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长三角一体化_ 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施工图 | 如何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

“最江苏”导游手册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发展为国家战略是中央决定的重大决策配置。 对此,江苏省委员会明确提出了“六个一体化”的要求,加快了江苏省的作用。 最近,“最江苏”发表了系列文章“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施工图”,着重于围绕“六个一体化”的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江苏实践。

7月2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导、国家有关部委和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制定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审议公布。

对此,江苏省委员会明确提出“六个一体化”的要求,第三点是区域市场一体化。

江苏要深化以“不会面审查”为重点的“管理服务”改革,积极推进兄弟省市和社会管理、市场监督等方面合作共享、资源整合和要素流动的“无障碍”。

全面推进市场监管

建立统一透明的市场准入政策,建立计量标准和检定结果的相互认证,可以使长三角地区市场监督更加合作、高效、强大。

推进长三角领域市场监督规范化,江苏省首先要决定省内的“局棋”。

江苏省将全面深化五大领域19项重大风险防范对策,配置食品抽检任务2.3万批次,完成1.2万批次,在江苏省执行中召开,国家拟订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文件的实施意见,加快疫苗质量安全“控制线”建设。

今年以来,江苏市场监督体系以“推进高质量监督,帮助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下线、建设环境、规范竞争、提高质量、促进发展”为基本思路,全面推进市场监督各项工作,取得了显着效果。

在跨区域合作方面,江苏与上海、浙江、安徽合作,以“友好合作、优势互补、信息互通、共同发展”为原则,签订“长三角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以多种方式推进建立长三角区域市场监督执法机构合作机制。

今年7月在浙江省绍兴召开的2019年长三角地区市场监督领域应急处置合作交流会上,江苏省与上海浙江省安徽市市场监督部门合作签署了《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舆论处置与应急管理合作备忘录》。 旨在深化长三角区域市场监督领域应急处置合作和区域交流合作水平,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建立区域间市场信息交流机制

长三角一体化最重要的是实现要素间的自由流动,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加快建设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检验、一次开放”报关。 消除制约跨地区因素流动的体制障碍,降低市场主体的制度成本,企业工作更方便,长三角更有活力。

为了支援跨地区的产业合作,堵塞市场信息的障碍正在被打破。

今年1月,长三角地区300多家档案馆“异地调查资料”启动,部分城市开始实施异地办公企业政务服务。

5月20日,苏州在安徽省政务服务网“长三角一网通办”专栏注册了安徽省投资者孙先生,为江苏政务服务网“企业开设全链通平台”办理的首批在线部门颁发了电子营业执照。

5月22日,2019年长三角地区主要指导座谈会报道,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阀”正式运营。

通过在区域邮购网上统一工作入口,长三角地区可以实现区域间身份认证。 建立便捷快捷的网上工作渠道,完善网上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电子文件存档、发行手机版电子营业执照等功能,推进无纸化登记,建立从申请、审批到签证的无纸化登记服务体系。

目前,前51个政务服务事项已复盖长三角14个城市,年内复盖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

共同建设良好的商业环境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纷纷提出营商环境改革措施,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江苏省提出“未见的审批”,上海提出“一网通阀”,浙江省提出“跑最多”等。 与审查类事项相关的企业深刻感受到流程的简单化、工作时间的缩短带来的便利。

作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大省,江苏省长期致力于优化商业环境。

目前江苏省13个区市、96个县都发布了“不见面审查”改革方案和“不见面审查”名单。 江苏还建立了科学有效的事件事后监督管理体系,加强跨部门共同监督管理,实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创造更优质、更广泛的“长三角”商业环境,必须贯穿各自的“墙壁”。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以科技协同创新为合作优先领域,加快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区域互动政策,构建更好的商业环境。

在上海、南京圈、苏州常圈、宁波圈、杭州圈、合肥圈的“一核奥运”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范围内,根据长三角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分工负担相关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实现指标对接、流程相同、要求相同、标准一致的商业环境。

主编:包精英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