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银行无还本续贷_宁波33家银行机构开展无还本续贷业务 业务余额137.3亿

作为一个民营经济非常活跃的城市,宁波有超过90万家民营企业,创造了63%的国内生产总值、69%的出口和85%的就业。可以说,民营经济是宁波经济发展的“源泉”,是银行和保险机构服务的重中之重。

如何通过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帮助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宁波银监局的工作重点。在6月27日举行的第221届银行业与保险业例行记者会上,宁波市银监局局长、党委书记蔡指出,宁波市33家银行业机构开展了非本金还贷和贷款展期业务,贷款展期业务余额137.3亿元,惠及6666户根据

数据,截至5月底,宁波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为7188.82亿元,比年初增加302.3亿元,惠及32.54万名民营市场主体。民营企业贷款比例保持在48%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其中,在小微企业服务方面,截至5月底,全市贷款余额6429.18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客户23.55万人。全市25家法人机构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30.83亿元,比年初增长5.72%。面向小型和微型企业客户的贷款数量为149,700笔,比年初增加了6,600笔。蔡,,

,指出一些银行和保险机构在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顾虑和不足,成为政策执行的“拦路虎”作为回应,宁波银监局实施了“三管齐下”的措施,即“外部监管和评估、内部银行业务和薪酬分享”,引导机构削减内部开支,打破壁垒,敢于支持私营经济加强监管和外部评估指导,建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评估和评估方法,将评估和评估结果与市场准入、现场检查、监管评级等监管手段联系起来,引导机构通过差异化措施回归源头,通过“奖优限劣”更好地为民营小微实体经济服务;加强机构内部指导,详细落实尽职调查豁免机制。目前,70%以上的银行机构建立了小微企业尽职调查豁免机制,共有1600多名豁免人员,豁免金额32亿元。同时,引导保险机构进一步发挥风险共担和信用增级支持作用,扩大小额贷款担保保险业务规模和覆盖面,鼓励银保合作,开展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融资。

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宁波银行和保险机构不断推出具有宁波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蔡表示,目前,该行的专利权、商标权、排污权质押贷款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余额已超过1800亿元。同时,政府和银行应加强联系,利用政府信息增加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信任和贷款。以银税互动平台为例,企业可以通过税务机关的诚信纳税信息获得更快、更优惠的贷款支持。目前,我行辖内银税合作贷款余额已达42.9亿元,其中信贷贷款38.2亿元,占89%。截至5月底,宁波银行业信贷余额占企业贷款总额的14%,同比增长0.64个百分点。

在解决转贷问题上创新了“五种续贷方式”,即不还本续贷、额度流转、临时额度、展期和保险转贷,并推出了30多种创新的续贷产品。同时,监管机构建立更新支持“白名单”,提前满足需求,提高企业更新的满意度和覆盖面。截至5月底,宁波市已有33家银行开展了不还本付息,余额137.3亿元,6666户下一步,将督促银行机构建立贷款展期支持“白名单”,积极提前一个月满足需求,提高企业贷款展期满意度和覆盖面,努力实现宁波市符合条件的银行机构和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不还本不贷全覆盖。

在解决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上,银行和保险机构采取了流程创新,减少了时间、环节和材料,降低了内部运营成本,让老百姓受益。在收费管理方面,突出了强监督、严监督的要求,通过信访、监督检查、企业调查等多种方式,严肃查处违规行为。今年一季度,辖内大银行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67%,明显低于各类贷款平均利率,公司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6.16%

此外,近年来,宁波银行业和保险业积极参与改革,推进金融服务“一次最多跑”改革和宁波国家保险创新试验区建设。由此产生的“大数据+”和“保险+”金融服务也成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技术和金融以及“大数据+”寻求解决方案。在改革的推动下,“排长队”现象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辖区内65%的金融服务项目已经实现了“最多运行一次”的目标。主要机构平均减少了12个项目的运行次数,减少了5.8天的处理时间,减少了3.6份商业资料。蔡表示,下一步将是推动金融服务向信贷融资“最多一次”延伸,让更多的人和企业受益。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