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目标是任务_继续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人民要论)

虽然新一轮的肺炎疫情会对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但仍是一次性影响现象,不会对生产要素供给和生产率产生长期影响,甚至不会影响全年,也不会削弱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能力。这种流行病在需求方面造成的损失也可以迅速恢复。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可能受疫情影响的情况来看,虽然疫情造成的暂时干扰会略微降低增长率等发展指标,但不会延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199年2月3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要求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保持生产生活稳定有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计划结束的一年。努力实现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意义重大,赢得防疫和控制战争也是必要的。

新皇冠肺炎的爆发是一种不可预测和不可抗拒的干扰,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具有不确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长期以来良好的经济基础和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比以往更加努力地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和目标。这要求我们坚持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寻求进步的总基调。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针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实施精准政策,尽可能减少损失。我们将以坚定信心、有效治理、科学方法、加倍努力,牢牢把握民生底线,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疫情影响的准确分析和把握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增长势头发生重大变化。与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时相比,居民人口城镇化率提高约20个百分点,农业劳动力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明显超过第一、二产业,农民工总规模增加50%。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35.4%上升到57.8%,资本形成的贡献率从70%下降到31.2%。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现代经济体系正在加速形成。这些变化给流行病的预防和控制带来了新的优势。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一流行病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1是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2003年非典疫情的高峰期,当年第二季度的消费受到抑制,但由于下半年甚至第二年居民的补偿性消费,需求损失的很大一部分得到弥补。目前,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些消费项目容易受到冲击,难以形成补偿性增长。例如,中国居民在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和娱乐方面的支出已经占总消费支出的1/4,而其他类型的消费很大一部分发生在户外活动中。一些受影响的消费需求,如住宿、餐饮、旅游、娱乐和客运,在疫情发生后可以很快恢复,但失去的部分很难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我们必须彻底执行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在坚决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还必须着力稳定居民消费,发展网络消费,扩大健康消费。

2是对就业的影响从近年来的正常情况来看,每年第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的比例约为24%由于疫情,农民工推迟返回城市,企业就业不足,新的增长型企业实体减少。新增就业岗位将减少,这将在短期内加剧摩擦性失业,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农村居民工资收入的增长。为缓解疫情防控与劳动力到来之间的矛盾,非疫区可以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科学有序地安排农民工返乡和企业恢复生产。

3是对中小微型企业的影响。农民工在中小微型企业就业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由于返乡时间较晚、农民工到达率较低,农民工无法开始工作或就业不足的现象更加普遍。订单相对不规则。虽然疫情是一个不可抗力因素,但更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在建筑不足的情况下,租用工厂、闲置设备和占用原材料更加困难,向尚未到达的工人支付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的压力也更大。鉴于中小型微型企业抵御疫情的能力较低,一些地区迅速推出了有针对性的援助政策和措施,显示出较高的经济管理水平。

等因素分别从供给方和需求方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一些国家颁布了旅行限制,而另一些国家甚至反应过度,采取了禁止中国公民入境等措施。国际人员交流的急剧减少将影响服务贸易、货物进出口和跨境投资等。此外,疫情的发展还会影响市场信心,造成金融市场波动。我们必须准确分析和把握这一流行病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利用好长期良好的经济基础

尽管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但我国长期良好的经济基础没有改变,也不会因为突发事件的影响而改变。这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争,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继续推进,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但这与其潜在的增长能力是一致的,而且仍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中国就业相对充足,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都稳定在较低水平。我们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放松管制”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和扩大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们在世界上的国有商业环境。创新和创业越来越活跃。新产业和新形式正在迅速发展。大量新的增长型市场参与者不断涌现。整个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就业吸纳能力。虽然

新皇冠肺炎疫情将对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但毕竟是一次性影响现象,不会对生产要素供给和生产率产生长期影响,甚至不会影响全年,也不会削弱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能力。与此同时,这种流行病在需求方面造成的损失可以迅速恢复。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可能受疫情影响的情况来看,虽然疫情造成的暂时干扰会略微降低增长率等发展指标,但不会延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数量要求来看,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够如期实现。

从两个“双”目标的实现来看,党的十八大确定了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1.21万亿元,2019年,按不变价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约为78.04万亿元。只要在2020年达到5.7%的增长率,它就能达到准确的统计标准。关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我们有更好的把握。2010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520元。以不变价格计算,2019年已上涨至24582元。到2020年,只要增长率达到1.9%,这个目标就可以实现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从与贫困作决定性斗争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按照我国现行标准,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所有贫困县脱贫的目标。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迄今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9348万,也就是说,2012-2019年平均每年脱贫人口超过1000万。2020年的任务是使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一目标可以结合深入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来实现,以巩固消除贫困的成就。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的重点

是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关键,同时要全力防控疫情,统筹做好“六个稳定”工作,努力减轻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当前,我们要保持宏观政策的科学稳健反周期调整。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更加充分、灵活和及时地利用宏观政策工具箱中的政策工具。我们应该做出适当的选择,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政策工具,将解决紧迫问题的措施与完成长期任务的政策工具有机结合起来。

1非疫区能在坚决有效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有效促进农民工的到来,特别是帮助农民工安全返回城市就业,力争全年保持充分就业生产要素的流动是经济活动的核心要解决当前疫情防控与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流动之间的矛盾,需要创造性地将市场机制与政府角色相结合。一方面,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劳动力市场指标为基础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另一方面,我们将充分利用失业保险补贴政策稳定岗位,提供更有针对性、更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有效沟通劳动力供求,提高就业匹配度,缩短摩擦性失业周期。

2是以帮助中小微型企业恢复生产和渡过难关为重点,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措施增强经济活力、复原力和自我恢复能力。货币政策应适度加强反周期调整,金融机构应加大支持力度,帮助中小微型企业解决融资困难。我们将继续实施减税和减费政策。在加强减轻中小微型企业负担的政策的同时,政府可以考虑引入特别的减免安排。我们将扩大和加快基础设施和其他项目的投资。在坚持短板原则和优化结构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促进中小微企业的振兴,增强扩大就业的效果。

3是充分发挥中国超大消费市场的优势以促进第三产业尽快复苏和发展为出发点,支持发展新形式、新消费模式;以稳定居民收入和保障民生为重点,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在疫情高峰期受到抑制的一些消费需求具有补偿的特点,并且很大一部分可以在疫情发生后得到弥补。其他需求具有可替代的特征,当消费受到抑制时,将转向替代产品或服务。还有一些具有指导性的要求,如与公共卫生相关的消费,可以实现超常增长。通过为第三产业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促进消费市场的细分,并根据产品和服务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政策,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强。

4是确定并抓住疫情防控工作与既定发展任务相结合,努力弥补社会发展领域特别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不足疫情爆发后,相关领域的短板暴露出来坚持新的发展理念,以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切入点,同时弥补软、硬件方面的不足,不仅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士)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