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与中医药文化_ 传承中医药 海归助力中医药“走出去”

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民医院医共同体中药配送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炮制中药。

新华社记者郭绪雷/图

“中医药文化进入联合国万国宫”展览于9月24日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万国宫开幕。 展览会展示了70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 图为观众参观了“中医药文化进入联合国万国宫”展览。

新华社记者陈俊侠/图

今年5月,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审议了《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 ICD-11 )》,首次引进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文章,意味着中医药学已获得世界主流卫生保健体系的认可。

随着全球疾病谱的变化和老龄化现象的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 中医药凝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对其传承、守正、创新,现代人不负责任。 其实,越来越多的海归加入了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团队,以其特有优势促进了中医药国际合作的深入发展。

留学者很有才干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健康服务业的演进,中医药科研、医疗服务和人才培养途径也不断拓展。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迅速推进健康的中国建设,扩大健康服务产业,中医药服务需求日益旺盛,对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医药在我国医疗体系中的健康保障作用日益突出。

中医药迎来了最好的发展契机,不仅联系国际标准和统计体系,推动世界传统医学的发展,也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许多归国人材来继承中国的宝物。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部教授王先恩是安徽中医药大学1979级中医科学生。 1991年,他被派往日本留学,长期从事分子医学研究。 在工作过程中,王先恩逐渐认识到中医的重要性,用中医疗法治好了许多疑难病。 他在《图说中医学概念》一书中获得了日本文化艺术奖,成为介绍给日本最有权威的医学期刊的第一位外国学者。 王先恩一直推广中医健康文化,推进中西医融通,促进中外民间交流。

“勇于创新,有国际视野,是许多海归共同的优势。 ’王先恩对本报记者说。 “每门学科都要不断发展,实现理论创新,决无顶峰。 中医药的研究也是如此。 理论要发展,技术要创新,这都是用海归武器的地方。 ’他说

以中药研究所为例,近年从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与海外大学建立了共同研究中心。 “进一步扩大高层合作,更广泛、更深层次地利用国外优质平台、高新技术等资源,增加中医药高级产品和服务供应。 真正实现了高水平的人才“招揽”“能逗留”“流动”“能很好地使用”陈士林说。

继承精华保护创新

如何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医药,陈士林认为,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动力,中医药的发展也是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传承发展的同时,要参与原创思维,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通过临床研究实验,证明确切疗效,通过实验研究明确其科学意义,通过开发新药提高中医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地位……并行多种策略,为中医药建立国际桥梁。

上个月,从新西兰回国的刘文娟和同事在传统的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创新了“养道恒历”,被邀请参加第118届法国国际发展会,获得铜牌。 与会委员会充分肯定了该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创新。 “作为中医的传承者,我们需要有文化自信的表现和行动。”刘文娟说。 "与中医药时代共同发展的不仅仅是口腔,在实践中必须实行的中医药的发展不仅应该停留在过去的辉煌之处,也应该体现在诊治国内外患者的临床疗效上. "

出国留学的刘文娟回国后走上了传授中医药的道路。 父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针灸·刘氏刺熨疗法”的代表传承者,从小就着眼于此,刘文娟知道作为非遗传继承人的使命和责任。

刘文娟说:“针灸目前在世界上已经成为医疗用品,但这只是中医药特殊的外治法和特定的中医药经络理论的运用和发挥,希望进一步发展完整的中医药体系和临床实践,需要进一步开拓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医药传承者的努力实践。

“健康使者”遍布全世界

作为我国特有的卫生、科技、文化、经济资源,中医药也是“一带一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名符其实是“健康使者”。 千年以来的“岐黄之术”,深入推进了“一带一带”的倡议,扩大了传播力和影响力。

截至今年6月,中医药已遍及183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已与40多个国家政府、地区和组织签署了专业中医药合作协议。 陈士林表示,要传承中医药文化,推进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从世界不同地区引进先进的研究理念、技术思路和研究平台。 要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国际合作,可以海归的情况更多。

事实上,基本工作扎实,精通外语,有很多学科背景,精通科研过程,掌握复杂科学尖端技术的复合型海归人才,有可能成为学术领先,掌握科研方向和医学发展趋势的中医药领导人才和学科领导人才,也有助于发掘和提高传统医学

王先恩有过几十年的中医药国外推广经验,他说,世界上中医的比重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为了更好地利用东方智慧给全人类带来利益,还是要从促进普适化、推进理论和产品创新等多方面开始。 “中医经典很深,我们必须把它转化成通俗语言。 这对中医药的海外传播更有利。 制药方面,通过提高技术手段改造传统中药,在口感方面容易接受,便于携带,也可长期保存。 王先恩说。 (孙亚慧)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11月06日第10版》

(原题:海归帮助中医药“走出去”)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