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_ 【糖友时间】变丑了和糖尿病,这两件事情也有联系?

糖尿病可能是科学界老生常谈的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糖尿病的概要 让我们来看看治疗糖尿病的老对手 有什么可警惕的情况 一、四个数据告诉我国糖尿病预防管理现状 *数据基于2013年全国流行病数据调查了10%的患病率 2013年全国流行病数据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超过10%。 3/10认知率 发现患流感的人只有3/10知道自己患糖尿病。 1/4治疗率 得糖尿病的人也只有接受药物治疗的人的四分之一。 1/3完成率 治疗中的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只达到1/3。 2013年的4个数据告诉了我糖尿病现状的严重性。 也就是说,在中国平均每1000人中,约有100人患糖尿病,其中30人知道自己的病,他们中有7.5人接受了治疗,但控制糖分的只有2.5人。 现在是2019年,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但问题不容忽视。 需要检测血糖值筛查糖尿病发现糖尿病后,采取综合措施,防止糖尿病的危害。 不同糖尿病患者病情差异较大,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段病情差异也较大,不要学习他人用药方法画葫芦,要按专家提供的个人治疗方案治疗。 二、糖尿病的分类问题 1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破坏绝对缺乏胰岛素

1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组的5%左右,多见于青少年患者,但多见于各年龄段。 发病比较急。 患者常因口干、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症状就诊。 2项主要检查可见胰岛素明显减少;体内有胰岛相关抗体。 也有刚出现症状时未就诊的患者,病情恶化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困倦、昏迷等严重紧急情况,医学上称为急性并发症,诊治不及时有高死亡率。 1型糖尿病患者应采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 高危因子1型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与免疫有关,与遗传的关系不太密切。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主要是缺乏胰岛素相对性或伴有胰岛素分泌障碍的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以上,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都说糖尿病。 其发生主要与体内降血糖的胰岛素作用不足、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等有关。 2型糖尿病发病较隐蔽,血糖平静上升,症状不明显,目前发病比例呈上升趋势。 高危因素的高年龄、高体重、高血压、高脂血症、运动不足者为高危者。 另外,遗传因素很大,父母患糖尿病的话,孩子患糖尿病的概率会大幅度提高。 特别是高危人群在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建议定期筛查血糖早期发现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 近年来,随着孕产妇年龄的增长,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发病率已超过10%。 因此,在孕妇分娩检查过程中,产科医生对孕妇进行定期血糖检查,孕6个月前进行糖耐量检查。 之所以如此重视,是因为妊娠期血糖值上升,对母亲和孩子有很多潜在的危害。 短期内可能引起胎儿发育异常、引起胎儿流产、早产的母亲也容易发生妊娠期并发症,如妊娠高征、先兆子痫等。 高危因素妊娠糖尿病是产妇将来发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也就是说,怀孕期间的糖尿病患者,在产后血糖值恢复正常后,其后阶段发生糖尿病的概率大幅度增加。 因此孕产妇怀孕期间必须保证营养,抑制体重适度增加,做适度运动。

糖尿病 具体分为8个类别,随着医学的进步,今后可能会有更多种类。

现简要介绍其中的三四五种。 类型3 :胰腺外分泌疾病引起的糖尿病,如胰腺炎、胰腺外伤和切除、胰腺肿瘤、囊性纤维化、血色病、纤维钙化性胰腺病等。 以急性胰腺炎为例。 胰岛素由胰腺β细胞分泌,是我们体内最重要的降血糖激素,急性胰腺炎发生时β细胞也会被破坏。 例如,新年节日暴饮暴食会导致急性胰腺炎发作,患者有腹痛、恶心、呕吐的症状,多需急诊求医。 胰腺炎病情严重,患者并发糖尿病。 类型4 :内分泌疾病导致的糖尿病有肢端肥胖症、库欣综合征、垂体瘤、葡萄糖瘤、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肢端肥大症(垂体生长激素瘤),同时血糖值过高。 整个面部、手足均出现明显变化,典型表现为眉弓突出、颧骨高度、鼻大小、唇厚度、下巴前凸、牙缝稀疏、手足大小等特点。 相反,糖尿病患者有这种特殊的面孔时,必须警惕是否会继续发生四肢肥大症。

类型5 :药物或化学品引起的糖尿病

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是药物性糖尿病的主要种类。 糖皮质激素使糖尿病的发展速度和发展速度因人而异,早的人使用激素可能在3天内从正常血糖变为糖尿病,有时使用半年的激素,血糖仍然正常,应用药物同时监测血糖,发现异常时立即治疗。 激素像一把双刃剑,可治疗多种免疫相关疾病,但副作用种类多,发生率高,需要迅速监测纠正,避免副作用损伤身体。 三、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 糖尿病本身可能不害怕,但并发症多,严重者危及生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症 糖尿病可引起视网膜出血、渗出,视力模糊,甚至严重者可能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已成为工作年龄段失明的首要病因。 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病的发生率是普通人心血管病发生率的2~4倍,多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感到手脚麻木、心脏疼痛,甚至不能盖被子,夜间睡不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植物神经病变还可引起便秘、腹泻、尿潴留、心律失常等。 糖尿病脑血管病 :糖尿病患者并发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也是普通人脑血管病发生率的2~4倍,常见于脑卒中。 糖尿病肾病 :蛋白尿、水肿、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像间歇性跛行一样,表现为脚发凉、走路时的疼痛。 重症患者出现安静痛,不能走路也会出现疼痛。 下肢伤口不易愈合。 糖尿病足 :足部溃疡感染,足部坏疽,重症患者需要截肢治疗。 糖尿病预防控制的核心:糖控制/压力控制/调脂+适度运动+合理用药 控制糖/控制压力/调整脂质。 不仅空腹血糖监测重要,饭后血糖监测也很重要。 餐后血糖越高,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越高。 另一方面,控制食品全体摄取的糖度(糖负荷),另一方面,在日常食品中,选择糖度指数( GI值)低的食品,例如含有大量纤维素的食品。 控制血压,控制血脂,尽量避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适度的运动。 饭后一小时必须做合理的运动。 合理用药。 定期随访,吃药服从医生的指示。 看视频简单学习知识“健康大问诊”糖尿病真的知道吗?

健康大问诊 糖尿病 预防管理指南

专家简介

叶红英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硕士指导,内分泌科副主任。 擅长各种垂体肿瘤术前诊断、药物治疗及术后评价垂体功能减退症的优化治疗;熟悉尿崩症、生长发育障碍、甲状腺疾病和内分泌性高血压的鉴别诊疗;糖尿病综合治疗和血糖控制。   门诊时间 : 总院每周二下午(专家)每周四下午(特需)预约 虹桥院区每周一上午预订

鹿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硕士指导。   擅长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诊治的血糖精细调整; 垂体肿瘤,高泌乳血症,垂体功能减退; 甲状腺相关疾病、电解质紊乱等。 门诊时间: 总院每周四下午(专家)每周五下午(特需)预约 审查|内分泌科叶红英,鹿斌 编辑|唐吉云更多知识【糖友时间】第一弹糖尿病友怎么吃? 【糖友时间】第二弹糖友关心的运动问题 糖友时间第三弹糖尿病治疗新武器糖友时间第四弹胰岛素注射那些细节 【糖友时间】热毛巾引起的“血事件”【糖友时间】孕妇遇到高血糖的时候 【糖尿病日保健篇】经常锻炼“糖”足,糖尿病足不可怕!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