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会出现出土文物_ 疑似拍卖出土文物 “西泠印社”撤掉29个标的

拍卖会出现出土文物\r \r 商中期青铜兽面纹鲀

\r \r 最近,国家文物局致信浙江省,要求检查西陵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出土的文物拍卖,引起网民的关注。 对此,浙江省文物局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的采访,该局经过两次审查已经淘汰了29个目标,但被撤销的目标不能确定为不可拍卖的出土文物。 与此相对,很多网民在赞词保护国家文物的同时感到困惑,如何定义哪些文物可以拍卖?

\r \r 通报

\r \r 文物局查阅了出土文物的照片

\r \r 最近,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发布了“国家文物局事务所希望检查西泸印公司拍卖有限公司‘2019年秋季拍卖中国历代青铜器专业场’文物拍卖的审查情况”的信件。

\r \r 这是给浙江省文物局的信,接到大众的通报,西泸印公司拍卖有限公司计划拍卖12月15日在“2019年秋季拍卖中国历代青铜器专业场”出土的怀疑文物。

\r \r 国家文物局在信中认真核对浙江省文物局2017年浙江西泸印公司拍卖有限公司违法拍卖安徽博物院被盗商代青铜鲂事件中文物拍卖目标审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视群众通报的反映情况,切实履行法定职责, 按照《文物拍卖标的审核方法》规定的审核程序和标准实施文物拍卖标的审核工作,审核上述拍卖标的审核情况,要求2019年12月20日前将审核结果报告国家文物局。

\r \r 回答

\r \r 经过两次研究,脱离了29个目标

\r \r 对此,浙江省文物局博物馆和社会文物处处长杨文庆于12月10日收到国家文物局的上述文件后,邀请专家对“2019年秋季拍卖中国历代青铜器专场”拍卖的目标进行了两次探讨,共拆除34个目标中的29个,废除拍卖专场

\r \r 在开设此次拍卖专场之前,西陵印社总共要求对59件目标进行审查,当时审查组织专家提供的资料和器物时,取消了25件目标,同意中标的有34件。 "但是,我们收到国家文物局的来信后,标准更加严格,10日至13日再次检查资料和器物的怀疑,13日发出撤销通知后,在当晚的预展中撤销了29个伪目标. "

\r \r 15日拍卖晚上,在浙江省文物局的监督下,西泠印公司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了剩下的5个目标,公开了撤走的目标。

\r \r 杨文庆没有指出举报人对哪个目标有问题。 这次的审查虽然标准很严格,但是并没有加强到目前为止的取缔。 根据国家文物局文物拍卖标的管理办法的规定,有8种文物不准拍卖。 审查工作是根据这一要求进行的。 根据“不在这个范围内就可以拍卖和交易,并不是所有文物都不能拍卖”的规定,以1949年为界,至今出土的文物被认可收藏和买卖。

\r \r 他告诉北青报记者,现在撤去的不是非法拍卖的目标。 否则,就不像行政处理那么简单,接手司法和公安处理。 "只能说省文物局认为标准的认定、审查并不严格. "

\r \r 困境

\r \r 收藏品的来源难以核实和审查

\r \r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负责文物拍卖相关工作的馀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拍卖行业在招集收藏品的时候,有可能出现来源不明的东西,藏家不得而知,实际上很难进行验证和审查。 据悉,对于发生走私和盗掘的文物,拍卖公司几乎不会同谋,也不会审计违法拍卖,因为“合同中有保证合法来源的约定,要求收藏者承担相应的法律结果”。 因为拍卖公司将受到惩罚和追究。

\r \r 国家文物局要求浙江省文物局拍卖西泠印公司拍卖有限公司出土文物,文物鉴定难以统一制定明确标准参考和落实,禁止拍卖《文物拍卖目标审查方法》规定的文物, 具体审查确实存在困难问题,并非所有文物商店都有销售文物的发票、文物拍卖成交证明书和发票、文物出境审查机构签发的文物出境证明书等可以证明合法来源的材料。

\r \r 审查方法中,依法提出国家出土文物,仅提及以出土文物名义宣传的目标,被盗、盗掘、走私的文物,历史上非法掠夺的中国文物等8种明确禁止拍卖。

\r \r 必须尽快完善文物信息数据库

\r \r 国家文物局提到的2017年浙江西泠印公司拍卖有限公司在安徽博物院违法拍卖商业青铜鲂事件文物拍卖目标一事,据资料显示,西泠印公司于2017年秋在“中国历代青铜器专业场”成交了名为“商中期青铜兽面纹鲂”的摄影品287.5万人。

\r \r 照片有关资料显示,上世纪四十年代,安徽省阜南县三日月川发现十三件青铜器物,共鼎一件,鲂十二件,随后佚失。 六十年代,十只鲕陆续回来,藏在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两只鲕不知踪迹,但“商中期青铜动物颜纹鲂”的造型、样式、纹样与阜南县三日月川出的青铜鲂相同。

\r \r 2018年9月5日,安徽文化旅游厅发布了《省文物局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重点工作安排》,在《文物安全工作不断加强》一节中,“使用中国被盗文物信息发布关于平台的信息,与公安机关积极合作,文物拍卖

\r \r 对此,杨文庆也确认了这一点,说是因为当时也不确定。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只有文物遗失的人才能自主介入处理。

\r \r 另外,馀先生强调,如果没有对被盗的文化财产和丢失的文化财产进行对照验证的数据库,即使是鉴定专家也很难肯定地进行判断。 因此,很难根据现在的信息和技术手段来判断是否是不能拍卖的文化财产。 另一个是文物安全保护工作也要做好。 “2017年中国文物信息发布平台被盗(遗失),但数据量不足,安全和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是当务之急。”

\r \r 记者宋霞统一/张彬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