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勇_嘿,快看过来!霍勇又获奖了,这次的奖可不一般

霍勇

霍勇再次获胜就在上星期一

这一次获奖,被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授予“最具影响力药物临床研究带头人”称号

事实上,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PPCC)全国委员会委员和国内外著名心血管专家,从事医生工作36年的霍勇获得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奖项。因此,当谈到获奖时,我已经很平静和镇定了。但这一次,霍勇恢复了他久违的兴奋。

寻找中国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高发的预防方法

医疗创新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短板

以毒品为例。目前,在中国近170,000种批准的药物中,超过95%是仿制药,不到5%是创新药物大而不强是中国制药企业面临的集体尴尬。

医疗器械创新短板也需要补充目前,中国高端医疗器械仍以进口为主,这也是中国患者医疗费用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霍勇

”和提高我国医疗创新水平和能力,特别是在源头上,要特别重视临床医生的主导作用。因为只有医生最清楚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病人的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以及将来如何深入解决病人的需求问题。“在霍勇看来,临床医生对医疗创新的参与和引领是我国实现医疗资源创新的关键

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临床医生参与医疗创新研究的程度不高。一方面,这是因为临床医生没有足够的意识来参与创新研究。另一方面,这是因为在现有的体制和机制下,我国医生参与医疗创新研究的时间有限。

霍勇参与并领导了对H型高血压的识别和治疗的研究,这是我国医生参与创新研究的一个有价值的模式。

是一项持续了20多年的研究,也是霍勇数十年临床研究的里程碑式成就目前,这项研究成果的产出,除了已经上市的国家一级新药依那普利叶酸片和检测试剂盒外,还有一种新药氨氯地平叶酸片即将上市。

使霍勇为研究成果成功转化的社会意义而自豪。这也是霍勇作为临床研究的领导者获得该奖项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的研究阐明并证实了中国脑卒中的高发病率,因为中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不仅有高血压,而且还有同型半胱氨酸,这是中国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高发病率的最大帮凶。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仅找到了卒中高发病率的原因,而且还找到了预防卒中高发病率的解决方案,即在高血压患者服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中添加叶酸。这一科学规律的发现对国内外脑卒中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霍勇自豪地告诉记者

“以病人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变,是当前中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理念这一战略的重要保证是突出疾病的预防。霍勇的骄傲源于他的团队的研究成果,该成果强调了疾病预防的作用和方法。

一个意想不到的发现带来了重要的科学启示

事实上,当20多年前进行上述研究时,霍勇在学术界最著名的成就是进行心脏支架手术当时,他被誉为中国实施最多心脏支架手术的心脏病专家。

,但手术只是一种治疗手段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术,霍勇开始思考更繁忙的工作:如何加强一级预防以降低临床患者的发病率?

事实上,中风是一种脑血管疾病作为一名心脏病专家,霍勇为什么关注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一是高血压是中风的重要原因,也是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中国林州市(原河南省林县)疾控中心支持的食管癌研究给霍勇带来了重要启示。

位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的林州市。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它是中国食管癌的高发区。在研究开展之前,研究小组认为林州市食管癌的高发病率与该地区居民普遍缺乏维生素有关。然而,这项研究始于1991年,历时6年,未能证实研究小组的假设。相反,人们意外地发现,补充包括叶酸在内的B族维生素(也称为维生素B9)可以显著降低居民中风的发病率。

”这项研究表明,中国脑卒中的高发病率与维生素B缺乏有关“有了这样的研究启示,霍勇在1993年至1994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访问哈佛医学院期间,开始与他的伙伴一起设计一项关于中风和维生素缺乏高发病率的流行病学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始于1995年,历时6.2年。它位于中国安庆市,有40,000多名参与者。研究结果最终发现,高血压或高半胱氨酸血症患者中风的风险更高,而同时存在这两种因素的患者中风的风险更高。然而,我国3亿多高血压患者中有70%~80%患有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血管疾病和中风风险增加的标志。”叶酸缺乏是高半胱氨酸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证实叶酸缺乏是导致中国卒中高发病率的重要诱因后,我们继续进行的CSPPT研究进一步证实,为高血压患者补充叶酸可以降低21%的卒中发病率这是我们在解释了我国卒中高发病率的原因后发现的通过服用叶酸来预防卒中高发病率的方法。”霍勇告诉记者,相关研究发表在《柳叶刀》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在学术界引起轰动

和这两项研究也为依那普利叶酸片这一中国新药的成功开发和营销奠定了基础。

有助于全球对H型高血压的认识和治疗“中药方剂”

目前,高血压合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有一个统一的学名——H型高血压“高”是指血浆中的“高血压”和“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

尽管目前霍勇团队对“H型高血压”的研究持续了20多年,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其研究过程中仍有许多间歇期。特别是2003年至2004年,一些国家的国际比较研究并没有反复得出相同的结论,包括中国林州市的研究团队,这给了霍勇重要的启示。

霍勇团队的研究也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质疑。

"事实上,发生这样的学术争论并不奇怪事实上,正是因为一些发达国家没有得出与我们相同的结论,我们的研究才更有效。因为中国的疾病谱不同于这些国家——我们2007年发表的荟萃分析发现,欧洲和美国的大多数居民并不缺乏叶酸,所以即使这些国家的居民服用叶酸,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也不会有明显变化。然而,对于中国和其他缺乏叶酸的国家的居民来说,长期服用叶酸肯定可以降低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从而降低中风的发病率。”霍勇解释道

另一项关于中国叶酸使用的研究可以说与霍勇团队的研究相似。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北京大学附属医院的妇产科医生严教授就倡导在早孕添加叶酸以预防出生缺陷。这项倡议在30年后将中国由神经管缺陷引起的出生缺陷减少了80%。

“事实上,在怀孕早期服用叶酸也被用来降低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国孕妇补充叶酸的结果也证实了叶酸缺乏在中国高危人群中相对普遍。因此,我们建议,叶酸也应该合理地添加到同时也是高危人群的H型高血压患者中。这不仅是应对当前中国脑卒中高发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也是中国医学科学家按照国际标准向世界做出贡献的“中国药方”。霍勇说,作为一名临床医生,通过他的团队领导的科学研究为病人开预防处方是对医生的“最令人兴奋”的奖励。他还希望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参与并领导中国的医疗创新研究,为建设“健康中国”和科技强国做出贡献。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