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文学是否是中国文学_ 3名翻译家获第11届傅雷翻译奖 译者也是“摆渡人”

记者:董兴生杜蔚经编辑:杜毅

在全球化时代,了解别国文化变得越来越重要,但语言和文字的差异却描绘了交流的差距。 此时,译者担任“桥梁”的角色,是文化间进入他心的“渡人”。

照片源主办方提供图片

没有翻译者,书就不能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旅行。 11月23日,第11届傅立叶翻译出版奖(以下简称傅立叶奖)在成都发行,3位翻译家与44位中法文化“递交人”歧视。

翻译不按原作,文字再美也不行

网络的中心化,使得法文译本汉书的基准——傅雷奖从北京出发,进入全国大城市,今年的傅雷奖在成都迎来了第11届。 每年,傅雷奖都会把聚光灯对准对文化交流来说很重要的职业。

经过严格审查,最终,金龙格(从一座城堡到另一座城堡)和张亘(主体性和真相)和孔潜(译作加缪书店)分别获得了文学类、社会科类和翻译新人奖。 本次傅雷奖获得参赛作品44部,其中社会科系30部,文学系14部。

傅雷翻译出版奖组委会主席董强介绍,为了保证选拔的公正性,奖组委会由8名评委组成,其中中法评委各占一半,均以投票数为主,以投票数不足为交替。

“每年评委中有两位不懂法语的嘉宾,从中文的角度对作品提出意见”,本次评委邀请作家阿来和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法语教授李克勇作为嘉宾,对作品进行评选。

说起法国文学和成都的起源,阿来是100年前从成都出发去法国的成都人。 "他是四川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他是李一百一十八. "。 李1186人回到成都后,一边在四川大学教书,一边翻译法国文学,“我看到的翻译作品有6本。 因此,阿来认为傅雷翻译奖在成都“不是去成都,而是回成都”。

照片源主办方提供图片

翻译非常有创造性,译者也是“递交人”的作用。 翻译要克服的首要问题是语言差异造成的沟通障碍,但翻译也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应该应对原作生命的不断扩张。 评委们怎样挑选自己内心的傅雷奖作品?

“比如说,阿来,他从汉语的角度来评价书的意义、流畅度,我与法语的原作同步,看翻译是否真实”这次傅雷奖的评委之一,四川外国语大学的李克勇校长每次接受记者采访,都从书的汉语表达、逻辑关系、语言流程等角度来判断

主要从事法国语言文化研究的李克勇于2014年被法国政府授予国家功绩军官勋章。 “我必须看原着。 喜欢几部,先看完原作再来看。 语言上和原作相比,汉语是胡乱的,不要乱写。 翻译奇怪,文字再美也不行"

"翻译家不是机器. "

2009年,法国驻华大使馆为促进法语文学和学术作品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设立了傅雷翻译出版奖。 此后十年,该奖项举办了10次,也评选出了优秀的译者。

但是和其他文学奖相比,福雷奖的奖金并不高。 奖项成立后担任组委会主席的董强介绍到“傅雷奖主要是给翻译家带来荣誉,把翻译家从背后带到舞台上。”

“1980年代,翻译非常重要,但从90年代到21世纪初,翻译并不真正受到重视”,董强说读者读外语书,不在乎翻译者是谁。

照片源主办方提供图片

董强举例说:“像听音乐会一样,听众只关注音乐家,不关心曲子是谁创作的是错误的”“读者往往只有作者有创造力,翻译家就像机器一样,认为这是最大的误区”

说到机器,随着越来越多的翻译软件的出现,也有人认为机器翻译会取代人。 对此董强也持否定意见认为“好翻译和坏翻译,天地不同”。 “没有翻译家,外国作品就进不了中国。 董强说,只有翻译家重新创作,读者才能读到好的作品。

董强高兴的是,近年来翻译受到重视,“不考虑设立翻译奖的大文学奖很少”。

在2018年颁奖仪式上,中国合作社主席铁凝说:“翻译家站在作品与作家之间,站在作家与各国读者之间,不仅能够切换各种语言,还能够让我们的心灵联系起来,让我们跨越时间与空间,在不同的文化中畅游”。

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译家的劳动是一句都不能做的创造性劳动”。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法语地区最大的着作权引进国,法国也是翻译出版中国文学作品的西方国家,其中翻译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董强说,只要提高翻译家的地位,就能保证有后继者,避免青黄不接的现象。 去年获奖的翻译家中出现90人后,译者越来越年轻。

“以前,大家想的翻译家是老人,退休后在书房,花了10年时间翻译书籍。 但是,现在的获奖者非常年轻。 」董强对记者说,面对年轻的获奖者,评委们也不可避免地怀疑“给他这个奖不合适”。

“后来被发现,很合适。 ’董强说。。

每日经济新闻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