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家庭补养老家庭补贴_ 北京西城提供特色养老服务 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

西城特色养老服务使老年人享受幸福

街道养老中心实现全覆盖

优化养老基础设施体系,提升老年人服务水平,完善老年人服务政策...自2017年11月以来,西城区借民政部和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创建第二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项目之机,创建了具有西城特色的特殊养老服务模式,营造了尊重、孝顺、关爱老年人的良好氛围,使辖区内老年人有安全感、学习感和享受感。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已达近100家。

进入白芝坊街南城西街92号医院。这个老年护理中心是由老煤厂改建而成的,占地近3000平方米,有68个床位。设有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阳光厅和后花园。房间配有智能电动升降护理床、净化直饮水和老化家具设施。「我们可以在家中享受各种老人服务“看着新建的养老中心,居民赵叔叔感到特别高兴北京青年报记者

了解到,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西城区近年来不断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将腾出的空间作为养老服务设施,为周围、附近和床边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据统计,西城区养老服务机构近百种,其中社区养老服务站45个,养老服务机构46个,老年床位4857张。28个街道养老中心全面覆盖,不仅实现了在一条街道上至少建设一个养老中心的目标,还实现了从一个养老中心辐射1平方公里的目标。

与此同时,西城区也加大了老年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改革力度。老年人口受到各种类别的充分保护,服务供应不断增加。该地区的老年人护理中心和服务站全面实施了针对残疾老年人的放射家庭护理服务。残疾人居家养老、独居老人巡访、三无老人用餐等老年服务不断丰富。残疾人护理、食品援助和社会工作者等专业养老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各地卫生保健合作领域不断扩大。这使老年人能够有自己的需求和服务选择,并积极构建了与核心城市地区相匹配和协调的公共养老金服务体系。

率先实施老年人综合津贴制度。在养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西城区养老服务政策也在不断丰富。西城区民政局相关官员表示,西城区已从加强顶层设计入手,实施分类安保,发展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先后制定了《西城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发展规划》、《西城区老年服务设施专项规划》、《西城区老年服务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 -2020)》等一系列保障政策

此外,西城区养老服务逐步实现了从“填补空缺”到“适度惠及全民”和从“覆盖底层”到“公共服务”的发展。它已经认识到养老服务覆盖了整个老年周期,并允许老年人有自己的收入和选择。特别是率先试点实施老年人综合补贴制度,优化残疾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为低收入、低收入和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提供服务补贴,优化和完善残疾人和残疾老年人护理补贴,重点加强对重度残疾人和残疾老年人的援助,提高老年补贴标准。

为了防止老年人迷路,西城区还启动了夜班补贴,鼓励社区老年服务站为迷路的老年人提供夜班服务和帮助。据报道,根据新实施的《西城区社区养老服务站运行支持办法》,社区养老服务站每年可获得高达6万元的基本运行补贴。除夜班补贴外,配套措施还包括服务流补贴、护理流补贴、连锁经营补贴、考核奖励补贴等。

"夜班补贴要求每天晚上7: 00到第二天早上7: 00有专人值班。夜班补贴标准为一名值班人员每年3万元,每个站最高补贴不超过3人。西城区负责老年人护理的民政局表示,选择夜班后,老年人护理岗位将转变为“24小时岗位”,不仅可以为走失的老年人提供帮助,还可以为社区中的老年人提供夜班服务,及时响应老年人的夜间呼叫,解决老年人偶尔的需求。

“高级顾问”关注老年人的需求

“他们想要什么、期望什么、担心什么和需要什么”,这是提高老年护理服务质量的出发点。为此,西城区民政局不断提高老年人护理质量,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的“迫切需求”。

如何办理北京通养老助残卡?拿到卡后,我可以免费乘坐哪些公共汽车?8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享受什么样的补贴?面对上述问题,许多老年人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今年8月,西城区民政局与北京市高级志愿者协会联合举办了“西城区高级辅导员培训动员大会”,对该地区15条街道的600多名社会工作者和高级专业人员进行了培训和评估。今年11月后,西城区第一批近600名“养老顾问”将持证上岗,通过电话、面授、家访等方式解决西城区老年人问题,成为西城区首个专业养老服务岗位。未来,西城区将有1000多名“老年顾问”覆盖所有15条街道。来自

北青新闻的记者了解到,西城区也建立了养老服务名单的动态更新发布系统,覆盖医疗护理结合、文化娱乐、志愿服务等领域的41项服务。各成员单位积极履行职责,定期向社会公布服务项目;建立养老服务公开征集机制,打开养老服务大门,及时发现“创意”服务,不断丰富养老服务清单。此外,通过建立老年人服务评估机制,对所服务的老年人群体进行动态跟踪,督促服务提供者制定个性化的老年人服务计划,建立“一家一策”、“一人一案”的服务档案。

90%的老年人住在家里,6%住在社区,4%住在机构。这种被称为“9064”的模式概括了西城区老年人护理的现状西城区民政局养老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西城区养老服务模式中,由家庭病床、社区养老服务中继站和区域性养老综合服务机构共同建立服务网络,使西城区的老年人能够享受到适合自己的优质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床”为了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对于许多残疾和半残疾老年人来说,居家养老床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区域然而,上上下下是不方便的,对许多老年人来说,起床和翻身来利用它是困难的。从今年5月开始,西城区“家庭养老床”试点项目在月坛街5个社区的60户家庭启动。

近日,《北青日报》的一名记者跟随负责月坛街“养老床位入户”试点工作的刘建兵,来到江阿姨家。江大妈,80多岁,严重残疾,卧床不起十多年。常年卧床休息使已经阳痿的老人的腰腿更加僵硬。像普通人一样降低腰围对老人来说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随着第一批“老人院搬入家中”的体验,江大妈的家配备了升降老人院和棕色“帮助沙发”北青报记者看到沙发厚度超过40厘米,表面柔软。当用手按压时,它非常有弹性。在江大妈的“操纵”下,下端的“踏板”慢慢升起,让老人的小腿抬起来

刘建兵说,帮助沙发的原理类似于老年人使用的升降床,它将机械能转化为外力,帮助残疾人和半残疾人移动。江大妈

说,自从家里有了高科技的床和沙发,她的褥疮就消失了,皮肤也越来越好了。她不再需要担心“过度劳累”造成的皮肤损伤除了舒适的床外,经常失眠的江大妈也经历了两个多月的“酣睡”。按下按钮,卧室顶部前灯的亮度由强变弱,颜色由白变橙。“我家是一栋老房子,光线不好,一旦关灯,天就黑了,我害怕整夜敲打和触摸它。”江大妈说,既然智能灯亮了,不仅卧室亮了,每天睡觉的时候,你也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暖色灯。

智能平台帮助社区护理站提供服务

2年5月,018年,西长安街六步口社区护理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日间护理、心理安慰、健康理疗、餐浴辅助、电脑培训、棋牌娱乐等服务其中,“互联网加”智能养老平台是养老站的亮点之一

据介绍,该智能养老平台标志着辖区内960多栋建筑和平房庭院的位置,构建了养老服务“一张图”。在此基础上,快递站建立了老年人服务档案,并为老年人提供定制的服务包。住在Xi安福胡同的朱大妈现在处于半残疾状态。社区护理站为老年人定制了一套夏季服务包,其中包括每周一次定期洗澡援助、每月两次定期按摩、偶尔为老年人提供自我护理指导等。,并每月与老人及其子女沟通,以确认服务包的内容。准确的服务解决了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套餐服务也减轻了儿童寻找各种养老服务的负担。

为了确保特殊群体老年人的家庭安全,今年3月,社区老年人服务站启动了一个老年人家庭安全远程服务项目。它为30名独居老人安装了家庭安全物联网报警器。在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漏等紧急情况时,可以发出警报,以便老年人能够逃离现场,首先远离危险。同时,报警信息被发送给老人的子女或亲属以及其他紧急联系人,以便他们能够首先获得有关老人在家安全的信息,并酌情帮助老人在家。

迄今为止,智能养老平台已经收集了辖区内5620名老年人的基本数据,通过远程智能医疗设备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了4000多次健康检查服务,收到了43次燃气泄漏、火灾和紧急求助信息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为153名老年人定制了个性化服务包。对话

建设综合“无墙敬老院”对话

对话者:西城区民政局局长张定

北京:西城区养老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

张定:西城区作为首都的功能核心区,是国家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的核心承载区,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区域。该区面积50.7平方公里,有15条街道和259个社区,是第一个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地区。到目前为止,西城区已登记的老年人有41万人,占登记总人口的近30%。其中,87,000人超过80岁,在人口老龄化方面居全市第三位。由于老龄化、空巢、残疾等突出特点,西城区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对全区老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北京日报》:西城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张定:我们努力突破首都核心地区养老服务的瓶颈。弥补短板,适度惠及大众,提高质量和效率,构建完善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公共服务体系,有效提高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巩固居家养老服务在区域养老模式中的核心地位,稳步推进区域养老服务体系框架。 初步实现养老服务人口的准确定位及时发现服务需求、丰富的服务项目分类、规范规范的服务供给、服务团队品牌链、多元化的服务资源、便捷的服务选择、积极前瞻性的服务响应,探索形成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积极老龄化步伐的新型资本养老服务模式。

《北京日报》: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好的经验或做法?

张定:中央和地方一体化的“无栅栏疗养院”模式是一个良好的做法。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养老服务资源的效益,我们以中央国家机关集中的月坛街为试点。按照“激活现有资源、遵循市场规律、有序配置服务”的方法,挖掘驻地机构资源,着力构建“以文化养老为核心、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日托、邻里互助养老为支撑、机构养老为补充、政策保障为支撑”的“中央-地方一体化”特色养老服务模式“无墙敬老院”养老服务站主要提供居家服务,辅之以日间护理服务,并为该地区老年人提供生活护理、老年餐桌、送餐、精神安慰、外出陪伴、康复健身等“菜单式”养老服务项目。

《北京日报》:未来在养老服务方面还会采取哪些新措施?

张定:我们将以全国家庭和社区护理服务改革试点为起点,推进改革试点项目的有效实施,进一步推进护理服务供给方面的改革,努力在各项工作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不久前,西城区成立了养老行业协会,有养老服务企业、养老服务机构、医疗支持单位、餐饮支持单位和家政服务单位等76个会员单位。我们希望通过协会建立行业自律和自主的平台,促进老年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协会成立后,政府将委托建立养老服务标准,包括养老巡诊、老年餐桌、临终关怀等方面。例如,当拜访独居空巢老人时,服务提供者是否应该提供购物、医疗和陪伴等其他服务。老年人餐桌的大小如何与周围的人口相对应,什么样的老年食物能让老年人更容易吃?本期

/本报记者李天吉

记者刘晨

声明,转载本文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如果源标签有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使用所有权证书联系我们的网站。我们将及时更正和删除它们。谢谢你资料来源:北京青年报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