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高血压患者_ 有些高血压根在这里 防治高血压的这些要点,必知!

有些高血压根在这里预防高血压的要点,一定知道吧! 国民的健康

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

一切为了人民的幸福

关注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大部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但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也不容忽视,据统计已达15%,特别是儿童和未满40岁的年轻成年患者,继发性高血压分别达到50%和30%。 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内分泌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

人的内分泌系统包括垂体、松果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和肾上腺等器官,也包括胰腺内的胰岛、睾丸内的间质细胞、卵巢内的卵泡细胞和黄体细胞等分散存在的内分泌组织。 其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等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能会引起血压上升。 如果体内出现分泌这些激素的肿瘤,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升压激素的分泌增加,就有可能导致高血压。 如果在这样的高血压部分并发低血钾的话,有时也没有临床症状,需要专家进行鉴别。

据美国内分泌协会推荐,高血压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进行内分泌性高血压筛查:持续性高血压(血压>; 150/100汞齐,3次)即使并用3种通常的降压药(含利尿剂),为了将血压超过140/90毫汞齐的血压控制在140/90毫汞齐以下, 4种以上降压药并用的高血压有自发性或利尿剂伴低血钾的高血压、肾上腺事故瘤高血压和呼吸睡眠暂停早发高血压家族史,或有早发脑血管事故(未满40岁)高血压的原发性醛固酮症一级亲属,患高血压。 高血高血压患者

内分泌性高血压确诊后,多采用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 例如肾上腺肿瘤、垂体肿瘤等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在手术消除病因后,最终治愈,同时缓解高血压并发症,进一步阻断,延长生命。

高血压与高血压病不同

关于高血压虽然不知道,但“高血压”和“高血压症”虽然有语言上的差异,但是知道有些不同的人可能很少。 临床上有时也会混淆为高血压和高血压病。

血压超过140/90毫米的汞合金,被认为是异常的上升,达到了高血压的标准。 血压上升的原因很多,例如心肌缺血、肾动脉狭窄、主动脉狭窄、血管狭窄等原发性高血压甲状腺功能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其他非血管疾病也会导致血压上升,有可能成为连续性的高血压。 无论是核电站还是继发,能够找到原因的血压上升就被称为高血压,显示状态的高血压症是指不能明确原因的血压上升。 这两者概念不同,临床治疗也不同,前者可以治疗原因,后者只能用药物缓解症状。

预防高血压的八个注意事项需要牢记

正常人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变化,高血压不使用降压药物时,非日三次血压测定的收缩压达到140毫米汞齐以上,舒张压达到90毫米汞齐以上。 高钠饮食、年龄、过重、肥胖、饮酒、精神紧张、家族史等是我国高血压患者多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治疗高血压,就会影响重要器官如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不能忽视危险。

高血压的治疗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前者指患者应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钠盐摄入,限制戒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缓解压力。 这些非药物治疗的方法虽然重要,但降压效果有限,临床上发现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通过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现就防治提出8点注意事项。

1 .血压升高后立即就诊。

门诊多数患者多年甚至十几年不服降压药,最终导致高血压严重并发症(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急慢性肾功能衰竭),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临床上发现早期服药可以减少血压上升对心脏、脑、肾脏、血管等器官的损害,也不会发生并发症。

2 .请勿随便用药。

高血压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因患者而异,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医生应根据每个人的情况选择最佳的降压药物。 请不要自己去药店买药,或者附近的同事吃什么药。

3 .不要迷信健康食品。

许多高血压患者迷信饮用健康食品可以降低血压,相信广告宣传,不愿在医院治疗。 其实,很多健康食品“降低血压”是噱头,没什么用。 在日常生活中,绝对不能用健康食品代替降压药。

4 .普通高血压患者不需输液治疗。

除高血压急症外,一般高血压病无需输液治疗,口服降压药就足够了。 相反,不必要的输液会增加感染和血管损伤的风险,使血压上升。

5 .降压应以“平稳”为主。

降血压不是越快越好,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数周到数月内逐渐降低血压目标水平,病程短的患者,降压速度稍快的老年人,病程长或有并发症的患者,降压速度应稍慢

6 .请不要擅自停药。 高血高血压患者

许多患者感到西药有很多副作用,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 事实上,所有药物都可能有副作用,而目前常用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发生率较低,大多数患者可长期服用。 即使有不好的反应,也不要自己停药或减药,要找医生商量。

7 .血压下降到目标值并不意味着治愈。

目前没有能够根治高血压病的药物。 服用降压药后血压正常下降,不能说病已治愈。 如果停止服药,遇到过度疲劳、紧张、情绪激动等情况,血压会再次上升。

8 .服药的同时必须定期复查。

长期服药的高血压患者应经常测量血压,定期到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查。 医生不仅要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调整药物,还要做其他检查,了解各器官的情况。 高血高血压患者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