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_ 复旦肿瘤医院虞先濬教授团队发现胰腺癌恶变“元凶”

图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虞先级教授小组的采访对象如图所示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虞先级教授小组发现,胰腺癌细胞中调节细胞内解糖的生物分子磷酸甘油激酶PGK1,抑癌基因Smad4可参与阴性胰腺癌的代谢过程,支持该胰腺癌亚群增殖和浸润转移等恶性特征。 最近,这项突破性的研究在国际胃肠病学知名杂志《胃肠病》上发表了。

虞先级教授说:“胰腺癌是恶性高的消化系统肿瘤,被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5年生存率多不到8%。”病情特征复杂,个性强是胰腺癌长期疗效差的重要原因。 有效完善胰腺癌的分子分型,是目前医学界克服胰腺癌、改善患者预后的前沿阵地。

虞先级教授说基因可以控制人体细胞的正常生长。 胰腺癌的发生是从胰腺细胞内基因的变化开始的。 人体正常的情况下,癌细胞产生的原癌基因和癌细胞产生的抑癌基因保持平衡状态的平衡被致癌物质和其他因素破坏,原来的抑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被“抑制”的话,就会产生癌细胞,最终引起生物体的癌化。

临床上约60%的胰腺癌患者存在抑癌基因Smad4缺损突变。 过去的研究证实,抑癌基因Smad4是胰腺癌最主要的驱动基因之一,其基因状态与胰腺癌的发展模式有关。 那么,抑癌基因Smad4如何影响胰腺癌的发展呢?医学界一直没有定论。

因此,虞先级教授的领导小组开展了“大数据”的筛选研究。 研究小组利用美国“癌基因图谱”数据库和上海市/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数据库,在胰腺癌细胞中发现糖解激酶PGK1作为抑癌基因Smad4下游的靶基因,控制Smad4阴性胰腺癌的代谢重建过程,支持不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人体细胞内有多个调节细胞功能的生物分子“酶”,其中糖化激酶是细胞中的“引擎”,PGK1就是其中之一。 在基因调控下,不同类型的糖酵解激酶发挥不同的作用,共同调节细胞内糖的降解,为细胞的生长不断提供能量。

本研究首先证实了抑癌基因Smad4在胰腺癌细胞中的代谢调控作用,并通过生物芯片和代谢组学等方法筛选出糖化酶PGK1的调节作用很可能受抑癌基因Smad4的影响。

为此,研究小组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相关代谢检测手段,发现抑癌基因Smad4确实能抑制糖化酶PGK1的作用,在胰腺癌细胞代谢重建中实现重要的调节作用。

另外,研究小组发现抑癌基因Smad4的阴性胰腺癌,这种胰腺癌细胞内的糖化酶PGK1进入细胞核后,可以调节基因的转录,诱导胰腺癌细胞的浸润转移能力,另一方面,未进入细胞核的细胞浆液中残留的发酵激酶PGK1作为重要的代谢酶

“根据一系列研究,临床医师可以通过抑癌基因Smad4的表达和糖化激酶PGK1在癌细胞中的作用来预测胰腺癌的发展模式和代谢特性”。 因此,我们有利于对不同的亚群胰腺癌患者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虞先级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信作者,梁晨博士、施思主治医生和秦毅副研究员是共同第一作者。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方面的项目和上海市科技英才扬帆计划的资助。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