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制度的特色_ 建国初期为何这样一份具有国家宪法特色文件,只能称为临时宪法

我们熟悉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于1954年9月20日,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随后于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分别通过了新宪法,现在共有4部宪法。 但实际上,在这四部宪法之前,新中国成立之前,就有具有宪法特征,长期发挥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 那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共同纲领。 1949年9月29日,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 它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以及各项基本政策,当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为什么这样的文件在内容上和法律上都有国家宪法的特征,只能说是临时宪法呢

国家制度的特色

原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律,必须由人民制定。 但是建国前夕,大陆尚未解放,还没有条件通过总选举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因此,这一共同纲领产生的过程,与后四部宪法相比特殊。 那么,新中国第一份宪法文件为什么叫共同纲领? 那是谁做的?怎么变成临时宪法的? 1945年9月2日,经过长达14年的流血奋斗,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反帝斗争的最终胜利,日本侵略者被赶出了中国。 接着共产党和国民党出现了两条路。 在这两个当时的中国最大政党面前,是和平还是战争? 为协商建国方案,1946年1月1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 即将实现的建国纲领建立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上,除国共两党外,应包括更广泛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产主义创造性地提出了共同纲领的名称。 该共同纲领论的社论,不仅提出了政治民主化的6个主张,也为政治协商会议确定了一个基调,成为新中国首个宪法文件共同纲领名称的来源。

国家制度的特色

中国共产党抱有和平建国的期待,但结果令人失望。 1946年6月,国民党打破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开始了战争。 面对比自己强多倍的对手,共产党不退却,坚持为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而战。 1948年初,胜利的希望迫在眉睫,中国共产党再次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研究建国方案,提高议事日程。 5月1日,毛主席的亲笔信寄到着名民主主义者沈钱儒和李继深手中。 信上这样写着。 在当前形势下,召集人民代表大会设立民主联合政府,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制定民主联合政府的施政纲领到了必要时期,意义已经成熟。 这次会议四项共识被称为政治协商会议,反美帝反蒋党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都可以派代表参加。 收到毛主席的来信,沈铉儒很高兴,推翻独裁统治,使国家走上和平民主富强的道路,是他不屈不挠奋斗的目标。 现在,新中国的希望出现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已经提出了日程,他怎么能不兴奋呢? 他立即与李继深商量,表示积极应对。 在沈铉儒和李继生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了民主联合政府的呼吁,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新中国建设的序幕开始了。

国家制度的特色

但是,此时,出现了一个重大问题。 1946年蒋介石横暴内战,坚持独裁统治,英勇发言的民主党派和文化界人士不再立足国统区,迁往香港,不断在香港建立进步机构,使其成为中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地区。 到了1948年,也有很多精英留在香港,但是当时国内战争还没有平息,民主主义者回不来,共产主义者去不了,人聚不到一起,会议该怎么办呢?能否动员这些民主主义者,安全送到解放区,召开政协会议,制定建国纲领 谁能担负起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经过党中央的慎重考虑,不仅周恩来有很多统一的经验和组织才能,他还亲自指挥这场没有硝烟的重大战斗。 那么,周恩来如何把这些民主主义者安全转移到内陆地区呢? 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时,数百名民主主义者滞留香港,谁能安全转移到解放区? 为了保证民主主义者,周恩来首先考虑绕道。 他多方联系,民主主义者从香港乘船到英国,到苏联,最后到达哈尔滨解放区。 显然走这么长的路是不容易的,但这是现在最可能的办法。

国家制度的特色

为了民主主义者安全到达解放区,这条路线大致跨越北半球。 周恩来给在香港做统战工作的潘汉年发了秘密电报,让他和当时的香港监督商量,有人说想从英国借到东北解放区。 其中尤其提到李继生和沈钱儒这位香港德高望重的人物,可以说周恩来煞费苦心。 谁知道这位香港导演不愿接手烫金,他就搪塞过去,这是我无法决定的,得找英国政府商量,这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答。 转到英国的构想彻底崩溃了。 看着解放战争胜利,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迫在眉睫。 1948年9月11日,一艘叫做波尔塔瓦号的苏联货船停泊在香港维多利亚港,从货船上取下大豆猪毛、毛皮等来自中国东北的特产,购买西药和通信器材。 这艘货船似乎和普通商船没有什么区别,但在准备开船的时候,陆续上船的不仅是水手,还有长白胡须的老人,穿长袍戴瓜皮帽的上司,穿旧丝绸和布鞋的送货员。 不仔细看的话,会觉得他们是货物的买家或者是海员的家人吧。 但是谁可以想象这些人是为了在解放区筹划政治协商会议而进行的。 这个波尔塔瓦号船主叫钱光,是大连中华贸易公司的总经理,他又有一个身份是共产党的地下党员

国家制度的特色

钱光耀多次掩护生意,开展过高层统一工作。 这次,为了尽快把民主主义者护送到解放区,周恩来想到了他。 金光果然从1948年9月开始,他多次租借外国货船,在香港和东北之间来回奔波,把民主主义者带到解放区,谁也没有掉下来。 1948年9月底,第一位民主人士抵达哈尔滨。 周恩来立即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向东北局发电,向前往哈尔滨的民主主义者就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意见。 这份电报也是中央正式文件中首次使用共同纲领的名字。 当时首次来到哈尔滨的民主主义者有沈唐儒教蔡廷锴等,他们一致同意尽全力支持共同纲领的制定。 此时,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西柏坂,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已经几夜不见面了。 在周恩来的指示下,李维汉和他的小组热心写书,写了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的草案。 这就是共同纲领草案。 1948年10月27日,引人注目的草案首稿发表。 本稿分为总则政治、军事、土地改革、经济、财政、文化、教育、社会政策、少数民族华侨外交和简要序言,共十部分46条。 周恩来将此文件送交刘少奇、朱德、陆定一、胡乔木等中央主要领导人和党内着名作家,让他们发表意见。 与此同时,该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案。 我也被送到哈尔滨了

国家制度的特色

1948年11月,周恩来给东北局的电报,让各部门代表传阅交换意见,说每个部门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个草案究竟能得到大家的赞同与周恩来的预料相反,这个苦心制定的草案不一致。 例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当初考虑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后召开人民代表大会,设立民主联合政府。 民主主义者中,政府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政治协商会议是不是成为了临时的组织,有人怀疑的人民代表大会不需要召开。 另外,新政协也有人声称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可以临时举行。 中央政府对于这些分歧,周恩来会如何应对呢?周恩来很快将民主党派的意见总结到中国共产党中央。 经过周密的讨论,中国共产党中央在新政治协商会议上选举了人民政府等的意见后,感到立即赞同。 与此同时,在周恩来的指示下,一些民族感受到了党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政策,耐心地与他们交流、反复讨论,结果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终于就建国纲领达成一致。 据总结意见,周恩来又修改成了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案第二稿。 但是仅仅3个月后,这个慎重推敲的共同纲领案就不能使用了。

国家制度的特色

原本在起草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案的同时,解放战争还在激烈进行中,纲领的重点还是放在人民民主革命上。 但到了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人民民主革命即将胜利,以此为纲领的中心内容显然是不恰当的,因此重新起草已是必要的。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宣布国民党统治结束。 6月2日渡江战役全面胜利。 中共中央认为召开新政协的时期已经成熟,13天后,由23个部门134人组成的新政协筹备组,在北平设立毛主席担任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周恩来在副主任计划委员会设立了6个组,其中工作最重要的是第三组,他担任了共同纲领的重新提案。

国家制度的特色

在此之前,主持了制定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案的周恩来,本仁没有任第三组领导。 那么,新起草的共同纲领与以前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如果说起草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案时的指导方针重点是革命,那么这次新起草共同纲领的指导方针,重点是建设新的中国。 为了重视这份文件,这次作为第三组领导人周恩来,承担了自己制定共同纲领的责任。 当时,准备新中国的工作是千头万绪,同时解放战争还没有结束。 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协助毛主席处理战争,沉着起草共同纲领实在不容易。

国家制度的特色

据周恩来周边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起草共同纲领,周恩来6月下旬将自己关在中南海勤政殿一周,没有受到干扰。 我们不知道周恩来这一周是如何夜以继日地耕作的。 但是,从现在发现的原稿来看,从最初的大纲到最后的审阅,至少写了8篇原稿,其中心血十分注意。 这个建国纲领最初被称为新民主主义纲领,后来成为新民主主义共同纲领,也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共同纲领的前身。 出勤政殿后,周恩来先生相继召开了七次会议,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对共同纲领进行了反复讨论和修正。 并且,这个初步的写作完成了共同纲领,今后面临的是第一次考试。 1949年8月22日,该共同纲领草案被发送到毛主席手中。 这份对建设新中国有深远意义的文件,不仅毛主席反复修改,而且亲自校对促进印刷。 毛主席给秘书胡乔木做笔记,纲领一共印了三十份,希望今晚十点左右交给你。 主题必须是共同纲领。 备忘录最后也表明了对胡乔木的兴趣。 这样的笔记毛主席往返有三四个价格。 9月13日毛主席的最后修订完成后,他满意地看了手共纲,说这本书大体上很好,相信各方面都会赞成。

国家制度的特色0

1949年9月21日,油漆了新的中南海怀仁堂,各方面的代表们聚集在一起,怀着兴奋的心情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在第一次政协会议议题上,代表们讨论了许多关系到新中国未来和命运的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讨论和共同纲领。 在9月29日召开的新政协第7次会议上,周恩来先生代表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就共同纲领案进行了说明。 之后,他又花了约1小时,介绍了争论较多的重点项目和各地修订的结果。 这时,坐在代表席上的着名爱国实业家张元记一边听一边点头,他向共同纲领提出的两种意见已经被采纳。 另一项关于爱科学的补充意见未列入修正案。

国家制度的特色

因此周恩来特意派人去说明82岁的张元记是光绪年间的进士,曾经被光绪破格召唤过。 他感慨地说,当时他和皇帝的轶事是下跪的,现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意见的尊重感动了他。 下午4点左右,周恩来的报告结束,大会执行主席张乃器上台,询问三次代表们有什么意见。 1949年9月29日下午4时15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政协会议上全票通过。 这一刻,以共同纲领的签署为标志,600多位代表实现了百年来中国仁人志士勤奋建国的梦想。 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经历了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两个阶段。 中国人民终于建立了以人民为主人公的共和国。 这个共同纲领,是建国者对全体国民的严肃承诺。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