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进入空间_ 北斗产业成熟化,铺垫千亿市场空间

据科技媒体报道,到2020年底,中国北斗全球系统将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据初步统计,今年北斗应用产业规模将超过3400亿元至3500亿元,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保持20%左右的年增长率。

中国在20世纪末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北斗一号系统于2000年底完成,为中国提供服务;北斗二号系统将于2012年底完成,为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北斗全球系统将于2020年左右建成,为世界提供服务。

市场进入空间

北斗系统的自主性和稳定性不断增强,用户终端和增强系统等中国导航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也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北斗导航产业链,主要分为五个关键环节:1 .卫星制造;2.卫星发射;3.地面设备;4.卫星导航应用;5.下游市场

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分别由第五航天学会和第一航天学会垄断;地面设备也由国家投资和部署。目前,外部北斗卫星产业链主要集中在导航应用终端和系统集成与运营上。从全球卫星产业链的收入结构来看,根据SIA报告,卫星应用产业占产业链总产值的90%以上。

芯片、模块、终端、解决方案和操作平台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并已应用于许多下游领域,如测绘、农业、林业、渔业、交通等。基础/天基增强系统和支持北斗的加速定位服务平台不仅改善了北斗用户的定位服务体验,还为相关集成商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和更低的成本解决方案,允许高精度服务渗透到更多关键和新兴行业。

市场进入空间

上游:卫星制造和发射网络是卫星导航产业的基础

北斗的上游产业链主要包括卫星制造、卫星发射以及旨在提高定位精度的地面和卫星增强系统

中国卫星产业处于相对早期的发展阶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卫星数量和结构存在一定差距。就数量而言,运营和发射的数量约为美国的40%。从结构上看,通信卫星和遥感卫星是差距最大的两个领域。

,作为占卫星产业产值最大比例的卫星应用产业,正在加速发展。北斗和天童等典型卫星系统的下游应用正在不断扩展,并开始与其他基础技术融合,开辟了汽车联网和智能城市等新的应用领域。

卫星制造的商业模式相对清晰,即客户购买卫星,卫星制造企业使用客户预付款进行卫星开发。

2014年新伟集团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智能通信测试卫星。此后,私营企业(或合资企业)走上了卫星开发的道路。合资企业通过股东的技术股份获得开发卫星的能力。经过多年的积累,私营企业在2018年实现了爆炸性增长,无论是从它们制造的卫星数量还是从它们的收入来看。

市场进入空间

中游:基础组件是北斗系统自主可控的关键

北斗产业的中游主要包括基本组件和北斗终端作为北斗自主控制最关键的部分,基本部件主要由基带芯片、射频芯片、板卡、天线等组成。

国内芯片制造商在国防、高精度测量、特殊行业应用等专业应用领域有很大机会。终端价格相对较高,对芯片价格不敏感。市场正式启动后,制造商将有一个稳定的销量和价格增长的良好盈利局面。

北斗导航芯片市场的主要制造商包括:中海达、北斗七星、华力创通、海格通信、托普微电子、航天电子、航天之星等

终端、解决方案和运维服务提供许多行业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和运维服务:北斗导航行业整合是大势所趋,许多企业覆盖产业链中的许多环节

北斗终端:北斗终端产品毛利率高,行业应用空间大,将是北斗未来应用的重点目前,大众化和强思维相结合的北斗移动互联网终端已经应用于车辆导航、公安、电力、金融、土地和城市管理等几十个行业领域。南方测绘和中海达的终端产品广泛应用于测绘领域。海格通信的北斗终端用于导航、应急指挥、卫星通信等

产业链的中游产值最大,而下游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上游产值占总产值的11.27%,基础组件、基础软件和基础数据的产值分别占4.17%、2%和5.1%。中游产值占总产值的51.92%,其中终端集成环节占36.79%,系统集成环节占15.13%。下游经营服务产值增长到总产值的36.81%,产业链各环节增长最快

市场进入空间

下游终端、解决方案以及操作和维护服务提供了众多行业应用

北斗系统集成运营服务是指提供卫星定位系统平台作为与北斗地面段和空间段的接口,有针对性地集成各种软硬件平台,为终端用户服务,收取服务费形成收入的模式。运营服务具有先发优势。率先进入该领域并正常运营的企业将在未来占据北斗导航产业的制高点

此外,虽然北斗运营资质的管理需要保密,但最重要的功能是维护北斗运营市场的有序竞争。每个申请资格的运营商都有明确的区域或行业定位。预计运营市场将分为不同的运营商。具有北斗运营资质的企业和大规模用户将获得稳定的收入。具有此资格的国内公司包括海格通信、北斗通信、振鑫科技和华力创通

目前,中国卫星导航定位服务产业链的产值仍主要集中在中游,但产值重心已呈现向下游转移的趋势,表明该产业继续向稳定发展阶段过渡。

家北斗行业制造商在安全、公安、交通等应用领域推出了高精度要求和自主可控要求的综合布局从长远来看,万物互联将提高北斗作为自主可控的PNT高精度信息库的地位。

市场进入空间

北斗系统目前已稳定应用于国防和军事市场,工业应用和民用市场的快速发展正在逼近。据中国工业信息网预测,到2020年,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2443亿元,其中工业应用市场预计将达到22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7.8%和27.3%。

中国北斗目前正处于“从军事到民用,从内到外”的最佳节点。参照全球定位系统在美国的爆发路线,在政策的推动下,行业/民间市场的不断渗透和海外市场的不断发展将为北斗带来一次跨越式的“拐点爆发”。

精准农业作为高精度应用市场最重要的细分,也在政策红利下逐步实施。

高精度应用是行业市场发展的支撑点通过比较国外高精度应用市场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整体应用市场中的比重(国外约15%),可以发现国内高精度应用市场的比重远远低于国外。中国高精度应用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并朝着普及和广泛应用的方向突破。

汽车网络的发展基于卫星导航和定位。北斗导航定位终端为车主提供LBS、道路救援、导航、定位等服务。随着用户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汽车网络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必将给汽车导航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北斗+”帮助民用市场,仅在两个细分市场创造十亿价值在当前的民用市场中,虽然市场仍然以智能手机和车载终端为主,但随着北斗系统的不断成熟,以共享自行车为例的新市场在北斗辅助定位的作用下快速增长,从而更加明显地增加了对定位服务的需求

市场进入空间

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披露的卫星发射记录,可以看出北斗建设周期正在迅速缩短。不包括系统的后续优化时间,第一个项目需要7年,第二个项目需要5年,第三个项目从开工到竣工预计只需要3年。导航卫星正进入密集发射期,2018年将是北斗系统建设的第一年。北斗全球网络的快速布局预计将加快北斗的商业化,整个北斗产业链将全面加速。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