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号导航系统采用高精度_ 黑科技绑定的我国北斗三号系统将提前半年完成全球组网

最近在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科委副主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先生,作为国家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自2012年底正式提供服务以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直保持稳定运行,目前北斗系统进入全球网络新时代,年底北斗三号最简单的系统

北斗三号导航系统采用高精度

北斗二号卫星性能稳定提高,定位精度从10米提高到6米,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形成全国“单片网”,提供实时厘米级高精度服务,建设全球连续监测评价系统,北斗、GPS、格罗纳斯、伽利略四大系统监测评价

北斗三号表明中国北斗系统已真正进入全球网络新时代,在继承原北斗特色的同时,增加了星际链路、全球搜救等新功能,能够播放性能更好的导航信号,位置精度进一步从2.5米提高到5米,比北斗二号提高了一倍到

北斗三号由30个网络卫星组成,采用与被动主动导航耦合的方式。 服务范围复盖全世界,定位精度从2.5米到5秒,速度精度优于0.2米每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开始建设。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空间部分由27颗中地球轨道卫星、5颗同步轨道卫星和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组成,提供开放服务和认可服务两种服务方式。 北斗三号导航系统能够全天候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具有独特的短消息通信功能。

北斗2号卫星的设计寿命为8年,北斗3号卫星的设计寿命从10年提高到12年左右,在轨运行的可靠性大幅提高。

北斗卫星的“短消息通信”功能是其他国家导航系统所没有的独特技术。 北斗导航的同步静止轨道和同步倾斜轨道卫星的高度约为3万6千公里,由于该轨道通常是通信卫星的使用轨道,因此在该轨道上运行的北斗导航卫星不仅能够提供导航定位功能,还能够提供短消息和位置服务报告功能,这一特性实际上表现在汶川地震中

我国的北斗卫星有在卫星和卫星之间传达命令的黑科学技术。 目前,我国不能像美国那样在世界各地建立地面站,为了解决国外卫星导航的数据传输问题,北斗采用了星际、星际传输的一体化设计,实现了卫星间、卫星与地面间的相互连接。

地面站向某卫星传达命令后,该命令在卫星之间相互传达,所有卫星都遵循该命令运行,确保卫星系统整体正确运行,大大提高了北斗卫星导航的定位精度,降低了对地面站的依赖度,提高了卫星自主运行的程度,当地面站受到攻击或威胁时 地面系统的全球连续运行状况监测和实时报警通常需要数十秒到数小时,而星上直接监测报警只需数秒。 卫星完整性监测是北斗三号的新技术,与美国GPS、俄罗斯格罗斯、欧洲伽利略等导航卫星系统相比,中国北斗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卫星完整性自主监测功能。

并拥有新一代超高精度原子钟:目前中国北斗原子钟误差为300万年误差1秒,目前开发新一代原子钟,实现3000万年误差1秒。

北斗三号导航系统采用高精度

根据中国北斗历法,2018年底,建设北斗三号基本系统,2020年为“一带一带”沿线国家服务,建设世界一流的北斗三号系统,2035年全球服务,建设以北斗为中心的综合定位引导系统,继承“中国北斗,世界北斗”理念,为人类带来幸福

北斗拥有世界霸权,性能先进,提供一流的卫星导航系统。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