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什么建立_ 威海出台办法 三种措施分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齐鲁网·闪电新闻于11月28日11月28日上午,威海市新闻局举行记者招待会,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人员介绍了“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以下简称“方法”)的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威海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8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14项。 为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威海市优良传统文化,威海市政府将“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列为今年政府规章的完成项目。

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方法”从2020年1月1日开始实施,以非物质文化的精细化管理和保护为出发点,从制度层面上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和动态管理。 《方法》第30条,主要细分、补充和澄清《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有关上位法的规定。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分类保护,“方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等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生存状态和发展现状,提出三项分类保护措施,分别实施急救保护,实施记忆保护,实施生产性保护。 针对可能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通过记录、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表现形式、艺术流程、编辑书籍、制作视频资料、制作文件的急救保护方案,为安排保护资金和习惯、展览、展览场所的学生提供适当的学术补助等方式进行保护。 对于失去传承者、客观存续条件消失或几乎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记忆清单,实施记忆保护。 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部门,对记忆清单中登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和实物,形成系统的完整文字、照片、音像等资料,构建数据库、档案。 对于有生产力的技术和社会需求,可以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转化为商品和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实施生产力保护。 有关部门应在场所、资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 实行生产力保护,要保持传统流程的整体性和核心技术的真实性,不要改变核心技术。 支持老字号企业挖掘传统技术的文化内涵,将老字号企业应用于生产和经营的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技术列入代表性项目表。

闪电新闻记者李志鹏威海报道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