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_ 最新成果|京津跨域通勤特征与职住空间分布研究

百度慧眼天津规划院联合创新实验室是百度地图慧眼和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建设的联合创新实验室。 双方发挥各自的资源、技术优势,形成一系列具有行业前瞻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变和应用。 双方共同研究的领域包括城市化发展动态监测与预测、城市空间诊断、评价与模拟、人工智能与城市智能管理、城市空间决策支持与业务咨询、国土空间规划新技术等。

京津跨域通勤特征与岗位空间分布研究

引言

随着京津冀区一体化的加快,北京与天津之间人员往来越紧密。 京津城际铁路2008年开通的客流稳步提高,现在达到8~9万人/日的武清城际站的发送量从开通当天开始不到一千人,增加到现在的1万人/日。 城际铁路平日客流有明显的早晚高峰,接近城市交通旅游的时间分布,表明上下班客流在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图1北京和天津之间的高速铁路联络和高速铁路车站

通勤是指一个人在居住地和职场或上学地之间周期性地移动,这样的旅行往往不会超过居住地所在城市的边界。 由于区域内不同城市间的分工合作加深,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压缩时空距离两种作用的影响,跨行政区边界长距离上班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开始受到关注。

通常可以从居民的旅游调查数据中获得上班族数据,但是跨地区的上班族分布比较稀疏,家访调查方式很难获得足够多的研究样本。 本文利用百度地图慧眼时空大数据,识别居住地和工作地点分别位于北京和天津市区域内的人群,分析这类人群的上下班特征、社会经济属性,总结跨区域上下班特征,结合工作场所的空间分布、跨区域交通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指出了跨地区通勤热点地区和交通应具备的条件,提出了在区域融合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服务通勤,引导跨地区通勤的合理发展。

数据和方法

网络位置大的数据与传统居民旅游调查数据相比,具有数据获取时间长、位置精度高、样本量多等特点,在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中常用于空间结构、上下班、旅游OD的分析。 结合土地利用功能、POI标签、检索标签等多种数据源,百度地图慧眼具备挖掘用户图像,对特定人群进行图像分析的能力。

基于百度慧眼时空大数据,结合用户对日中最长停留地和夜间最长停留地的识别能力,结合土地使用功能、POI标签等数据源,挖掘城市居民就业地和常住地,筛选京津跨地区上班人群。 根据每周通勤频率的不同,将通勤类型分为每周通勤和每天通勤两种类型。 提取特征,根据区域聚集进行总结,形成群体用户图像。

具体提取方法如下图所示

图2数据分析流程图

图3周上班次数的通勤人数分布

北京和天津之间存在的地区间通勤总数为3.7万人,通勤次数为3.57次/周,按照每周通勤次数统计通勤人数,结果显示通勤人数有随着通勤次数的增加而减少的倾向。 如果将每周通勤次数不足6次定义为每周通勤模式,将6次以上(包括6次)定义为每天通勤模式的话,通勤者中号和每天通勤模式的人数为0.85万人,符合每周通勤模式的人为2.89万人。 每周的通勤人数远多于每天的通勤人数,是每天通勤的3.4倍。

图4显示了频率不同的上班族的数量

域间通勤特性

通勤者的肖像

京津之间的上班族主体是男性,约占上班族3/4的年龄层以25岁到44岁的青年人为最多,占全部上班族7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约占全部上班族的一半,达到46%,其次是个体经营者和文职人员,分别占20%的上班族收入普遍较高,月收入20000

图5京津间通勤者的社会经济特征

进一步分析,在天津在北京工作的人比在天津在北京工作的人年轻,收入高的日上班族比周上班族收入低。

图6京津不同通勤者的年龄分布

图7京津对不同通勤者的收入分布

图8京津不同通勤频率的收入分布

通勤距离

工作地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通勤距离,得到日勤模式和周通勤模式的通勤距离分别为86.3公里和106.7公里。 从两个模式区划的距离分布来看,在60-120公里的区间,两个模式的移动比例大致相等,都是58%左右的0-60公里的区间,在日勤模式占更高比例的120-180公里的区间,周上班模式更大。 根据以2个通勤模式的5km间隔为区间的距离分布曲线可知,120公里以后,日通勤模式的比率显着下降,与此相比,周通勤模式的比率在120-140公里的区间仍然很大。 比起每天上班模式的人,每周上班模式的人要承担更远的旅行距离。

比较周通勤模式与日通勤模式的空间分布图,周通勤空间分布模式与日通勤空间分布模式基本相似,旅游集中在北京中心市区―通州区―武清区―天津中心市区―滨海新区走廊,天津北部宝、蓟马县、宁河与北京联系集中。 再抽取日勤中60公里以下的旅游距离部分,发现该部分旅游主要分布在京津两地邻近地区之间,如武清-通州、蓟马县-平谷之间的联系。

图9日上班模式和每周上班模式的旅行距离区间分布

图10北京与天津间不同通勤模式的旅游距离分布曲线

市区居住空间

天津居住北京就业居住空间分析

如果把上班族的居住地和工作地点集中在街道的水平上的话,上班模式相对集中,但是可以看出上班模式比上班模式在范围上更加分散。 天津一侧居住地最集中的地区是武清地区,与北京相邻的武北地区和京津城际并设车站的武清城市是北京就业者最集中的地区。 周通勤模式中,住在天津的人除武清区外,京沪高速铁路上天津南站周边西青区的一部分地区和滨海新区的居住环境良好的生态城区和泰达生活区附近都是居住集中度高的地区。 泰达和西青地区同时是就业岗位集中的地区,显示出上班族住在平日附近的特征。

日上班模式下,北京侧就业集中区域主要集中在通州、大兴、丰台等北京南部天津附近地区,其中亦庄、丰台总部基地等地区就业集中度较高。 周通勤模式中,除了上述日通勤就业集中区以外,北部的中关村、上地区的就业集中度也很高。

北京居住天津就业居住空间分析

在住在北京的天津就业趋势中,日上下班分布的空间范围与周上班一致,相对集中。 北京日本通勤人员除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外,通州与武清地区相邻集中度较高。 周通勤者中,北京北部地区居民明显多于日勤模式。

天津方面,除武清区外,紧邻北京的地区也分布着就业集中区。 另外,在滨海新区和津滨走廊的机场开发区、开发区西区、泰达等地也集中分布着就业岗位。 另外,宁河清河农场地区,行政上属于北京,有关工作人员居住在北京,实施轮休,因此该地区也成为主要就业场所。

典型区域居住空间分析

从以前的对比可以看出,武清区靠近北京,位于京津之间的联络通道,因为通过城市间在那里设置了车站,所以与北京的联络优势非常高。 各区是北京就业人员最主要的居住地,也是北京到天津就业人员最主要的目的地。 从武清出发等时间范围图可以看出,京津城际旅行时间可以大幅度缩短,从武清到北京市中心城区主要地区的时间可以控制在2小时以内,而北京市内上下班时间则非常常常见,因此从旅行时间的角度来看,在北京工作的人在这里就业有一定的优势。

与住在蓟马县的北京就业者相比,武清上班族的就业范围基本上复盖了建国门外CBD、亦庄开发区、中关村、上地等就业岗位集中的地区,蓟马县就业者的就业范围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周边道路条件良好的地区。

图18以武清市街区为中心的不同时区公共交通通达范围

图19武清与蓟县通勤者在北京就业分布的比较

讨论和启发

通过分析京津之间跨行政区的通勤人员的通勤特征和空间分布,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城市间通勤、普通通勤链复杂耗时,以城市间铁路为中心的公共交通旅行可以大幅缩短旅行时间,但需要相对多次不同的交通方式之间的转换。 对于跨城市旅游,应推进旅游和服务试点,跨高速铁路和行政区的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共交通包括网络预约,共享自行车,提高旅游者效率和体验,降低跨地区旅游成本。

(二)重视区域间常规巴士建设;。 京津之间的邻近地区之间有比较密切的上下班联系,但由于相关地区没有密切的例行公共汽车联系,不便于在两地区之间来往的上下班人员的移动。

(3)研究跨区域交通旅游的特点,重视在此基础上开展全区域综合交通规划。 目前,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和专业规划是以行政区为单位制定的,相关规划包括与非区域联系的内容,但往往流于形式,研究深度和可行性比区域内部弱,开展跨区域交通调查,获得相关旅游的准确信息,并据此开展跨行政区交通规划

(四)京津冀一体化规划纲要中,疏散北京的非首都职能是其核心任务,各地区已经负责疏散北京的非首都职能,重视产业区生活辅助设施的建设,吸引长途上班人口的当地居住,减少远距离的极端上班。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