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兵工企业_ 美国学哲学, 德国学弹道学, 看兵工之父俞大维的跨界人生

在柏林有两名中国留学生是中国最有前途的读书种类,一名是陈寅恪,另一名是俞大维。 ——傅斯年

中国的兵工企业

中国的兵工企业

相比之下,俞大维在当时和现在国籍似乎无名,为什么傅年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

俞大维和陈寅恪是表兄,比陈寅恪小七岁,俞大维的母亲是曾国藩的孙女,俞大维从小就接受法庭训练,学习《公羊传》等古代经典。 1918年去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哲学,仅仅三年就取得了博士学位,吴米说:“哈佛的中国学生,读书最多的人,推荐陈君寅恪和表哥俞君大维。” 迄今为止,俞大维应该已经是比较牛的学者,至少现在国内哈佛毕业的教授也不多,但他还有更多的牛的地方。

中国的兵工企业

哈佛大学毕业后,与陈寅恪一起转战德国,在柏林大学学习,研究方向曾转向文史,但后来见到傅斯年,自己认为决不能超过傅斯年,放弃文史,专攻数理逻辑专业,研究兴趣转向弹道研究。 1925年爱因斯坦编辑的数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探讨数学逻辑问题”的论文,成为该杂志上发行的第一个中国人。 然后,第二个是华罗庚。

中国的兵工企业

1928年以后,俞大维丢下笔从戎马投身中国军事工业。 其中有趣的事情接连发生,1930年,民国政府派出俞大维到德国,当时的预算只能购买12门大炮,俞大维用12门大炮的钱购买了15门大炮,其中有多少交易,谁也不知道,他只是淡淡地说“送了”。 1933年获得陆军中将军衔,抗战爆发后,积极指导中国兵工企业生产,为抗战提供强大武器装备支持,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有中国“兵工之父”称号。

1949年以后,俞大维去台湾担任“国防部长”的10年间,1993年去世,享年96岁。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