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大发布会_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2019中国文化产业系列指数”

< p > 原标题:“2019中国文化产业系列指数会议”在北京举行

2年12月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和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主办的“2019中国文化产业系列指数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回顾十年之初,共同建设文化创新之旅”。来自文化产业部门、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新闻媒体的100多名嘉宾出席了会议。记者招待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前助理校长、新闻学院教授倪宁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顾涛讲话

2-019年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成立十周年,中国各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第十次发布,中国文化消费指数第七次发布通过对国家相关统计数据和市场调研数据的综合分析,这两个指标客观反映了我国各省市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发展的总体情况、主要特点和未来趋势,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文化产业政策具有参考意义。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执行主任曾范文解释了今年的指数结果。

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由产业生产率、影响力和驱动力三个子指数组成:生产率指数是从投资的角度评价文化产业的人才、资本等因素和文化资源禀赋;影响指数从产出的角度评价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驱动力指标是从外部环境的角度来评价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创新环境。

从综合指数来看,北京仍然是第一位具有文化产业影响力和驱动力的城市。浙江在文化产业的生产力、影响力和驱动力方面表现均衡,再次位居第二。重庆的驱动力和生产率不断提高,再次进入前十名。

北京人大发布会

2年010-2013年各省市文化产业变异系数明显下降,2014-2019年略有波动,基本稳定。这表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平衡趋于稳定,但仍有改善的空间。随着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和东部地区文化产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更加均衡。

从发布的2019年中国文化消费指数来看,中国文化消费综合指数略低于去年。文化消费环境指数逐年上升。文化消费能力在过去五年里停滞不前。今年的文化消费能力指数甚至有所下降。

北京人大发布会

从区域角度来看,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仍然比较明显,但环境和满意度趋于平衡,发展不足的问题仍然是文化消费的主要矛盾

从城乡角度来看,过去七年的数据显示,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差异仍然明显,但今年城乡差距在去年扩大的情况下有所缩小。

不同性别的文化消费综合指数基本相同。两者在文化消费环境、能力和满意度指数上差异不大。男性文化消费意愿高于女性,而消费水平指数高于男性。

在不同年龄组中,26-40岁的居民仍然是文化消费的主力军,文化消费环境和满意度指数最高。17岁以下居民的文化消费意愿指数最高。66岁以上的居民花在文化上的时间最长。

不同学历人群的文化消费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群的文化消费指数明显优于其他学历人群,尤其是文化消费意愿和能力指数。

项数据显示,2019年12种文化产品的消费量为

以上

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五种文化产品或服务是:电视广播、电影、在线文化活动、书籍/报纸/期刊以及文化娱乐活动与去年相比,电影的受欢迎程度有所提高,超过了在线文化活动。

在选择国内或国外文化产品时,国内产品在四类文化产品中更受欢迎:电影、文化旅游、动画和游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产动画首次比日本动画更受欢迎。

调查数据显示,消费支出最大的五种文化产品或服务是文化旅游、游戏、在线文化活动、电影和戏剧表演。市场增长空间最大的五种文化产品或服务是:网络文化活动、游戏、文化旅游、电影和文化娱乐活动

主旨发言中,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北京市文化促进中心主任宋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系创新项目首席专家齐淑玉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合作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齐永峰教授、范玉刚教授、 中央党校文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系教授金蒲元教授发表演讲,深入探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密切关注文学创作领域的热点话题,重点关注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的整合与发展。今年,会议首次增加了一个分论坛,主题分别是文化科技、文化金融和文化旅游。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张兀术、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所所长魏鞠鹏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所所长张辉教授分别作为三大论坛主持人,与与会者讨论科技促进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资本机遇、文化旅游产业链优化升级等议题。

(编辑:李冯、曹坤)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