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韧性_ 专访盛来运:中国经济韧性强源自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内在逻辑

关于中国韧性

9月26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新中国70岁生日接受了澎湃新闻的独家采访。 盛来运说,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两百年”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令人鼓舞。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仍然充满挑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必须经历艰苦奋斗。

分析中国经济,盛来运认为,尽管中国经济有下行压力,但运行平稳稳定的趋势不变。 展望下半年和今后的时期,中国经济仍具有维持中高速增长的条件和潜力。 现在最需要关注的是发展的自信,为了提高市场的自信必须采取很多措施。 “自信比金钱更重要,要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调动全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发展潜力。”

对外媒体表示“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一直在6.2%-7.0%之间变动,质疑中国经济“过于稳定”,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不到3%。”国家统计局明确应对盛来运,没有控制经济数据,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强势 从就业、现货等指标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不到3%”的说法不受支持。

如何评价中国经济? 盛来运不用GDP论英雄,要以“新视角”看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即在关注经济增长时,更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包括物价稳定、劳动就业、居民增收、民生事业改善、经济结构优化、新动能增长、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国家统计局的工作盛来运说,建国以来,国家统计局在不断推进和完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改革,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数据的质量和真实性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GDP数据不仅客观地反映了经济运行的轨迹,也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总量、结构和速度,必须对我们的数据充满信心。”

盛来运说,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国家统计局近年来在加大统计执法检验力度,落实党政和责任处罚机制的同时,要按照中央文件要求审计地方党委政府,有效利用法治手段进一步推进统计环境的优化。

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的积极性

澎湃新闻:目前中国经济下滑的压力还很大。 你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哪里?未来发展的底气在哪里?如何稳定经济发展的自信?

盛来运: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确实有下行压力。 由于世界形势变化、外部环境风险挑战上升等外部因素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持续释放等内部因素相互交织,中国经济下滑压力加大。

同时,企业家的自信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这需要很高的关注。

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例,8月份的PMI为49.5%,连续4个月在50%的门槛以下。

中国经济虽有下行压力,但总体平稳稳定的状况不变。

上半年GDP增长6.3%,失业率在5%左右,物价指数CPI平均为2.2%,国际收支比预期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同步,民生事业改善,充分说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良好。 展望下半年和今后的时期,中国经济依然具有维持中高速增长的条件和潜力,发展底子充足。

一是制度优势明显。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运作机制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更好地结合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

二是发展空间广阔。

我们现在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还不到1万美元,仍然居世界国家和地区排行榜中的70多人。 我们的人均生活水平,特别是消费升级类的医疗、卫生、养老、健康、保障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 另外,地区差距大,农村与城市差距大,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大,发展不平衡。 差距是发展空间,后发优势继续得到释放。 以城市化为例,2018年中国城市化率为59.6%,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在80%以上。 根据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率在将来的某个时期每年上升一个百分点也没有问题。 城市化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是未来的发展空间。

三是发展基础牢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粮食自给有馀,工业部门完善,产业辅助能力世界最完善。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在许多方面领先于世界。 例如,铁路行驶距离2018年底达到13.5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高铁行驶距离约为3万公里,占世界的2/3。 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迅速,我国互联网用户目前是世界第一,4G宽带网也是世界最大,为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是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我们的市场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 中国约有14亿人,但发达经济体、发达国家总人口尚未达到10亿人,而且我国目前处于消费升级的重要阶段,中等收入层不断扩大,这一层的特征是边际消费倾向增加。 2000年中国解决了衣食问题,过去10至20年,我们基本实现了安居乐业,但没有体面的生活,与十九大报告计划的“美好生活”还有很大的差距。 以汽车为例,中国目前每百户的汽车产量不足35辆,即有汽车的家庭只有三分之一。 但是美国每百户汽车拥有量在220辆左右,欧洲包括日本每百户汽车拥有量在150辆左右。 因此,世界上许多汽车制造商对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非常了解。 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是我们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最大潜力。

五是改革开放和创新红利不断聚集,继续释放。

我们尝到了改革开放的甜头。 党中央强调,我们要实行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深化改革。 其实我们也是这样做的。 在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我们越开通世界之门,越提倡“一带”与各国经济发展政策对接,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 此外,在政策激励下不断出现创新成果。 中国目前受过高等教育,拥有专业技能的人口为1亿4000万人,这个数字比日本人口多4000万人左右,是非常巨大的人力资本。 我们已经意识到只有加快创新,才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众创业、大众创新兴旺。 在科研投资方面,2018年研发投资占GDP的2.19%,接近OECD国家的2.37%,我国目前科技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一。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创新指数居世界第14位,比去年提高了第3位。

因此,我们有足够的基础气体能够长期保持中国经济的基本面。

如何引导期望,增强发展信心?

“信心比金钱更重要”,在现阶段,中国经济不缺少投资领域,不缺少发展空间,增强企业家自信是很重要的。

短期内,我认为有必要在一些方面加大力度,并行处理一些不确定性的问题。 调查时,一些企业家说,他们不怕问题,不怕挑战,重要的是不确定性,这是影响预期的重要因素。 对于不确定性问题,我们认为必须提高政策透明度,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是澄清疑问,在一定情况下使市场主体澄清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 三是深化改革,深化特别重要领域的改革。

我怀疑中国经济增长率为什么不大变动

澎湃新闻: 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一直在6.2%-7.0%之间变动,有媒体质疑中国经济“过于稳定”,也有媒体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不到3%。 你觉得这两个问题怎么样?

盛来运:

我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有报道质疑国家统计局有意控制数据。

首先,国家统计局想主张到现在为止没有有意识的控制,没有受到任何方面的压力。 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家统计局的要求必须准确数据,不能误判形势,不能误判决。

事实上,外界媒体对中国经济数据的质疑一直没有间断,多年来一直存在。 特别是中国经济进入变革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以来,一直没有中断。 回顾一下,事实胜于雄辩。 中国经济自2010年以来,增长率持续放缓,我们维持了中高速增长,实现了软着陆。 与此同时,我们立即调整结构转换方式,促进就业,改善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果,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 这本身就表明“唱空中国,做空中国,看空中国”这样的发言还没有成立。

那么为什么中国经济增长率不会有很大变动呢?

理论上说

因为进入变革发展阶段后,潜在增长率下降,经过几年的调整,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率已经收敛到这个阶段的潜在增长率。 从1978年到2010年是中国经济快速扩大的时期,其中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相对便宜,市场空间广阔,加入WTO后,由于扩大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可以低投入创造高增长率,潜在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都很高,中国经济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 但201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内外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转变,成本刚性上升,土地越来越高,环境污染管理成本上升,与此同时,传统产品的市场销售具有天花板效应,因此同样投入,生产率下降,即潜在生产率在技术条件下降,这是经济调整的根本原因

在实践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加快了结构调整的步伐,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发生了变化,加强了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强韧性。 具体来说,从产业结构变化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以产业主导为主,服务业主导为主。 在近几年的结构转换方式中,工业增长速度在下降,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逐渐提高。 2012年服务业首次超过工业,2015年占GDP的比例超过50%,2018年达到52.2%。 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在三级产业中所占的比例为54.9%,接近55%,但工业所占的比例不足40%,仅为33.9%。 服务业与工业不同,工业波动相对较大,服务业相对缓慢,因此经济增长显示出强韧性。

从需求结构看,需求结构的变化与供给、产业结构的变化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2012年、2013年,中国经济的巨大变化转变为以原始投资为主、投资、消费、纯出口为主的结构,并且消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上升,2012年以来,消费经济增长贡献率从50%超过60%。 随着投资经济的发展,其波动性大,消费特点比较稳定,比较稳定。 这种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变化、动力机制的转换决定了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韧性提高。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策因素

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越来越高。 经济下滑时涨大水,持续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且正确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冲走下行压力,熨平了经济变动。

有外部报道称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率不到3%,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支持的。

中国经济的GDP增长具有很强的韧性,如果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不是6%,谁又创造了700万人以上的新就业机会? 就业是一个严峻的指标,今年以来调查失业率一直维持在5.0%左右。 从实物量指标来看,以货运量、用电量和发电量为例,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家铁路货运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62%,上半年全国发电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3%,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0%,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9%,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4%

对于这个疑问,他们可能使用了其他指数,但是统计数据很重视口径,单方面用一些行业、一些企业的数据、一些产业的数据来推测经济的整体情况是不可能的。 把工业下跌幅度看作这个阶段的经济下跌幅度是错误的,不符合中国经济结构变革的客观现实。

不要用GDP论英雄,而要用“新视角”看中国经济

澎湃新闻:你过去说过用“新视角”看中国经济形势,这个“新视角”有什么意义?

盛来运:

我在这两年前说过要以新的视角看待中国经济。 如何评价中国经济的好与坏? 这取决于我们看问题的观点和评价经济形势好坏的标准。

光凭GDP论英雄,中国自2010年以来GDP的增长率几乎每年都在下降。 未来我们的经济基数越来越大,随着潜在增长率的影响和内外条件和因素的变化,我国GDP的长期趋势可能会变得迟钝。 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得出中国经济恶化的结论。 我们一定要从理论上结合实际,从实际上客观地看待这个阶段经济的发展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到新阶段,就要运用这个阶段的规律来看经济的变化。 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最重要任务是调整结构转换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发展不平衡问题,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评价。 具体是什么样的新视角? 我想我在这里

在继续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经济高质量发展,即优化经济结构,更加重视改善民生事业,更加重视新动能增长,更加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国家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首要任务。 发展是解决一切前进中问题的基础,必须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不能单方面追求GDP。 不能像以前那样通过资源消费扩张。 要追求就业增长、结构优化与经济再平衡增长、质量效益增长、环境优美可持续增长。 这是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解决了衣食安乐业后,开始追求更好的生活,开始消费升级的客观需求,也是产业升级的客观需求。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民生事业发展的基础。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就业、失业指标监测发布,这是发展阶段不同的客观反映。 进入新阶段,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对就业问题的评价。 根据社会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国家统计局将增加就业调查,去年首次发布失业率调查数据,社会评价非常积极,今后将进一步改善和增加发布内容。

中央领导人多次表示,我们的就业稳定,环境改善,民生改善,经济增长稍微偏高或偏低是可以接受的。 因此,要评价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根据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不同角度,从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高度进行综合评价。 国家统计局认真贯彻党中央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同有关部委一道研究制定了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制定了建立高质量统计体系的发展计划。 为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全面、客观、准确的数据,我局逐步建立了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标准体系、数据采集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分析评价体系、统计执法监督体系和统计组织管理和保障体系。

从方法和数据源巩固国民经济核算

澎湃新闻:提到经济数据,请告诉我们经济数据是如何计算的?从过去国内生产总值的阶段性计算到现在正在进行的统一计算改革,国民经济计算改革的逻辑上下文和最新进展。

盛来运:

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统计局的数据是否准确,许多同志问我。 你们的GDP增长率是怎么计算的? 这个问题确实需要向大家讲清楚。 总的来说,国家统计局的GDP计算方法是科学的、与国际联系的,结果是客观的。

新中国成立至今70年来,我国会计体系经历了不断改进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从建国初期到80年代初,为了适应当时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需要,借鉴前苏联的会计经验,建立了以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为基础计算社会总产值的体系,即MPS体系。 具体内容主要计算农业、工业、商业、运输业和建筑业五个物质生产部门的社会总产值。

第二阶段是

我称之为双轨制的阶段。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 这一阶段的特征一方面是MPS系统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以国民账户核算系统、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为主要指标的SNA系统的构建为参考开始。 1992年实现了从原来的MPS系统向SNA系统的转移。

第三阶段是

从1990年代初到2010年左右。 在此阶段,我们废除MPS系统,全面实施SNA计算系统,进一步优化SNA计算系统中的过程,优化规划。

在第四阶段

近党十八大以来,这个阶段国民经济会计改革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一是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会计体系,进一步改善我国的会计体系。 例如根据联合国2008年的SNA系统,和中国一起实际制定并实施了2016年的国民经济核算系统。 借鉴国际其他国家的一些做法,2016年7月,我们将R&D支出,即科研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纳入计算范围,完善了计算内容。 计算了一些薄弱环节,建立了新的经济增值计算,并公布了文化、旅游等产业增值数据。 下一个阶段是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推进基于国民经济统一会计的会计体系建设和完善。 初步思路从明年开始,我们要正式改变现阶段性计算模式,进一步提高计算数据的质量。

除了数据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方法以外,还必须查明数据的来源。

一个来源于规模以上的企业,四个企业的网络直报数据。 这些大中型企业统计记录完整,利用互联网将数据直接报告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心,减少中间环节。

二是来源于调查队的系统。 国家统计局有两个系统。 一个是等级管理的统计系统,另一个是直接管理的调查团队系统。 调查队的人员编制和经费都由中央政府管理,相当于国家统计局的派遣机构。 各省建设了调查总队,地级市建设了市级调查队,三分之一的县有调查队。 该系统结合统计系统,通过抽样调查直接获取数据。

第三部分来源于行政记录。 比如M2、信用投入量等,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财政收支数据来自财政部。

四是来源于大数据。 比如淘宝数据、京东数据、银联卡数据,这些大平台数据将按统计法定期提交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掌握了大量来源的基础数据,有些数据可以相互验证,共同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

最后,从计算结果来看,主要指标数据经得起历史检验,是客观的。

例如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GDP平均增长9.5%,财政收入平均增长13.8%,企业利润平均增长13.6%,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年均增长8.5%,居民存款增长22.8%。 如果GDP没有9.5%左右的增长,社会财产没有这么快的增长,也没有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而且数据是一致的,这些数据在中国的统计年鉴中也可以查到。

落实党政责任,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处罚力度

澎湃新闻:在你看来,国家统计局在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准确性方面做了什么工作,取得了什么成绩?

盛来运:

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怎样强调都不为过。 国家统计局一直重视数据质量作为生命线,但历代党组应党中央的要求,在加快改革和创新上不懈努力,做了许多工作,简单概括为“五个强化”。

一是加强方法制度改革。

关于这一点,我也谈了GDP的计算方法。 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基于GDP计算和计算的专业统计调查方法。 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更科学、更接地制定统计调查方法制度,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

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

我们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和调查手段的现代化对于提高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质量至关重要。 从现在和今后的时期来看,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同时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对大家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大数据信息化时代,谁占据数据占有主导权发言权。 另一方面,调查的难易度越来越高,调查对象的协助度也越来越低。 被调查者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有必要我们多次工作,让对方知道真相。 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加快信息化建设。

第三,加强统计执法检查,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强烈领导下,我局完成了统计法的修改,颁布了许多统计部门的规章制度。 近两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发表了《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和《违反统计纪律责任人处分建议办法》三大文件。 三是《统计虚假防范处罚、虚假审计工作规定》。 我们一般称之为“意见”、“方法”和“规定”。 这三个文件是中央给予国家统计局的三把尚方宝剑,我们现在根据这三把尚方宝剑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制度,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统计执法检查。

在统计执法检查中,我们加大了执法检查的力度和暴露力。 仅过去两年,全系统执法检查就侦查了许多违法违规事件,同时暴露的力量也很大。 现在实行党政治的责任,也就是说

发现违法行为,不仅是统计局长,书记长也被警告,一部分被免职,整个社会产生了良好的抑制力。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统计执法检查和审计,进一步净化统计环境,形成不畏伪造、不容伪造、不愿伪造的政治生态。 在防止地方伪装方面我们的力量只会增强。

与此同时开展统计审计。 统计审计也是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统计局的最新职责。 我们现在从下个月开始,对地方党委政府和部门进行审计,利用审计手段推进统计环境的优化,进一步巩固数据的责任。

四是加强数据质量管理。

我们向发达国家学习,建立了国家数据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与其说是管理数据,不如说是在从数据生产到结果计算的各个阶段加强质量管理。

五是加强数据服务和公开透明度。

国家统计局继承了统计数据为公共产品的理念,大力推进和发展数据的发布。 拓展统计数据的发布方式和渠道,丰富多采,包括网站、推特、微信、数据库、统计年鉴等,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共同设立微观数据实验室,不违反统计法,免费向社会提供数据,为专家学者提供研究, 发挥统计数据的社会价值,更好地发现问题,迫使我国统计制度改革,提高数据质量。

第四次全国经济调查初步结果,将尽快向社会公布

澎湃新闻:第四次全国经济调查进入收官阶段,本次调查有什么创新点,结果公布后如何开展应用?

盛来运:

中国开展经济调查,是周期性的制度安排。 从2004年开始,每5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2018年正好是第4次。 经济调查的目的是把握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我们一般认为把握家庭底层和大国的体检。 内容包括二、三产业的发展状况、结构状况、投入产出状况、资产利润状况等。 这次经济调查是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的,有很多部门合作。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建立领导班子,建立工作机制。

经过几年的准备努力,包括试行、现场调查、数据采集、事后调查等环节。 现在确实到了收官阶段,到了向全国人民报告成果的时候,现在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工作准备好了就会向社会公布。

本次调查有很多创新点,第一个创新点是本次调查的内容丰富,我们不仅反映了经济总量,也反映了经济结构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供方结构性改革的新进展和新经济新业态发展的新成果等。 同时为配合国民经济三大核算,增加了企业资产负债状况的利益。 第二个创新点是本次调查的质量很高。 我们组织过去最大规模的事后质量检查队,有一千多人。 而且,全部在异地检查,应该分各省总结检查结果,结果比预想的要好。 第三个创新点是,本次调查采用信息化手段,使用无人机、手机、掌上电脑等信息化工具,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有力地保证了数据质量。

最后,我们欢迎媒体朋友们继续关注统计改革,监督改革和统计工作,给予大家良好的意见和建议,感谢新闻广大网民对统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非常感谢你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