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政策_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制造业竞争力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从世界上一个农业大国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大国。例如,2010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开始超过美国,到2018年达到4.58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4%。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工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类别的国家,包括41个主要类别、191个中间类别和525个次要类别。

首先,以高度开放的研发为重点,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结合点和突破口。要进入通过开放促进改革转型的新阶段,弥补生产性服务业的不足,关键在于进一步开放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消除环境保护、技术和知识产权等隐性壁垒。打破研发、金融、物流等领域的市场垄断和行政垄断,大幅减少项目预审批和资质认定;鼓励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参与应用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改革,支持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联合设立应用技术研发机构。;深化科技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转让奖励制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加快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积累。

第二,在高度开放中加快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融合。在数字经济引领产业转型的大趋势下,智能制造代表了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经济结构优化的趋势,成为全球技术创新和制造业竞争的焦点。依托中国5G等技术优势和制造规模优势,加快制造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不仅是中国振兴实体经济的重大任务,也是抢占全球制造业制高点,走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关键举措。这就要求加强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尽快形成统一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充分利用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工具,加大对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改造的支持力度;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为导向,构建制造业云协作平台、大数据处理平台等标准化公共服务产品,进一步降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本;加快电信市场开放,充分利用公私伙伴关系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5G基础设施投资和改造;数据产权和数据交易、使用和管理的制度化

在高层次开放中再次推动市场化改革,使市场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实现制造业的服务型和智能化转型,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关键在于创造开放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大环境。这需要促进产业政策从差异化和选择性转向普遍性和功能性。消除服务业和制造业在税收、金融、科技和要素价格方面的政策差异,降低整合成本;加强对各项经济政策的公平竞争审查,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有利于激励创业、确保企业家守法创新的法律环境。进一步打破区域壁垒,以粤港澳、长三角和京津冀为重点,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