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_ 海艺节联合总导演高山:开幕式演出尊重历史与人性

昨天,记者利用彩排中的休息时间,采访了本届开幕式联合总监高山,揭露泉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中诞生的歌剧是如何诞生的。

据海艺节联合总监高山先生介绍,开幕式公演尊重历史和人性——

"我想把我的心情灌输给演出. "

高山

2017年,原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团长邢时苗、海政文工团团长高山,成为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开幕式公演的联合总监。 从此,两人在海艺节与泉州的深度结缘。 当第四届海艺节总监再次落在他们两人之上时,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信赖,而且诉说了新的自我压力。

以压力为原动力,对泉州怀着深深的爱情,邢时苗、高山这次一起出手的是充满诚意的民族歌剧《海约》。

昨天,记者利用彩排中的休息时间,采访了本届开幕式联合总监高山,揭露泉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中诞生的歌剧是如何诞生的。 □记者蔡紫分文/图

用海艺节的纱线深度连接泉州

据高山说,作为文艺工作者,他对泉州一无所知。 最初的接触可以追溯到1980年,深刻理解泉州的起源是海艺节这个“红娘”。

2017年,高山和邢时苗一起首次担任海艺节开幕式大型文艺展“向海”的总监。 2018年,他参加了“上海”两次创作,以大规模的音乐舞蹈史诗形式,参加了第七届福建艺术节和第四届全省音乐舞蹈曲艺精湛的戏剧(节目)表演,受到广泛好评。

“我和泉州是在海艺节上联系在一起的。 」这次,再次成为海艺节开幕式的联合总监,高山笑了,泉州和海上丝绸之路,千丝万缕联系在一起。

三年来,泉州多次在泉州长期逗留,泉州丰富多样文化,深深感动了高山。 “泉州工作的馀暇,有空去看梨园戏、人偶戏、高甲戏和南音,和当地剧团有很深的接触。 对我来说,福建省南文化展现出的陌生感、新鲜感,让我很高兴,我的心情也想投入到演出中来。”

尊重历史人性演绎丝道故事

应第四届海艺节开幕式文艺公演邀请,导演组成员展开了“头脑风暴”,深入讨论了艺术表现形式等问题。

“今年泉州人有了自己的剧场。 与歌舞派对相比,在剧场上演的精彩戏剧更有意义”。 最终由创始人选定,以艺术分量的民族歌剧形式,举行了海艺节开幕式的文艺公演。

故事的历史背景,由创始人定于宋元时代。 当时的泉州桐港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 “在那个人来来往往,货物流通的繁华时代,桐港是热闹热闹的“不夜城”景象。”高山说歌剧故事虚构,体现了在创作过程中尊重历史、尊重人性的观念。

据高山说,创始人在深刻理解历史的基础上,更加认识和定位了歌剧表现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和现在的横穿之路,是“人之道”,是载有爱情之物的“商路”,即韵的“文路”,即搭载灵魂的“天道”。

据此,歌剧中选定的人偶剧组、阿拉伯的子孙商人、忠良的孩子等形象,是那个时代出现的人物,根植于历史背景的创作,让观众相信这个故事发生在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上。 “比如,主人公的名字叫林旭,起名时,我们想起九日山的女主人公若兰,名字来源于人偶的古典剧《若兰行》他说。

演出落幕,但我想留下更多

开幕式文艺表演以歌剧形式出现,耳目一新。 导演组在深入理解本土曲艺和戏剧后,加入提线人偶,在此演出上打上泉州烙印,更加鲜明。

高山先生在决定与人偶然共演之后,参考古典电影《人鬼情未了》的构思,提议制作《人偶情未了》的歌剧。 人和人偶也有感情。 人不仅仅是操纵者,通过线传达感情,给人偶以属灵的力量。 "即使大海干涸,洋娃娃似乎也会流泪. "

创作和监督的过程,成了实践初心的历史。 据高山说,练习已经持续了3个月,创始人基于精心,根据练习情况,继续调整音乐、脚本、舞美等环节。

高山相信艺术不仅要被观众感动,也要被艺术家感动。 他希望通过一次合作实现“作品,培养骨干,团队,铸造精神”的初衷。 例如,在歌剧的排练中,泉州歌舞剧团和人偶剧团的演员们被“混炼”,撞上了艺术的火花。 这样的火花,将对未来产生更奇怪的反应。 例如,歌剧设置了a、b角,b角演员也由本土演员担任。 高山说,练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育的过程。 “歌剧表演虽然闭幕,但泉州留下的不仅仅是艺术表演,更希望是一起成长的演艺界人才。”

责任编辑: 赖福建荣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