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ate30后_深度解析|华为Mate30 Pro:4000万双主摄真实水平咋样?

拍照是目前消费者购买智能手机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过去的一年里,后期拍摄已经成为各大品牌的主流配置。由于数码圈的快速更新,许多不明身份的消费者形成了以像素数和镜头数来判断手机照片结果的刻板印象,这当然是不可取的。那么,我们如何区分高质量的照相手机呢?

华为mate30后

知识渊博的朋友自然会根据手机的硬件配置和软件优化做出全面的判断。普通用户,根据实际照片更直观今天,以华为的Mate30 Pro为例,从软硬件配置和样本分析入手,谈谈高质量摄影效果的主要方面,希望对大家的选择有所帮助。

硬件介绍:双4000万摄像头真的很抢眼。在

开始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华为Mate30专业相机的硬件配置具体来说,华为的Mate30 Pro后置四个摄像头是

a,主摄像头1(普通):4000万像素1/1.7英寸传感器,f/1.6镜头,OIS(光学防抖),PDAF(自动对焦);

b,主摄像头2(超广角):4000万像素1/1.54英寸传感器,f/1.8镜头,支持PDAF(自动对焦);

c,远摄相机:800万像素,3倍光学变焦,5倍混合变焦,30倍数字变焦,f/2.4镜头,OIS(光学防抖),PDAF(自动对焦);

d,3D深度相机+ToF传感器

华为mate30后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智能手机相机模块远比其他模块占主导地位例如,最近发布的三星S20 Ultra,主要花费了1亿,超广角只有4800万。结果,尽管超广角观看范围很大,但是图像质量低于主摄像机,并且似乎存在明显的视觉差距。

华为和苹果在主摄影和超广角一致性方面做得更好。苹果公司的苹果手机是三个1200万像素;而华为的Mate30 Pro使用双4000万个主摄像头来争取超广角图像细节此外,华为Mate30 Pro的超灵敏主摄影软件AI RAW算法在夜间降噪和变焦细节处理方面理论上非常出色有关具体细节,请使用样本表在下面逐一分析。

超广角关键词:失真+色调一致性+图像质量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广角镜头更注重视角,一般采用800万和1600万像素的广角镜头与4800万帧的主画面相比,画面质量相对较差。然而,华为的Mate30 Pro直接采用了4000万像素的大孔径聚焦平面,这种聚焦平面更注重呈现良好的图像质量,而不是传统的追求更宽的画面。此外,边缘失真和色调一致性也是超广角检查的重点。接下来,让我们结合真实世界的照片样本,来看看华为的Mate30 Pro超广角拍摄能力。

华为mate30后

(左:超广角;右图:普通)

首先,从画面来看,华为Mate30 Pro可以捕捉到水面、天空和河岸相对的更多建筑。它的画框范围比普通模式宽。然而,由于有效焦距只有18毫米,与其他手机的超广角相比,只能算是正常。

但是,视角越窄,相对边缘失真越好。除了华为的Mate30专业版强大的算法外,我们可以看到华为Mate30专业版顶部边缘的建筑物的失真控制很好。然而,就色调一致性而言,超广角图像整体上更亮且饱和,这与正常模式略有不同。这是因为华为的Mate30 Pro使用的是RYYB彩色滤光片阵列,与普通RGGB相比有色差,需要进一步改进。从

华为mate30后

的图像质量来看,华为Mate30 Pro广角镜头有4000万像素,实际拍摄的画面细腻清晰,整体上丝毫没有失去正常模式。如果你把两个部分都放大,你可以看到华为的Mate30 Pro超广角放大后,画面质量与主摄像头没有太大的不同。你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拍摄和比较。一般来说,广角拍摄的图像质量不如普通模式。可见:华为Mate30 Pro超广角在追求相框的同时保证了画面质量。

主摄影关键词:解析力+夜景表现

华为mate30后

主摄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镜头关键是要快速拍摄清晰的照片,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分析能力问题。接下来,我们将使用放大部件的方法来直观地展示华为的Mate30 Pro的主要摄影性能。

华为mate30后

7-

(局部放大)

观察上图中华为Mate30专业人员拍摄的河景。放大红色框架中的局部区域。远处的建筑轮廓清晰,明暗对比丰富。在此距离的涂抹性能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仅仅看一张照片并不能解释华为在Mate30 Pro中的优势。接下来,让我们通过比较iphone11 Pro Max来进一步说明这一点,iphone 11 Pro Max被业界认为是一款优秀的照相手机。

华为mate30后

9-

在同一场景下,比较华为Mate30专业版和iPhone11专业版最大样本就画面的整体感觉而言,华为的Mate30 Pro细节丰富,给人一种更清晰、更细腻的感觉。多亏了人工智能算法,华为Mate30专业版的天空和水明显更蓝、更多彩。当然,苹果和华为都是最好的手机品牌。就分析能力而言,如果你着眼于大局,两者在清晰度上的差异并不明显。接下来,小编辑器放大了Mate 30专业版和iPhone11专业版的部分,以进一步比较它们。

华为mate30后

放大部分后,可以看出华为Mate30 Pro的本地云和房屋图像非常精致,没有颗粒状感,而iPhone11 Pro Max右侧的建筑看不到明暗,房屋轮廓开始模糊,云出现强烈的噪音,分析能力显示出高低判断。

说真的,华为的Mate30 Pro在白天环境下有更好的分析能力,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送的朋友圈子不会特别扩大,所以基本定义就足够了。因此,如果你想进一步打开手机摄像头的性能,关键是看他们的夜景表现如何

华为mate30后

直接贴在样品上,不放大部分,我们可以明显看到iPhone11专业版的全图是暗的,而华为Mate30专业版拍摄的夜景是明亮纯净的。这是因为华为的Mate30 Pro主摄像头有一个1/1.7英寸的大底传感器和RYYB滤色器阵列,这大大提高了光线的吸收,使其在晚上比其他小底或RGGB手机更好。

华为mate30后

明亮的夜景只是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夜景拍摄,必须处理好曝光和对焦等细节。放大夜景局部对比图:华为Mate30 Pro画面明亮,曝光控制得当,SIPG建筑标志非常清晰,其背后的夜景清晰无噪音。另一方面,iPhone11 Pro Max大楼的边缘充斥着大量蓝色噪音,细节被严重破坏。

华为mate30后

华为Mate30 Pro具有明亮纯净的夜视性能,主要得益于软硬件的协调配置。华为Mate30 Pro主摄像头在大规模传感器的基础上,支持OIS(光学防抖)和PDAF(自动对焦),并通过后期的人工智能算法进一步提高降噪能力,实现高质量的细节化夜景成像。

长焦关键词:光学变焦+双防抖

变焦镜头在其发展之初,大家对30倍和50倍的高倍数更感兴趣然而,在实践中发现,高倍率变焦是不实际的,而是中等焦距的5/10倍,这不仅可以保持图像稳定,而且可以拍摄期望的照片。因此,在保证变焦倍数的前提下,图像质量可以成为关键。那么,如何在缩放时拍摄高质量的照片呢?手机的防抖性能在这里测试。让我们来看看华为Mate30 Pro的具体表现

华为mate30后

根据上图1、3、5、30倍的放大倍数,我们可以看到华为Mate30 Pro拍摄的建筑物上的大字清晰,没有模糊,成像非常清晰。这是因为华为的Mate30专业版支持3倍光学变焦和5倍混合变焦,从而降低了图像质量损失。由于强大的防抖功能,30倍的图像清晰度也很好。

华为mate30后

为了进一步说明变焦质量问题,我们再次比较了iPhone11专业版Max。站在同一个地方变焦,在楼顶拍摄,实际拍摄时变焦开得越大,越明显华为Mate30 Pro对焦快,画面抖动小,没有果冻效果。拍摄后,上图中华为的Mate30 Pro大楼轮廓细腻,新华保险的大盘更清晰,而iPhone11 Pro Max大楼轮廓呈现马赛克趋势,存在严重的涂抹和噪音问题。

因此,华为的Mate30 Pro在多变焦的基础上,不断努力解决图像质量和防抖问题,最终给大家带来高质量的多焦点拍照体验。

3 3D景深关键词:尖刀牛奶聚焦

华为mate30后

让我们来看看最后一个3D景深镜头,这个镜头很普通,但是华为的Mate30 Pro配有ToF传感器可以获得更自然的景深效果让我们以肖像摄影为例。

华为mate30后

观察到上图,大图与大图的区别不大,但可以看到放大的部分毛发,华为Mate30 Pro拍摄的人物每根毛发清晰准确聚焦,背后背景模糊恰到好处,而iPhone11 Por Max拍摄的毛发明显模糊。这样,“尖刀和牛奶焦点”的景深效果才真正体现了手机处理的真正实力。

摘要

阅读以上示例比较后,让我们总结一下华为Mate30 Pro后置四个摄像头的照片性能

华为mate30后

a,主摄像头1(超广角):华为Mate30 Pro在边缘失真和画质方面表现良好,但色调一致性需要加强。

b,主摄像头2(普通):如今,拥有4800万像素或更多像素的手机越来越多,但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人们不仅要看像素,还要看CMOS尺寸。另一方面,华为的Mate30 Pro拥有4000万台主摄像头,配有1/1.7英寸的外底传感器和RYYB滤光片,在夜景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画面明亮、噪音较低、溢流控制良好。然而,在某些特定场景中会有轻微的颜色偏差,这是无害的。

c,长焦镜头:华为Mate30专业致力于防抖和光学变焦,在变焦的基础上提高画面质量。

d,华为马特30专业依靠景深镜头和ToF传感器带给我们清晰的聚焦和自然的景深效果。从华为的

的Mate30专业照片表现,我们也可以看出,智能手机的照片不能只看相机的数量,还是主要看相机的像素值如果你想选择一款高质量的照相手机,你不妨参考文章的分析逻辑,选择一款适合你的照相手机。后来,边肖试图带来更多的手机摄影项目。喜欢它的朋友不妨注意它。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