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工程院士_ 不聚焦“落选”,才是对工程院士最起码的尊重

一个人落选的话,只会成为无视进步的狂欢,不是民意的胜利,而是大众参与的误读和浪费。 展出/新摘录业务审查

命令诸侯

6月6日,中国工程院2019年第二次候选院士名单公布。

与往年同期的公示相比,这次的外部公示结果最引人注目的是百度创业者李彦宏在本轮审查中“落选”。 在网络上报道的评论区中,随处可见“喜大普奔”和“终于放心了”的段落。 在一些新闻客户平台上,一些原稿的标题直接采用了“大快感”等定性论调。

在所有报道和评论中,经常引用“李彦宏没有入选,是对工程院士的最低尊重”、“这是好消息,保持了底线”的意见,李彦宏的落选似乎成为以前审查环节的核心,也是评价本年度工程院士补充的重要标准。

这种感情、态度和倾向性绝非偶然。

4月30日,中国工程院在官网上宣布,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候选人提名将于3月31日结束。 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定,最终确定的有效候选人有531人。

面对这个消息,网上已经有很多人在喊——李彦宏当院士!

实际上,这种说法与院士补充的提名、审查、公示、确定的一系列实际流程有很大差异。

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将于1月1日开始,预计年底结束,预计增选人数上限为80人。 这意味着当天公布的有效候选人531人中,能最终当选的不足1/6。 实际上,中国工程院最近三届院士的增选人数分别为67人、70人、51人,均未达到80人。

这表明相当多的人对中国工程院士的增选工作不了解。 作为国家工程科学技术的最高学术称号选拔,工学院士的补充既复杂又严密,选拔过程的专业性也很强,严格来说,这个话题的大众化参与阈值相当高。

因此,反观李彦宏是否出现在第二位候选人名单上,目前外界的激烈反应并不是已经关注评选院士的技术贡献、业务能力、产业影响等因素,而是左右舆论,舆论影响更多的结果。

“2019年院士评选第一批评委工作结束。 各学部经过审查资料、专业小组审查、学部审查和投票等手续(工程管理学部的候选人由相关专业背景学部审查),进入第二次审查的候选人有222人。”

其中最年轻的候选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学大学王东,据媒体报道,1978年出生的他,24岁时被任命为主要设计师。

其中还有民营企业的3位候选人,阿里巴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江苏康缘药业会长肖伟和心创智(北京)微电子有限公司社长吴汉明。

其中49人连续2015年、2017年、2019年列入3次有效候选人名单。 4月发表的第一回合531名有效候选人的近半数( 260人)在2017年成为候选人。

这222位第二次候选人是国家从各行业、各领域的技术专家中选出的代表。 民营企业院士有效候选人的增加,也体现了国家对民营企业成绩的肯定。

特别是多次连续入选的代表们,证明了多次被推举本身在自己领域不可动摇的专业地位和多年的宝贵贡献。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们比“落选”更值得关注。

一个人参选的话,可以质疑工程院院士标准的一个人的落选,成为无视进步的唯一狂欢,不是民意的胜利,而是大众参加的误读和浪费。

在这个意义上,不把焦点放在所谓的“落选”上,是对工学院士的最低限度的尊重。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