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如何买数字币_ 从Web 3.0思考如何投资互联网、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下个十年

序言:比特币诞生已经十年了,块链和数字货币的概念已经广为人知。 现在,业内开始频繁提及Web 3.0的概念,但是关于Web 3.0到底是什么,没有人能说得很清楚。 本文介绍了Web 3.0的发展过程,真伪了Web 3.0的各种说法,最后考虑了Web 3.0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录★

一、信息

二、网络进化史

1 .单向流动的Web 1.0

2 .双向互动Web 2.0

3 .去中心化的Web 3.0

三、Web 3.0

1 .信息共享

2 .数字货币的诞生

3 .以应用平台为中心

4 .正在开发的项目

四、对应用平台未来发展的思考

01信息“信息交换是人的基本需求”人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信息交流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信息交流的手段非常有限。 人们只能面对面地一起去,或者用信交流。 以获得知识为例,教师教,学生听课,学生提问,老师回答。 学生通过与老师交换信息,获得了新知识。 以商品交易为例,商品由3家公司进行交涉、协议、金钱的交接和交货。 买方和卖方通过信息交换完成了交易。

在这种交流过程中,不能保证信息的永久性、隐私、防止篡改等特性。

上图:电视剧大宅门的“袖里吞食”片段,中国古代的隐私交易方式

互联网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和质量。

人们获得知识的方法有:搜索引擎、知识、维客、在线等。 无论是什么问题,只要在电脑或手机上简单点击,答案就会立刻用照片、文字、视频回答。

人们进行交易的方式也成为淘宝阅览、支付宝支付、快递配送、确认收货的流程。 不出家门,看天下商品,购物方便多了。

02网络进化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影响生产力”图1:Web 1.0和Web 2.0,单向和双向信息流

互联网的第一个型号是Web 1.0。 此时,信息只能从服务器向客户端单向流动。 站点对于所有用户都是只读的。

Web 1.0的典型应用包括网站导航、门户等。 我们幸运地找到了着名的网站导航Hao123的2011年页面快照,如下图所示回顾了Web 1.0的历史。 您可以看到站点上的所有信息都静态显示在站点上,以便用户可以查看。 当时兴起的中国四大门户网站是新浪、网易、搜狐、腾讯在网上位置最突出。 在2011年,Web 1.0的应用程序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图2:2011年Hao123截图,Web 1.0网站是主流(照片由百度知道) Web 1.0模式,生产关系是简单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服务器负责生产信息:网站导航收集网站,门户编写新闻是生产信息的过程。 客户端负责消费信息:点击网站链接跳跃,阅读新闻是消费信息的过程。

然而,单方面的信息流不能满足信息交流的需要。 经过PHP、Java等web后端技术和Ajax、JavaScript等web前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进入了Web 2.0时代。 这种情况下,信息在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双向流通。 网站对用户来说是可以读写的。

Web 2.0对此产生了大量的应用。 迄今为止,我们日常使用的大多数应用程序都运行在Web 2.0型号上。 其应用主要有两个类别,以今天的Hao123网页快照为例

服务器提供工具,客户端与服务器交换信息并使用工具。 典型的应用包括搜索引擎、聊天工具、支付工具、网络游戏等。 例如,图的百度、百度地图,12306属于此类。 服务器提供平台,客户端可以通过平台上传信息、获取信息、进行用户之间的交流。 典型的应用包括社交网络、电商交易平台等。 例如,图中的淘宝网、京东商店街、58同城,知道的都属于这一类。 图3 :在3:2019年的Hao123截图中,Web 2.0网站占据了主流的Web 2.0生产关系,与Web 1.0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Server向客户端提供的不仅仅是信息,还包括计算、存储、交易、物流等各种服务 然后,客户端需要与服务器交换信息,以利用服务器提供的服务。 最后,服务器提供的信息不仅可以从您自己上传,还可以从客户端上传。 Web 2.0的产生和发展充分证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重要观点

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随着因特网生产信息量的增加,Web 1.0不能满足生产力需求,产生了Web 2.0。 例如,当时随着网站的增加,基本的网站导航不能满足庞大的网站搜索需求,从而产生了搜索引擎。 另外,例如阿里巴巴的最初的模型是企业黄页,随着企业和商品的增加,向电子商务平台发展。

2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反作用。 Web 2.0改变了互联网节点之间的生产关系后,客户端具有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进一步激发了客户端生产信息的能力和意愿。 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了BBS和社交网络等以UGC (用户生产内容)为中心的平台,直播和短视频等以PGC (专业生产内容)为中心的应用正在受到欢迎。 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和信息种类进一步提高。

但是,随着信息量和信息种类的进一步提高,Web 2.0的瓶颈,即Server的中心化问题也出现了。 在Web 2.0这样的客户端/服务器的模型中,服务器成为信息的“中介”,所有的信息经由服务器,一部分被存储在服务器中。 那么,服务器是否能够完全信任服务器正确、正确、按照约定处理这些信息呢?

表1:Server中心化带来的信赖危机的回答明显是否定的,Server中心化问题是Web 2.0模型难以跨越的障碍。 只有改变互联网节点之间的生产关系,不以信息为中心的服务器才能完全解决此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Web 3.0的概念变得明确了。 Web 3.0的核心思想是中心化,也被称为P2P(Peer-To-Peer )。 在Web 3.0模式下,节点之间通过直接连接交换信息,因此不需要中心服务器。 所有的节点是对等的关系,不区别客户端和服务器,总称为对等。 Peer必须遵守诸如特定计算、存储和网络之类的协议,并且可以连接到其他Peer来加入集中化应用程序,以提供诸如特定计算、存储和带宽之类的资源并维护应用程序的运行。

误区一:语义网( Semantic Web )、人工智能( AI )等技术为Web 3.0。 分析:这些技术可视为生产工具的进步。 他们提高了人们生产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但本质上没有改变生产关系,因此不能认为是Web 3.0。

03Web 3.0“不同的中心化生产关系”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最初的Web 3.0尝试实际上源于BT(BitTorrent )这一现有技术。 BT的动机是为了解决大规模文件传输时的带宽不足。 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下,当服务器发布大型文件(例如操作系统、视频文件、游戏安装软件包等)时,会同时下载大量的客户端。 由于服务器带宽有限,客户端下载速度很慢。 这是随着典型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关系不能满足生产率的情况。

为此,BT设计了一个集中化的文件传输方案。 Peer发布文件时,将文件分割成小块,其他Peer下载,同时发布并验证所有块的哈希值。 如果其他Peer已经下载了数据块并且验证了哈希值,则会为更多的Peer提供下载。 最终,文件作为块分布在多个Peer中。 新的下载者下载文件时,实际上是从多个Peer同时下载文件的不同部分,最终拼接成完整的文件。 带宽压力由多个Peer承担,下载速度提高。

图4 :在BT的网络结构(照片从Threestory Studio开始)的第一个BT的设计中,除了Peer之外,为了实时记录各个文件分布在哪个Peer中需要一个以上的Tracker节点。 下载者连接多个跟踪器以获取文件的Peer信息,并决定连接哪个Peer以获取文件。 Traker通常在几个下载站上进行维护。 然后,BT加入分散散散列表( DHT,分散散列表)的设计,将文件和节点的映射关系分散记录到多个Peer中,实现完全对等的网络。 在现在的BT网络中,跟踪器和DHT两种模型并存。

BT还存在没有对Peer的激励的问题。 这仅仅是一部分Peer下载不能上载,对网络整体的文件传输造成影响。 之后出现了pt (私人跟踪器)模式,即私人跟踪器。 PT向自己的对等端报告上载量和下载量,给予“上载比例”高的对等端积分奖励、更高的下载优先级、带宽等待。 但BT很好地解决了服务器的中心化问题,请参照下表。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