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剧大全_坚守62年的扁担剧团,告别窘境再现芳华

——1——“扁担剧团又把戏剧送到农村去了!”6月4日,福建省浦城县双通村的男女老少早早吃完晚饭,把凳子搬到村口的广场上,耐心等待演出开始。原来,当晚浦城县甘州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将在这里开展“新时代、新征程”19精神演讲艺术之旅。(右)左图为20世纪50年代扁担剧团的演出。——2——“我小时候,这个“扁担剧团”经常带着戏剧箱在村里演出,但村里的孩子们喜出望外,早早地就搬了凳子坐在舞台前面。“在观看演出时,老人告诉记者,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更高了,交通条件也更好了。剧团的人不再需要把戏箱放在杆子上,而是开着手推车,带着舞台为他们表演。——3——“新时代、新旅程”第19届精神演讲艺术巡回展是中央为宣传党的十大精神而特别安排的艺术节目。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惠民政策和老解放区的发展,通过戏曲、歌舞、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送到农村、企业、学校、社区和基层群众的心里去。据了解,浦城县赣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原名浦城县赣剧剧团,经省文化局批准于1956年10月正式成立。它在成立之初,就制定了“坚持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工作方针在那些交通不便、资金匮乏的日子里,剧团把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组织成歌剧片段。演员们带着他们自己的床上用品,把它们带到了乡下。他们深入田野和房屋,为大众提供精神食粮。哪里有村庄,哪里就有表演。哪里有人群,就去哪里。扛扁担的“扁担剧团”很受当地人的欢迎。人们无论在哪里玩耍都会移动凳子。《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光明日报》、《福建画报》、《闽北日报》等各级媒体纷纷报道该剧团的事迹,成为各级文艺机构学习的榜样。——6——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娱乐活动逐渐丰富起来。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这个“扁担剧团”逐渐陷入困境。国家二等演员叶弘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剧团,当时戏剧是最受欢迎的。40年来,她见证了剧团的辉煌和衰落。——7——戏剧开始衰落后,剧团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将老区的红色故事和福建古琴、剪纸等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歌舞戏剧的排练中,用戏曲曲调表现代词,在改革创新中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今,该剧团的表演方式不仅包括传统的赣剧,还包括歌舞、表演演唱、朗诵、快板等。

赣剧大全

"剧团是一个公益机构。它的功能是为社会和普通百姓服务,提供更健康、更精致的精神食粮,传递积极的社会能量。该中心主任甘月华说,为了把好的戏剧带给人民,发扬赣剧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传达国家的思想、方针和政策,反映老解放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剧团每年都为人民排练一次反映时代主题的文艺晚会。

赣剧大全

新时代开始新旅程。浦城县干居艺术传承发展中心作为全县唯一的专业文艺机构,正以干居艺术传承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人才和设备的专业优势。虽然这个剧团只有60多名演员,但它将聚集许多来自江西和其他地方的青年才俊。许多年轻演员曾在中央戏剧学院等院校学习,他们的表演艺术成就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一致认可。——10——剧团在演出内容、人才培养、与时俱进、贴近群众、服务市场等方面努力工作,即将告别困境。特别是,注射一群年轻的血液将带来一个新的青春面貌。

赣剧大全

在农村演出时,演员们平时都很投入,训练有素。这群年轻的演员更加自我强调,他们理解为什么在舞台上一分钟和台下十年的工作是成功的。图为叶弘老师精心指导年轻演员,巩固基本功。如今,这些年轻演员去的地方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生活,也给老人和孩子带来了欢笑。通过每年50多场惠民演出,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军营、景点、敬老院等开展群众性文化“六进”活动,向南浦传播文艺种子。——13——传递火炬60多年后,“扁担剧团”现在又肩负起新时代一群年轻人的重担,谱写新的“扁担精神”黄洁敏,邱春静,刘止庸,图文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