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智能化数字化的_ 报告称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是长三角城市文化发展未来趋向

城市智能化数字化的

11月22日,2019长三角城市文化发展论坛在上海戏剧学院举行。 拍照片

中新网上海11月22日电(记者许婧)在22日上海举办的2019长三角城市文化发展论坛上,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发表了《中国城市文化报告2018-2019》(长三角卷)。 报告描绘了长三角城市文化发展的总体情况,总结了长三角城市文化发展的亮点和特色。

报告指出,基于资源的长期三角旅游特色不同,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兴起的江南文化是长三角文化一体化的文化基因,长三角中心城市文化的发展呈现国际化和多样性,长三角文化教育环境的人均指标差距不大,作为形成一体结构的保障,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长三角城市文化发展

2019年7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颁布,长江三角洲通过一体化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活跃增长极点。 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成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线索,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和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成为长三角城市发展的亮点。

报告显示,长三角城市居民使用十大文化APP的规模比较显示,16个代表性城市使用十大文化APP,喜马拉雅、大麦网、门票、爱奇艺、优酷、颤音、微信、QQ、网易云、酷狗音乐总量差异较大,但人均规模差异不大,整个长三角

具体来看,长三角16个代表城市中最受欢迎的5个文化APP分别是微信、QQ、爱奇艺、颤音、优酷的总使用规模最大的三大城市是上海、南京、杭州、苏州,10大文化APP人均使用规模最大的三大城市是南京、杭州、苏州,分别为1682.17万人、1419.94万人 究其原因,长三角各城市积极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文化发展,配置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构建服务平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深入融合文化与科技之李

同时,长三角城市文化也受经济全球化、多样化的影响,呈现出国际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特别是长三角中心城市由于其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化程度强,在文化领域显示出强烈的国际辐射力和影响力,文化也更开放、包容多样。

以长三角核心城市上海为例,2017年上海市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91.1亿美元。 2018年上海市非户籍人口占40.28%,意味着上海拥有大规模流动人口,城市人口具有高异质性,这也使上海的城市文化多样化。 另外,2018年上海市接受入境游客为893.71万人,连续居住3个月以上的外国人口占0.68%,高入境游客人数和高比例的国际化人口证实了上海的国际化水平和文化多样性特征。

据报道,苏州、杭州、宁波等城市国际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文化也呈现出多元文化共存的特征。 其中,安徽各城市文化的国际和多样性落后于上海、苏、杭,仍有很大提高的馀地。

上海戏剧学院与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共同主办的此次论坛是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二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系列论坛之一,也是上海戏剧学院主办的上海高校智库项目2019年度计划项目。

在论坛上,国家大剧院首任院长、北京市文联主席陈平为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上海交通大学城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教授北京新元智库总经理刘德良发表主题演讲的长三角专家代表齐聚一堂,表示:“长三角地区文化差异, 围绕互补与共生”“长三角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与方法”,就中国城市文化报告课题展开面向未来的城市图,共同挖掘长三角城市发展的新价值与机遇。

会议专家指出,长三角城市群目标是到2020年建设全球城市群,以质量优雅的江南文化为文化资源,树立高质量的长三角城市文化品牌,引导长三角真正发展为“命运共同体”,坚持全球视角和国际标准,成为世界有影响力的文化城市群,共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推动长三角城市文化发展走向中国改革开放的新

在论坛上,与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共同成立的城市文化数据研究中心正式发表了公开仪式。 这种合作,双方将共同战略合作,适应世界城市文化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以此次文化大数据平台共建为契机,推进“产学研”的深入融合。 (完成)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