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_ 从乌镇峰会看“金融科技”关键词:控制风险 服务普惠

【乌镇观潮】

文/图光明网记者李政葳

公钥密码学、智能终端、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块链网络……各种创新技术不断发展,改变着金融业的发展。

今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经过了半个世纪的互联网迎来了更广泛、更丰富的发展前景,但金融科学技术作为互联网大潮中奇特的一环,可以说是“风潮更强,崛起的前沿”。

“互联网之光”博览会随处可见各种新技术要素

没有科技还是没有金融? 融合增加了势头

最近,央行发行了《金融科技( FinTech )发展规划( 2019-2021年)》,明确了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应遵循的基础性、通用性、普遍性监督要求,划定了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的门槛和下划线。 相关内容引起行业金融科技持续讨论。

是什么样的倾向,怎样应对? 业界的答案是“深入融合”。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召开的金融科学技术论坛也以“深度融合多向能源”为主题成为话题。

社科院系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认为,如何将实施计划的巨大科技公司与同样巨大、自己无法实现科技的现有金融机构结合起来,对中国金融的发展是没有前景的。

“发展金融科技需要投资,人才、设备等,但在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一些科技公司通过市场和金融机构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李晏说。

这种看法与京东数科的CEO陈生强不符。 “金融机构要发展科技,实现开放,与已确立核心数字科技能力和场景能力的科技公司合作,是效率最好、成本最高的双赢模式,也是金融科技后半部分的“正确开放方式”。 陈生强说。

他认为要通过合作达成目标,不是单边主导模式。 通过共同建设,金融机构可以构建自己的核心能力,实现新的增长,保护风险基础。

的确,随着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的合作越来越频繁。 陈生强说:“不论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科技力量”“开放力量”是金融机构的两大能力,“科技”推动金融价值链风险管理和效率优化,“开放”靠伙伴力量打开服务界限。

拐点来了? 许多才能创造普遍价值

在《金融科技( FinTech )发展规划》( 2019-2021年)中,金融科技被认为是促进普适金融、实体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在业界,这也明确了金融科学技术的下一个方向性,“b方面的能力,共生共荣生态,应该成为企业全生命周期合作伙伴的c方面突飞猛进,扎根大众,建立互信平台”。

其实,不仅需要才能,更需要才能的是金融科技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 )最高数字负责人Robert Opp表示,以大数据为中心的数字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联合国计划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包容和平等增长。

陈生强也表示,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都必须遵守正面的革新。 “对于科技公司来说,最终金融机构和实体产业实现更好的连接,创造更大的数字经济规模,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

资料来源:光明网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