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大湾区合作基础_ 深耕“蓝海”向海图强 粤港澳大湾区共拓蓝色经济空间

元标题:广东港澳大湾区开拓蓝色经济空间

前几天在深圳召开的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与会者参观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模型。

被称为“中国海洋第一展”的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海博会)前几天在台湾出生,在面向海洋兴起的深圳圆满收官。 海博会是我国唯一一个国家级海洋经济展览会,是展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也是展示世界海洋经济发展和最新成果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海洋经济在全球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产业演化和科技创新的新引擎。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很早就将海洋提升到国家战略的新水平,海洋经济正在走向更高水平。 目前,以海为载体的市场、技术、信息、文化等合作越来越紧密。 中国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薯深耕这一“蓝海”,抗海图,创造了海洋经济方向指标。

创新领先

科学技术有助于向“深蓝”前进

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各主要海洋国家不断加强海洋高新技术和应用投资,利用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动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优化发展。 目前,我国进入“深蓝”,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量出现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高质量。

据统计,去年我国重点监测的海洋科研机构科技工作人员数比2011年增加了20%以上,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比2011年增加了约90%,专利授权数是2011年的3.5倍。 在供应系统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下,高科技含量工程、产品和装备不断投入使用。 香港珠澳大桥开通,国内自主研制的认知症治疗药“芒果糖二酸( GV-971 )”正式进入上市审查阶段,首次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号”顺利下水,成功发射“海洋一号c”卫星、“海洋二号b”卫星和中法海洋卫星,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海博会期间,自然资源部张占海总技术人员发表的《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9》显示,目前我国海洋经济正经历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海洋经济转型在稳定的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科技兴海”战略指导下,中国海洋科技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新技术领域迅速发展

此次海博会上出现的“高精尖”装备,多源于我国的自主创新。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学院历时4年开发,在水中进行实验,不断验证实验结果,最终开发出的超材料技术,一下子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据院长刘若鹏介绍,如果国家不向“蓝海”方向发展,不拉动远洋需求,目前就不会出现很多海洋科技创新。

华为无线网络战略与业务发展部车网络战略规划总监鲍海森表示,5G技术的迅速推广将带来第三次移动产业革命,未来随着5G规模的扩大,在智能港口领域,下一代通信技术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应用和价值。

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国际工程部总经理苏裕年告诉记者,作为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装箱码头之一,盐田港通过实施港船岸的电气建设和应用、清洁能源LNG的使用、港池溢油应急处理能力的提高等一系列措施,创造了智能绿色的世界性大港。 目前正在推进的智惠港人工智能实验室和5G智惠港区的建设,加快盐田港区东作业区世界首个20万吨级全自动码头的建设,在深圳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随着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海洋领域的新技术、新产业和新职业状态不断出现。 “智慧之海”“数码之海”的建设也是此次展览会的一大亮点。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知识海洋”系统包括知觉、传输、处理、应用、安全、标准在内的“四横两纵”系统框架,全面提高了从海洋信息获得知识信息服务的能力。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数字海洋”一体化大型数据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物联网智能云终端、数控自动化设备和海洋牧场、新能源电厂和海洋能源,为海洋生产企业、新能源电力行业提供全过程的运输技术服务。

广东港澳大湾区海洋合作

共同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世界四大湾区之一的广东港澳大湾区,生于海洋,与海洋繁荣,自然具有海洋基因和属性。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湾区应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强广东港澳合作,开拓蓝色经济空间,共建现代海洋产业基地。

广东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是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我国海洋经济开放合作的重要先行区。 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表示,应当多方合作,深化合作,推进互利共荣的大湾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建立互利互惠的大湾区海洋交流合作平台,建立适合居住的大湾区海洋生态圈,以大湾区为高质量发展模式

毕马威中国政府管理和公共事务咨询服务合作伙伴的比喻莺对记者说,毕马威和香港总商会的调查结果显示,粤澳港澳大湾区作为世界性城市群,是战略重叠的高地,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三地合作足以为海洋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作为海洋大省,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4年居全国首位,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 2018年,广东省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93兆元,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3.2%,成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香港拥有发达的港口物流、航运服务、海洋金融保险、科研教育和其他专业服务等综合性海洋服务优势,澳门在滨海旅游中也有优势。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认为,通过广东港澳大湾区的海洋经济合作发展,国际上海洋产业价值链中高端的科技、管理、供应链和人才等优质因素,完全可以实现提高海洋产业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目标。

刘若鹏表示,传统船舶工业不是深圳的优势产业,而深圳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成绩突出,一个重要原因是科技才能。 深圳有很多优良的能源型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现有的船舶工业、海洋装备工业等相结合,最终带来了整个国家海洋工业的突破。 光启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深圳利用新的研究开发机构探索样本来填补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的缺口。

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刘庆生也积极建立深港澳海洋科技合作创新体系,与港澳合作共建海洋生物医药产学研合作平台,探索建立深港海洋产业发展基金,加快广东港澳大湾区海洋生物实验室引进,与港澳合作参与世界海洋管理, 共同建设国家南海开发战略基地,共同建立国家级南海开发和深海研究技术研发平台,推进国际海事法院、船级社支部机构的设立。

海洋的整体性和流动性特征,应由粤港澳三地协助保育和管理海洋生态环境。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王文雄认为,应加强广东港澳三地政府间合作,统一三地科研人才和科研资源,推进三地海洋环境管理标准统一,加强大湾区海洋环境保护研究大湾区海洋文化保护。

澳门海洋学会会长何伟添也表示,澳门将参与大湾区海洋合作,坚持陆海统一、规划领先、生态优先、创新驱动和高端集聚原则,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金融、海洋旅游等产业,保护海洋环境,结合海洋产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挖金子的“蓝海”

深圳“勇立潮头”

海博会期间,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框架协议和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智能海洋大数据中心合作备忘录同时在深圳签署。

签约仪式上,记者获悉,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将逐步建设海洋生物资源、海洋高级设备装备和海洋生态环境三个实验室,智能海洋大数据中心和蓝色水槽。 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担任院长,主持海洋生物资源实验室建设,由中国海洋大学和华为共同建设的智能海洋大数据中心确保建设高起点。

当时,我国海洋大学在海洋领域科学教育的优势与深圳地区优势、企业创新优势紧密结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支持国家重要需求,如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和广东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深圳建设世界海洋中心城市, 为深圳集聚培养海洋高层次人才,拥有建设海洋领域重点科技创新平台的自主知识产权,产生面向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战略需求和具有市场前景的海洋科技创新成果,促进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帮助深圳深入参与全球海洋管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据悉,深圳为加快建设世界海洋中心城市,成立了海图强大的“十二个一”项目。 按照程序设立海洋大学,建设国家深海科学试验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设立海洋科学研究院,建设世界海洋高级智库,建设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建设海工大手企业集团,扩大海洋新兴产业开发基金,加快海洋新城建设,探索设立深圳海事法院,深圳海洋博物馆和海洋科技馆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深圳海洋生产总额达到1229亿元,比上年增长6.3%,占GDP的比重达到10.1%。 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金融等5个海洋新兴产业增长率比上年增长6.7%,超过整个海洋产业增长速度。 与此同时,深圳集聚了招商重工、中集团、中广核、研祥智能等7000多家涉海企业,建设了国家、省、市级海洋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50馀家,逐渐呈现海洋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趋势。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学科领导人何元安表示,深圳创新水平高、创新思维多,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有助于深圳率先在海洋经济领域探索新体制。 世界着名战略咨询专家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前总裁克劳德·萨马加受邀参加上海博会,表明深圳具有发展海洋经济全球平台的有利条件。 作为科学技术高地,深圳拥有许多涉及海洋经济相关技术的高新技术公司,同时深圳也在开发海洋经济领域的核心技术。 他认为海洋经济将成为深圳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支柱。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庞中英表示,在海洋经济发展问题上,如何保护海洋环境,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深圳经济结构调整与变革演变面临的重大挑战,深圳“勇立潮头”挖金“蓝海”,为世界资源主导型城市提供宝贵经验。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