨一下吧。 大叔为什么不接受禅让,禹必须告诉他国,和以前的国家不同。 原来的国家是禹之下基于联邦式文化身份的国家,这个国家是文化中国的国家。 文化中国的国家和禹从西方带来的王朝类型的国家不同。 大禹从西方带来的国家观念,与原本从东方培育起来的国家观念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这样的国家不是需要伯益的国家,而是需要禹之子的国家。 但启真实行世袭制,建立王朝国家时,伯益反对。 历史上被称为“益干启位、启杀”。 王朝中国开始形成。

从此到殷墟时代,王朝国家的三个指标、国家的统一性、君主专制和王朝世袭制几乎齐全。 按照西方教科书青铜文化国家的标准,青铜、城市、文字、国家等各项指标都很齐全。 到了殷墟时代,王朝的中国出现了。 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道路是王朝把中国和文化中国联系起来的道路。

儒家在这种历史道路中之所以能占主导地位,是因为他们是这条历史道路的创始人和主导者。 此外,例如法律家,是绝对的王朝中国派,文化称为“五蟹”,必须在国家制度中排除文化中国的要素。 另外,墨家、墨家所代表的是完全的文化中国派,从未受世袭制,主张尚贤制,还是保留了姚舜的传统。 墨家主张的兼爱、非攻击、尚贤等,还是产生于玉文化的思想。 孔子说“祖先叙述尧舜”,以文化中国为对象,“宪章文武”以王朝中国为对象。 “文”“武”是指周文王、周武王,属于王朝时代,是王朝中国和文化中国结合的最高时代,文化中国是王朝中国立宪的时代。 王朝中国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必须培育文化中国。 这是孔子对中国在这条历史道路上的贡献。

此后,公司于2002年由北京保利公司从海外文物市场购买

后来公碑文拓本

这器物很快就公平了。 遂国是春秋时代的小国,吕国的附属国。 并且,公盒上的金文是中国最早记录大禹的文献。 刚才,我们从良渚文化大致整理了文化中国的起源,讲述了中国在国家十字路口是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多次提到文化中国和王朝中国呢?其实这是我们在历史研究中一直纠结讨论的问题。 读了序言的读者知道,我们知道中国的历史观中有王朝的中国和文化的中国。 我们谈论中华文明的五千年,谈论历史令人困惑,五千年是从哪里开始的? 从良渚出发,我们就能找到文化中国。

为什么要找到文化中国? 这是历史方法论。 也就是说,提供了如何解释历史的历史方法论。 我们的历史学家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方法。 比如孔子编辑《春秋》的时候,实际上那个时代有五百多个国家,但只有一百五十多个国家能够注册《春秋》。 那个时代为什么没有这么多的国家选择呢?是因为“郁郁寡欢! 我从下周开始”。 孔子有他的选择标准。 这涉及史观问题、方法论问题和价值判断问题。 司马迁、司马迁写《史记》时炎帝、黄帝都是他的选择。 包括唯物史观在内,用“奥运金花”来说明历史。 各有限度,放不下很多东西。

王朝和文化江山是重叠的吗?举个例子吧。 天才少年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年龄是14岁。 那个滕王是谁?今天许多人不知道。 他是王朝封建中国的国王,他已经不在大家口传的历史中了。 记得的是,至今为止读过的“落霞和孤风筝一起飞,秋水变成了一片天空”。 所以在这里找到的是如何看待文化中国和王朝中国,如何构筑它的方法。

而且,像夏商周断代工程那样,这个工程进行了好几年,投入很大,但是找不到夏天。 为什么找不到夏天?因为总是沿着王朝的中国线寻找夏天,所以认为夏天是王朝。 但是,遗迹中没有这样的东西,没有国王,也没有殷墟那样的非常系统的表现,包括文字在内,在夏墟中找不到。 从文化中国出发,我们自然而然地找到了朝代中国文化中国的形象——金玉良缘的样式,而且这种样式的构成路径来自东西方。 青铜器从西方传入的不是单独的技术,而是包装的东西,包括其文明、其制度等,一起传入的。 青铜器与玉器结合时,玉器的这种温润,这种审美,这种宗教,这种信仰融合了。 融合后,青铜文明被改造,向中国王朝国家的起源过渡。 这种转移不伴有非常明显的杀戮,青铜器反而成了仪式和工具,当然也有武器,商朝到处夺取青铜的时候也要打。

王朝中国和文化中国不是道统和政统的问题,道统和政统是王朝中国的辩证法。 文化中国和王朝中国确实经常交织在一起,各自担负着中国文明的传承。 在如今这样的世界性构造下,企业家、教育家……每个人都在思考我们该怎么做。 我们应该怎样出发,思考的是文化中国的问题。

写文章的是刘刚、李冬君

清理两李永博

编辑两徐悦东

校正两耀永军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