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经济形势_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丨把疫情对外贸影响降至最低

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

如何将疫情对外贸的影响降到最低

——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所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长勇

,新一轮“皇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外贸进出口有何影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处理这种情况?对此,《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所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长勇。

疫情发生以来经济形势

记者:新一轮皇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外贸进出口有多大影响?

杨长勇:疫情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应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对外贸易的影响必须是周期性和暂时性的,不会改变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我们对此应该有足够的信心。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注意这一流行病对对外贸易的短期影响。尤其是当前中国对外贸易自身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保护主义抬头、国内要素成本优势弱化以及一些跨国公司对全球产能布局的调整。因此,我们不能忽视疫情的影响以及这些困难和挑战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自

199疫情爆发以来,一些经济体采取了较为明显的措施,如限制中国居民入境。这些措施在防止疫情蔓延方面发挥了作用,但也可能导致一些不了解真相的外国企业和消费者对我们的商品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客观上对我们的对外贸易施加压力。

因此,我们不仅要对中国对外贸易质量稳步提高和高质量发展的长期趋势有信心,而且要重视疫情对对外贸易的短期影响,防止其与其他不利因素产生重叠效应。记者

:从分行业来看,哪些行业和商品会受到疫情的影响更大?

杨长勇:具体来说,首先,一些服务贸易行业应该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在这种流行病的情况下,人们的行动受到严格限制。从相关经济体目前采取的措施来看,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限制人员流动。旅游、运输等相关服务贸易领域预计将受到很大影响。

其次,从商品进出口的角度来看,出口将比进口受到更大的影响。一般来说,进口不会受到疫情的太大影响。相反,由于防疫和控制的需要,相关稀缺材料和设备的进口将会增加。与进口不同,出口更容易受到疫情的影响,因为它们直接涉及外国企业和消费者对我们商品的心理感受。

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跨境电子商务中部分食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包裹邮寄出口商品受影响可能更大。这些行业的主要竞争力是基于薄利多销或通过快速物流耗时。受疫情影响,一些海外检验检疫部门可能会加强对中国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以消除国内企业和消费者的恐慌心理。客观地说,他们可能会延迟中国货物的海外清关速度。此外,这些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些竞争性的替代来源,这将对上述商品的出口产生总体影响。记者

:如何将疫情对中国外贸的影响降到最低?杨长勇: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努力。从供应方面来看,

应该尽一切可能稳定生产,确保出口供应。在外贸企业集中的地方,要努力解决外贸企业在恢复生产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如人员聚集后的招聘、筹资、卫生防疫等问题,以保证外贸供应尽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2月2日以来,各地相继出台了多方面的中小企业政策支持。这些措施对于稳定出口和外贸非常必要。

受春节假期影响。第一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在一个月内一直大幅波动。大多数外贸企业在第一个月的15号以后才开始复工和发货。为了赢得防疫和控制战争,许多外贸企业,特别是一些出口到国内市场的口罩和保健企业,正在迅速恢复生产能力,下一步应该继续支持这些企业稳定生产。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世卫组织认为中国的防疫和控制非常好,反对任何针对中国的旅行和贸易限制。同时,它也相信来自中国的信件和包裹是安全的。有必要通过加强宣传消除海外企业和消费者的不必要恐慌。同时,要加强与相关经济体检验检疫机构的沟通与合作,确保中国出口商品正常通关,稳定外部需求。

在当前全球经济贸易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同克服困难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