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中华文化_ 专家学者齐聚同济大学 “‘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丛书最新成果发布

人民网上海10月28日电(曹玲娟朱凯洁)志合者,山海不远。 在“一带一路”的倡导下,中华文化如何走向沿线国家,走向世界? 10月27日,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同济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高峰论坛和新书发布会在同济大学举行。

同济大学副校长雷星晖、上海人民政府参事蔡建国、上海市委宣传部对外交流合作处副部长周强出席论坛并致辞。 雷星晖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自提出“一带一路”以来,同济大学积极构建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围绕“一带一路”与中外文明交流的相互借鉴、“一带一路”与中国语言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形成了“同济理论”与“同济经验”,为实现“一带一路”、“民心共同”目标作出了贡献

开幕式后,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孙宜学担任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带一路》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系列最新成果《《一带一路》和文化国际传播经典案例》、《一带一路》和中国现代文学出版》举行了新的首场典礼。

据介绍,丛书是同济大学“一带一带”,根据中文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海外华文教育领域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广泛的学术资源,围绕“一带”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现状和远景,系统分析了“一带一带”实施前后沿线国家的语言文化政策、语言生态、中华文化传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一带” 《一带一路》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一带一路》和《海外汉语教育》。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以“一带一带”和全球语言能力建设”为主题发表演讲。 他说,当前世界需要听中国的声音,我们的声音要在融合和交流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听和接受,世界语言能力建设十分迫切,实践性、有效性和包容性是必要的,讲述中国的故事,分享中国的智慧和中国方案。

法国国民教育部汉语总督学白乐桑教授在“中国语言文化国际影响力:以法国为例”的演讲中,追溯了中法两国在文化交流、汉语教育方面的历史。 他指出“出去”和“引进”联系起来,有必要进一步改变想法。 实现“引进”的前提是理解有关国家的“气候”,要充分理解语言、教育传统和理念、社会文化背景,特别是汉语教育在国外的历史和背景。

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级智库高级研究员陈圣来发表了“一带一带”和国际文化交流”的主旨演讲。 他认为“一道”不仅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交流,也是跨文化的交流和实践。 文化是生活方式、价值追求和情感表达,带来观念创新和思维冲突。 今天我们要推进“一带一带”的建设,使之成为创新思维的发源地和创新成果的共享带,也要重视文化负荷的多样性。

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罗福林教授、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郑通涛教授、复旦大学石源华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沈桂龙、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石建勋教授、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王国伟教授等从各个研究领域,以论坛主题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出发

下午举行了两次专题发言。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吴赟教授、上海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姚喜明教授、印度尼黑大学中国和东南亚研究中心来可诗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院长张恒军教授、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沈骑教授和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胡海鹏副教授先就“一带之路”和国际人才培养依次发言。 后来,以“中文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为主题,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程姐、齐齐哈尔大学韩晓秋副教授、南京汉教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童春林、中国海洋大学仇红、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朱明胜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孙宜学教授说,他和研究小组长年致力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学科体系”的建立、创新。 2016年1月,他担任主编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系列》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 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包括《中华文化之旅》、《中华文化问答录》、《中外文化国际传播经典案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渠道与方法创新》,旨在为中华语言文化的世界做出贡献。 今年8月,《中华文化之旅》与突尼斯东方知识出版社签订合同,发布该书的阿拉伯语版,然后出版哈萨克语版、英语版。 “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在国际上普及的“同济模式”向着世界进一步发展。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