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在cpi中权重_ 统计局回应CPI涨幅扩大:没有通胀,也没有通缩

中新经纬客户10月18日,电国新事务所18日召开了关于2019年前第3季度国民经济运营状况的发表会。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发言人毛盛勇近日表示,尽管CPI涨幅在扩大,但主要受结构因素的影响,主要是猪肉等少数食品价格上涨造成的上涨。 实际上没有通货膨胀,没有通货紧缩,价格整体稳定。

毛盛勇说,CPI最近几个月涨幅扩大,9月比去年上涨3.0%,其中食品价格涨幅大,贡献超过70%,食品中猪肉的贡献更大,猪肉涨幅接近70%,猪肉对CPI的牵引为1.6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55%。 CPI尽管涨幅在扩大,但主要受结构因素的影响,主要是猪肉等少数食品价格上涨所致。 从核心CPI来看,9月份只上升了1.5%,累积起来平均上升幅度为2.5%,也是温和的上升。 因此,9月份CPI上涨幅度扩大主要是由猪肉为代表的少数食品价格上涨因素造成的。

据毛盛勇说,从下一个阶段来看,工业消费品供给比较丰富,价格比较稳定。 服务价格温和上涨。 食品价格可能会丰收农业生产、粮食生产,为食品价格的基本稳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关于猪肉价格,目前非洲猪流感的流行受到较好的控制,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稳定猪肉生产的政策,随着政策效应的出现,猪肉供求关系逐渐缓和,价格一段时间就会回到正常区间。

毛盛勇先生从消费价格来看,有人认为价格接近3%,也有人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也有人说从价格中减去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比上半年下降,也指出PPI是比同期下降还是通货紧缩 实际上没有通货膨胀,没有通货紧缩,价格整体稳定。 这样一来货币政策还有馀地。 因此,货币政策根据经济运行的状况改变照相机的选择。

当回答“国家统计局在制作CPI时是否调整了猪肉的权重”的问题时,毛盛勇应该说国家统计局的价格统计调查多年来持续发展和完善,已经成熟,统计和制作方法完全与国际联系在一起,国际同行也是高度肯定的,中国价格数据的可信度也很高。 国家统计局计算价格指数时采用的方法是链式计算方法,与国际一致。

具体来说,CPI是如何计算的? 毛盛勇需要统计这么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但是不能采用所有的商品和服务,所以将代表性的商品和服务作为观察对象称为“篮球”。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品和服务也发生了变化,几年前是有代表性的,但是两年后又有了新的出现,不是代表性的,而是重新编入这个“轿厢”,因此选择“基本期间”也很重要。 有了“基本期间”,有了“篮子”,就要决定“篮子”的商品和服务的重量。

毛盛勇说,逢0和逢5年作为价格统计的基本期,这在国际上也是一致的。 例如,现在的价格统计以2015年为基本期间,根据基本期间选定代表性的商品和服务该怎么做?必须严格按照家庭人员调查的相关资料来决定。 商品和服务及其数量确定后,这个篮子就会固定。 因此,固定基期,称为固定篮。 固定篮子后,观察篮子里商品和服务的变化情况,按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有权重。 如何决定权重?根据这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进行加权。 例如,9月份的CPI计算猪肉使用什么样的权重,以8月份的猪肉消费支出在消费支出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为其权重的猪肉在9月份的上年同期的上涨幅度,以上年9月份的猪肉消费支出在消费支出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为权重。 这样每月的基本期间固定,篮子固定,但权重变化。 权重的变化取决于这些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没有人为调整。 权重逐月确实变化,社会上还是学者关注这个问题。

毛盛勇还指出,居民消费价格的变化基本反映了价格变动的特征和趋势。 毛盛勇表示,统计数据是宏观数据,是综合指标,是社会整体对所有经济体、所有经济活动的综合、平均反映,反映了整体状况。 在此,不同组、不同个人的感觉、总体数据不一致是不可避免的。 单纯使用结构数据和个体数据来推算整体的话,有时会产生一些偏差。 在3%的CPI中,尽管猪肉价格上涨幅度比较高,但猪肉的权重和猪肉消费占消费支出总体的比例仅为2%以上,另有90%以上的工业消费品、其他食品和服务,价格小幅上涨,有的下降,有的温和上涨,加权平均后,上涨幅度达到3%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