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重点_ 上海国资国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形成新动能新优势

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重点

上海国有企业涉及2400多万市民的日常生活:全市90%以上的天然气液化气供应、100%高速公路建设、80%以上的固废处理、75%左右的自来水供应、污水处理和公共交通、60%以上的防汛排水量等。 不久前,在与台风“利基马”作战的巨大考验中,上海国有企业发起了连续作战,不畏疲劳精神,坚守岗位,制定预防台预案,实行应急措施,充分保障了市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上海国有企业与共和国同行: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人民政府没收和接收官僚资本,转变为国营企业,重建上海经济基础——这是上海国有企业发端的七十年来,上海国资国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坚持服务,服务于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不断创新,上海的国资体系诞生了“中国第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上海国企从小经历了大、弱经历了强发展过程的企业性质从单一国营变为国有、国有控股、股份制、合资合作等不同形式。 在这70年的岁月里,一个又一个“中国第一”在上海国资体系诞生。

首先建立上海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在加强国有资产增值责任之前开展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率先建立国有资产监管基本框架的现代企业制度,率先探索加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党建设的新机制,形成国有企业“双向引进、交叉办公”的企业指导体制……

哪个企业的实践和探索,浓缩了时代发展历史的一个经验的积累和复制,引领着改革发展的思考。 上海国有企业改革创建“上海样品”,为全国提供了“上海经验”。 数据显示,去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营业收入3.52兆元,利润总额3438.93亿元,同比增长8.2%,增长1.4%,累计增长19.27兆元,同比增长6.2%。 目前,上海地方国有企业位居世界前10位的企业集团已经有6家,上海汽车集团、太保集团、绿地集团、浦发银行多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19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截止到去年年底,上海地方国有企业生产总值约占全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 GDP )的1/4,上缴税金实现了约占全市地方税1/3的营业收入、利润总值,累计资产总值排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首位。

面对外部环境复杂变化激烈的压力,上海国有企业突破难关,更加严峻。 今年上半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营业收入1.8兆元,比上年增长4.6%利润总额为1813.3亿3千万元,比上年增长10.5%税收总额为1817.5亿5千万元。 截至6月底,上海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20.3兆元,比上年增长9.5%,所有者权利为4兆4千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上海通过调整国有资产配置集中优势资源,支持国有企业向重点领域和重要行业投入,着重把握关键核心技术,促进新动能和新优势的形成。 去年,上海国资新增超过9000亿元,其中85%以上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四个领域。

分类监督、国资管理模式率先转变为“管资本”

上海一贯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推进上海市功能转型、产业演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取得了积极效应,在全国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国有企业以“勇敢领先天下”的精神和魄力,在全国首次开始了新的改革。 2013年底,市委、市政府发表了《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党十八大后响起了全国国资国企改革“第一枪”。

分类监督的实施,为上海国有企业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奠定了基础。 通过分类责任、分类许可、分类评价,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引导更好的服务国家和全市发展战略的分类监督使国有企业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企业根据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合理配置资源。 由于分类监督、企业措施,企业在领导和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改革动力更强,发展活力充分激励。 在分类监督的作用下,上海国资管理模式加快了“管理资本”的根本转变。

混合所有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在上海的探索实践中,混改不是“为混用而混用”,其背后是国资监督管理模式、企业经营机制和发展理念的深刻变化。 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吸引高质量资本,深化国有企业股票多样性,深化战略合作,切实改变机制,激活体制,有助于企业更敏感、更有效地应对市场竞争。 同时,上海国资国企积极推进开放市场化重组,完成申能集团和上海电缆研究所等17组28家企业的重组整合,市国资委直接监督企业调整为44家。

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是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组在全国组织开展的高层次、大规模的国企改革特别行动。 目前,上海有9家地方国有企业参与了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双百行动”,是全国最多的。 去年8月开始以来,上海市九家“双百企业”在已经记录的135项改革任务中,推进和完成改革任务的超过80%。 其中,9家“双百企业”所属各级子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有42家,引进非国有资本13.94亿元的多家“双百企业”探索实施职业经理人选拔,职业经理人已选拔32名。

新阶段,开始区域综合改革考试

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从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越开展世博会越面临好的要求,上海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新的关键阶段,开始区域综合改革考试。

最近召开了上海国有企业工作会议,要求以更大的使命担当强力推进上海国有企业改革的重新发展,以更现实的措施方式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创新突破,以更强的工作力切实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取得实效。 上海综合改革考试要牢牢把握战略功能定位,切实承担国有企业的使命,形成更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现代国有企业制度。 围绕“束缚”“活跃”,在依法规定的前提下,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运用市场化的思路、手段和机制激发企业内部的活力。 抓住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不断优化战略结构布局。 优势、潜力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努力成为“龙头企业”,资源配置集中在优秀企业、优势行业、功能战略产业以及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重要领域,贯彻“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先锋队伍,建设“五个中心”,成立“四大品牌”主力军

其中,坚持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上海国资国企一贯坚持党建和频率共振发展。 截至去年年底,市国资委系统为各级党组织14050人,约占全市党组织总数的1/7,其中党委1628人,党总支部887人,党支部(包括联合党支部) 11535人。 全系统共有党员19.58万人,约占全市党员总数的1/10,其中在职党员18.18万人,占党员总数92.84%的退休党员1.26万人,占党员总数的6.43%。

结合“不忘初心,铭记使命”主题教育,市国资委全面加强国企党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党的领导与公司管理的有机融合,实现党的领导体系化、制度化和具体化。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变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通过面谈、研讨会、创业沙龙、问卷调查、联合调查、集中调查等多种形式,多方面、全方位、独家地理解基层企业和广大干部员工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一些典型的案例和政策制度,帮助企业解决痛点、难点和拥堵问题。

作者:张晓鸣

图:赵立荣编辑:史博臻责任编辑:荣兵

*文汇垄断原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